基于工程意识培养的工程认识教学体系构建

2014-04-08 02:54:52陈彦国
黑龙江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认识水平工程师素质

崔 勇,陈彦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哈尔滨150001)

1 工程意识在现代工程师素质养成中的作用

工程意识是指工程人和工程共同体对工程的本质、特点和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工程活动和工程存在物的态度、观点、意念等心理过程的总称[1]。一般包括:实践意识、系统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环境意识以及社会意识等许多方面。工程素质的核心是工程思维习惯和工程思维能力[2],是合格的现代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之一,包含工程知识、工程技能和工程能力三个方面。从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内涵可以看出,二者密切相关,互为条件。工程意识反映了工程素质,工程素质以工程意识为前提。因此,工程意识培养在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现代工程师素质养成的重要基础。

2 工程认识与工程意识的关系

哲学上讲,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主动的感知对象、理解对象的结果或行为。因此,工程认识是指工程物或工程活动在工程主体的头脑中反映或观念地再现的过程及其结果。由此可以看出,工程认识既是一种理解工程的结果,也是一种感知工程的行为。

工程认识与工程意识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首先从认识的结果角度讲,工程意识包含工程认识。工程意识是人在对于工程活动的认识和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精神实体,其外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代工程和现代工程师的总体认识,即“现代工程观”;二是工程活动中的行为倾向及思维方式。在此,工程观即是工程认识。有什么样的工程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倾向及思维方式,因此工程观是行为倾向及思维方式的基础。

3 工程认识教学体系构建

从以上分析可知,工程意识是工程师工程行为的基础,起到统帅和指挥作用。具有正确的工程意识是合格的现代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工程认识是工程意识的主要方面,也是获取工程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工程认识与工程意识密切相关,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加强工程认识教学是提高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与工程认识有关的课程,但多数是将其作为一门入门课和初步认知课纳入工程训练的教学内容之中,无法适应现代工程师工程意识培养的要求,需要通过教学体系的构建来实现。

3.1 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为目标,整合有关工程认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

以“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为先导,改变传统的专业观念,改革学科设置和课程结构[3],有意识、有计划地把工程认识教学和训练贯穿于本科四年教学的全过程。要充分认识到,工程认识教学目标不是靠某一门课可以达到,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来实现。不但需要理论课教学的不断引导,还需要实践教学环节的反复体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工程认识是通过认识行为实现的,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另外,在课程体系中还应逐步增加有关工程原理和工程开发的综合课程,加深学生对工程本身系统性的理解。

3.2 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工程认识当然也是以工程实践为基础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加深对现代工程实体以及工程实现过程的理解,形成正确的工程观。首先应认识到实践环节并非都是工程实践,很多实践属于科学实验的范畴。工程实践是那些有利于加深对“什么是工程”以及“怎样做工程”理解的实践过程,是在实践中体会工程的教学过程。其次应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认识本身就是人的主动行为。只有在工程活动中的切身体验,才能有效的形成对现代工程的正确认识。最后工程实践是构建现代工程师合理素质结构的关键途径,从而也是认识工程的最重要途径。因此,需要进行不断的、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逐层递进循环,实现工程认识的不断深入。

3.3 提高教师的工程认识水平

要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工程认识,获得较好的工程认识指导与训练,教师的工程认识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我国工科院校的教师大多直接来源于学校,受一直以来沿袭的学科教育熏陶,较少接触工程实际,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较薄弱,工程认识水平有待提高。近几年,工科院校发展起来的工程训练中心,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的“三师型”(即讲师、工程师、技师)教师团队建设模式很好的适应了工程教育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工程教育界倡导“回归工程”、“大工程观”理念的今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教育的教师首先自身要有较高的工程认识水平。

4 结语

现代工程观的核心是系统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接触实际工程,在实践中形成对工程的正确认识。其次还要提高教师的工程理论水平。教师不但要认识工程,还要能够通过归纳形成工程认识理论。还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总体而言,就是要形成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 王章豹,吴娟.论工程意识的系统结构和功能[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4):51-56.

[2] 任正义,刘思嘉,王冬.现代工程师的工程意识[J].现代工程师的工程意识,2013,32(3):14-198.

[3] 苏玉波,梁莉,朱正威.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73-75.

猜你喜欢
认识水平工程师素质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40
青年工程师
安徽建筑(2020年4期)2020-05-23 01:37:12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刍议年轻干部的“四心”修养
谈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助力农业发展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数学教学中培养策略型学习者的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20期)2016-04-14 2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