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素娟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江苏淮安223001)
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的健康,而且要重视心理的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既包括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养成了很多缺点,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任其发展,他们的主体性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主要在课堂上,所以我们必须从课堂入手,与学生展开心理沟通,从而进行心理教育。
音乐教学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有些学生经过练习解决了技巧上的问题,而有些人虽已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却始终不能较熟练地掌握音乐活动中的技能,难点更是难以解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笔者认为,心理上的原因是主要的。由于心理的障碍导致在练习中的调节失控,所以音乐教学中的问题难以解决。
音乐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才能建立起平等、自由、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从而激发音乐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兴趣与自信是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学生缺乏自信心,也会降低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要充满感情,带着对学生的爱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在课堂上表现胆怯的学生,老师应该多鼓励、多表扬。经过长期的坚持,学生的自信心会得到加强,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产生了。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畅游在音乐的海洋中。如在欣赏舒伯特《摇篮曲》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静静地闭上眼睛听赏,想象自己躺在妈妈的怀抱里的感觉。在欣赏时,我观察到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且伴以微笑。听完后,笔者再播放多媒体动画:“静悄悄的夜晚,妈妈在摇篮旁边唱着《摇篮曲》哄小宝宝入睡。”欣赏完后,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表现很积极,都争先恐后举手发言。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完全溶入到了歌曲当中,感情得到了升华,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
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威信。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非常重要,教师充满深情的、诗情画意的优美言语,优雅的姿态,动感的形体语言,会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引领学生的思维紧紧地跟随着老师进入教学意境,学生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且能够让学生从自身的立场去表现音乐,实现心理素质的培养。
将故事引入歌曲教学中,根据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在教唱歌曲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
启发性的语言能够引人深思,使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课堂上创设诗般的情境。如在教授歌曲《春天来了》时,笔者一边播放多媒体画面“春天的美景”,一边动情地朗诵:“春天,冰雪消融,万物苏醒,到处充满了生机,孕育着新的万物。春雨,给大地带来了生机,春雨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春雨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爬。”语言和画面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美好春光的情景之中。此时,教师再为学生动情的范唱,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使学生得到美的启迪。
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应该多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擅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进行教学。对于音乐教材中那些枯燥的乐理知识,老师们不需要用太多的深奥的专业术语去讲解,而是要多用学生们喜欢的故事、游戏等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要上好一节音乐课,音乐教师除了要运用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还应该在音乐课堂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形象的形体语言,如一个有变化的眼神,一个生动的面部表情,一个爱抚的动作,都能够给音乐课带来神奇的效果。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会有它们各自不同的创作背景,所以每一部音乐作品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情绪变化。有的音乐作品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有的是优美抒情的,有的是凄凉悲伤的,有的是雄壮有力的。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眼神与面部表情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感受音乐情绪。老师的欢乐的表情、悲伤的表情、愤怒的表情等,都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走进音乐的殿堂,很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在音乐课上我们还可以编排一些歌曲表演,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音乐作品。如在教唱新疆儿童歌曲《娃哈哈》时,我编排了一段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边唱歌边表演动作,学生唱得很认真,表演得很投入,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新疆音乐的节奏特点,了解了新疆的风俗人情,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在心理上进行角色互换也有助于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也来当当“老师”,请会弹琴的学生为全班同学伴奏,也可以请个别学生来指挥。教师也要经常回味自己做学生时的心态,理解学生,给学生多一些的宽容。通过心理换位,实现心理沟通,培养心理素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1] 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9):239-268.
[2] 郑日昌,邓丽芳.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2-14.
[3] 张文成.重视语言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音乐教育,2009(9):9.
[4] 朝国文.利用“角色转换”促进学生音乐素质全面发展[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0(6):7.
[5] 李宏艳.用“故事”架起兴趣之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5):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