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琳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绥化152000)
在苏联时期,俄语作为独联体成员国统一通用的官方交流语言,被广泛的使用与强调,使得俄语的发展在此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多数成员国从体系中分离出来,各独立国开始强调本国的地方性语言,俄语的使用范围有所缩小,但仍然有一大部分地区和人民坚持使用俄语作为日常生活和对外交流的语言。从中也不难看出,现代俄语从产生、发展到不断演化,受到社会变迁、文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推动[1]。
俄语隶属于斯拉夫语系。最初的斯卡夫人是使用象形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在斯拉夫文字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受到了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影响,将希腊文Кирилл(为“西里尔”或“基里尔”)和拉丁文Мефодий相融合,简化了希腊字母而创立了西里尔字母(Кириллица)。那时的西里尔语字母在数量上、书写形式上和读音上都与现在广泛应用的西里尔语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在斯拉夫民族中,广泛使用的语言字母可以分为两种:西里尔语字母和拉丁语字母。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言,他们本来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塞尔维亚族开始使用西里尔语字母,而克罗地亚族则使用拉丁文字母,这一现象也广泛地存在于其他俄语语系的民族之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宗教、传统或感情的因素,如今斯拉夫族人中亲俄的用西里尔语字母,而亲西方国家的那一部分人则使用拉丁文字母。也有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原因,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非常迅猛的今天,许多产品都是由西方人,例如美国人发明生产的,其输入法大都采用拉丁文字母,俄罗斯人在无法使用西里尔语进行输入时,则只能选择用拉丁文字母进行输入,比如手机短信息的书写、电子邮件的编写以及电子信息的登录等通讯信息,大都无法使用西里尔语进行编制,拉丁文字母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现如今在蒙古国也在广泛使用西里尔语字母,但与传统的西里尔语字母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蒙古西里尔语字母属于与本民族语言相融合发展后形成的,可以说是自创的蒙古西里尔语,他们自创了西里尔语蒙古文,字母包括俄语字母33个、蒙古国自创了2个字母,共计由35个字母组成。在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边境,分布着部分东干人,他们大都来自于中国的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是回族穆斯林的后裔,他们使用西里尔语进行方言的编写,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用拼音书写的汉语方言[2]。
俄语则是由西里尔语发展演化而来的语言,是由33个字母组成,其中元音字母10个,辅音字母21个,还包括2个无音字母(如图1所示)。具有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如图2所示)。
图1 俄语字母读音对照表(引自百度百科)
图2 俄语字母印刷体与手写体对照表(引自百度百科)
俄语字母共由33个组成,包括元音、辅音和无音字母,其中辅音又分为清辅音(不带颤音)和浊辅音(带颤音)。辅音还可分为软辅音和硬辅音,它们的区别不大,只是硬辅音在发音时舌头中部需要靠近上颚。
俄语发音隶属于印欧语系,发源于印欧语系中的斯拉夫语族,发展演变至今已经与历史语系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了,在1400年左右时期基本定型。标准的俄语发音属于由圣彼得堡方言演化而来,因此具有很强的硬音与重音的运用。由于俄语里一个音节包含声母和4韵尾,可以带4个辅音,因此导致其变化非常多样。俄语的近亲语言是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种。
迄今为止,全世界俄语的使用人群已经超过了14500万人左右,作为第二国家官方性语言的也达到了4500万人以上。俄语是俄罗斯以及未被国际社会认可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南奥赛梯、阿布哈兹的官方性语言。还是白俄罗斯、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第二官方性语言。摩尔多瓦、阿塞拜疆、格鲁吉雅、亚美尼亚和塔吉克国家中也有一部分人及地区在广泛使用俄语进行生活交流。
俄语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大的变迁。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俄语是沙俄时期的唯一官方语言,但是在“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每一个成员国中都有自己的地方性官方语言,俄语在当时只能被称为是联盟一体化的语言标志。到了1989年东欧经历政治和经济的巨变,1991年苏联解体,多数当初联盟的成员国一跃变成了独立的国家,为了彰显和体现其国家的独立性,分裂后成立的各国都开始纷纷强调本地区的方言,开始使用具有代表性的方言作为官方语言,致使俄语的使用范围、人群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例如,芬兰曾经是俄国的一部分,现在还有几个俄语社区在沿用俄语作为交流的语言。而在拉脱维亚大约1/3人口属于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俄国和苏联移民,然而在课堂上使用俄语教学至今还存在着争辩。在立陶宛有1/10的俄语人口,大都集中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除此之外,以色列有来自二战时期的苏联犹太人移民在使用俄语进行交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多伦多、迈阿密等里士满高地,存在着较大面积的俄语使用者居住区。中国属于俄罗斯的近邻,也是历史悠久的合作伙伴与经济交流重要国家,在新疆的伊利、塔城、阿勒泰和内蒙古的满洲里、额尔古纳等地聚集着俄罗斯族人民,俄语是主要的交流语言。
从远古时期发展到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交流手段的产生、发展与进步,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语言作为社会交流的必要工具,其发展与演变必然受到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词汇,词汇也是最为敏感和最能体现语言变化的重要部分。与语音、语法不同,词汇与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变化、政治的变迁等社会现象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社会变革越激烈,词汇的变化与演化现象也会越加的明显,即使是在极为短暂的历史时期,也能看出语言的变化。语言的变化实际上更能体现民族性、社会性和自然性,更能准确地反映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现代俄语词汇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受到苏联解体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的影响,其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1991年12月东欧剧变,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原来的“苏联”变成了“бывший СоветскийСоюз”(前苏联、原苏联)。随之又成立了“СНГ”(独联体),苏联时期的各个加盟成员国,纷纷独立成为了“外国”(зарубежъе,заграница),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二,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出现了否定原有的社会制度、社会体制的浪潮,在这一现象的推动下,使得涌现出许多带де-的词汇,例如,десоветиза ция(非苏联化)、декоммнизация(非共产党化)等。众多的类似词语充斥着当时的报纸与新闻媒体。
第三,否定原有的制度与体制,必然要提出新的观点和主张,与 де-被广泛使用的是后缀-изация(-изировать), 其 含 义 是 …… 化 。 例 如 ,приват-изация(私有化)、либерал-из ация(物价自由化)等。
第四,苏联解体后,对于语言的标准性要求也极大的放开了,这就使得俚语这一之前难登大雅之堂的语言被广大的年轻人士高频度使用。例如,бук (букинистиче ский магазин) 旧 书 店 、а лкота(а лкоголик) 酒 鬼 、бумага ( 纸——钱 )、свисток(口哨——警察)、look-лукать(看)、girl-гира(姑娘)等。
语言的变迁与演变反映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反过来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同样带给语言巨大的影响,研究语言的产生、发展与变化,从中也有利于理清社会的变化与变革,为今后社会学研究提供依据之一。俄语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受到了社会文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国家政治变革、社会经济变迁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与推动,形成了现代俄语的新形势。在此过程中也受到了外来语言与文化的冲击,年轻一代的俄罗斯人,崇尚时尚追求简单,一些传统性较强的复杂俄语应用形式,逐步被削弱其语言地位,被像俚语等这样的新生语言形式所取代。正因为上述因素的影响,俄语正以崭新的形象,包括新颖的模式、时尚的语言词汇组合、简单化的表达方式等语体词汇构词方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代俄语深刻地烙上了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特征。
[1] 丛亚平.论俄语俚语中的语言文化特征[J].山东外语教学,2001,(04):22-25.
[2] 张会森.1991——1992:苏联解体前后的俄语[J].黑龙江大学学报,199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