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赐凡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不同,所经历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而在跨文化的交流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语言的交际,语言是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反映的不仅仅是国家的文化背景,还能够直接反映出人的思维方式。而在语言的使用当中,礼貌的言语行为逐渐被更多人所重视,而且礼貌的言语行为也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由于各个国家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使得对礼貌所持有的观点会有所不同。本文就针对中俄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进行相应的分析。
由于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修养的不同,使得俄罗斯人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礼貌原则。俄罗斯人将礼貌原则分为了六条准则:
第一,得体准则。这一准则主要是指俄罗斯人在交际的过程当中说话非常的得体,而且谈话时要看着对方,不能打断别人的谈话,以示尊敬。
第二,慷慨原则。由于俄罗斯的位置在我国位置的北方,和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交往比较频繁,也就逐渐形成了与我国北方地区人民一样的豪爽性格,因此俄罗斯人非常慷慨大方,他们会尽量减少别人付出的代价,增加别人的益处。
第三,赞扬准则。俄罗斯人除了非常豪爽之外,也非常会赞扬别人,他们在实际的社交场合也是非常会赞扬对方。
第四,赞同准则。俄罗斯人在实际的交际过程当中对对方所说的话基本上都是持赞同的态度的,一般情况下都是赞同对方的观点,只有个别情况是有不同意见的,但是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也是非常委婉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会让对方觉得不舒服。
第五,谦虚准则。俄罗斯人一般都是非常谦虚的,他们会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夸大对自身的批评,善于找出自身的不足。
第六,同情原则。他们会尽量缩小对对方的讨厌,扩大对对方的同情,这也是俄罗斯人一直保持的优良习惯。
在中国的言语行为当中,把中国的礼貌原则归纳为了五条基本原则。分别是:
第一,贬己尊人准则,这一准则是指自身或者与自身有关的事物要进行相应的贬低,要谦逊,而与听者有关的事物则要往上抬,要尊重。
第二,德行准则,所谓德行就是尽量减少他人的代价,增大对他人的利益,在言辞上要尽量夸大别人对他的好处,缩小自己所付出的代价,这就是所谓的德行,所谓的君子。
第三,文雅准则,这一准则是指对他人要表现出和善和关心,这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已经形成的传统的优良美德。
第四,称呼准则,这一准则也是我们中国非常重视的准则之一,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根深蒂固的传统称呼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在称呼准则方面一定要做到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等。
第五,求同准则,这一准则是指说者和听者在很多方面的想法和观点力求一致,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
俄罗斯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其实有很多都是和中国的礼貌原则相似的,比如俄罗斯言语行为中的赞扬准则和赞同准则与中国言语行为中的求同准则就非常相似,但是在俄罗斯言语行为的实际应用当中,我们会发现中俄言语行为在礼貌原则下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这种差异体现的方面有很多,比如打招呼的时候、互相拜访的时候、接收礼物的时候、受到对方赞扬的时候、受到邀请的时候等。
在打招呼的时候,俄语中会习惯使用一些短语,但是在汉语当中我们会说吃了吗,这句话就直接代替了打招呼,但是如果把吃了吗用俄语翻译出来之后,俄罗斯人会感觉非常费解,为什么见面之后不打招呼而是问吃没吃,这样就有可能让俄罗斯人认为是自己没钱吃饭,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这也是对俄罗斯人非常不礼貌的一种问法。在中国的见面打招呼中会经常出现这样一句话就是你上哪去啊,这句话被翻译成俄语的话,打招呼的含义就会发生变化,因为俄罗斯人对于上哪、去哪这些问题都是拒绝回答的,他们会认为这是在打探他们的隐私,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去拜访他人的时候,中国人一般情况下会直接到拜访人的家里敲门之后,如果有人的话就会直接进去,这样的做法会显得相互之间非常亲切。但是这种做法在俄罗斯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俄罗斯人认为空间是属于个人的,是私人的,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就直接进入其中是非常粗鲁的行为,有的时候俄罗斯人还会因为这件事情报警,而我们中国则认为不敲门到别人家拜访是非常不礼貌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接待客人的时候,即使菜肴非常丰盛,但是我们还是会说一些客套话,比如这也没什么菜、大家多多包涵。俄罗斯人是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他们会认为既然没什么菜还招待什么客人。在俄罗斯人眼中,只有自家的饭菜非常好的时候才会请客人来家中吃饭,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和俄罗斯文化对于谦虚的原则是有不同见解的。
中国人在聊天的时候会经常聊到对方的姓名、年龄、工资、子女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问题都是俄罗斯人非常忌讳的,俄罗斯人认为这些问题都属于私人问题,是绝对不允许被提出的,其实这是由中俄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不同所导致的,所以中国人在讲俄语的时候一定要避开这些问题,不然就会被俄罗斯人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一个人,如果按照礼貌原则的说法,我们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了解俄罗斯国家的交流方式,用俄语交流的时候所谈论的话题可以是体育、书刊、地区新闻等。
在赠送和接受礼物的时候,俄罗斯人通常会直接说我们非常喜欢这件礼物,现在把它送给你,希望你也能够喜欢,而回答则是太好了,这件礼物也正是我想要的,这是俄罗斯人赠送礼物和接受礼物时的正确交流方法,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交流是对双方的一种尊重,也是对送礼人的一种肯定,这样交流是非常有礼貌的。但是这种交流的话语用在中国赠送礼物和接受礼物的时候就会显得有些贪婪,在中国,通常对于这种情况会说小小礼物,还望笑纳,而我们接受礼物的人还会再三的推脱,说这礼物我不能要、送这个干什么、这么客气等,最后会说好吧,那么我就收下了,这真是让您破费了。可是俄罗斯人如果是遇到了中国的这种交流方式,就会认为拒绝自己的礼物本身就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由此可见,中俄双方对于礼貌问题,在跨文化交际的言语行为中是有着不同的表现的。
在称赞语方面,中俄之间也是有些差异的,比如在中国的文化当中,胖和福的概念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人们也常常会说发福这个词语,其实这个词语是用来恭维对方的,但是俄罗斯人就会认为发福是说自己的体质有所下降。
其实还有一些礼貌用语只是存在于一方的文化当中,比如俄罗斯人在打喷嚏的时候,随后会说一句对不起,在用餐的时候一旦打嗝了,也会说对不起,以此来表示对其他用餐者的礼貌。而我们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少去说这句话的,有些甚至根本不会去说。
其实在俄语言语行为当中,礼貌原则是受语言、文化制约的,如果我们不了解俄语中语言礼貌原则的相关特点及其差异,就可能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出现一些不愉快的情况,因此不管是哪种语言,我们在运用之前都要详细了解这种语言的礼貌原则,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1]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04):12-19,82.
[2] 刘英凯.合作原则及文化差异的英汉对比试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03):1-13.
[3] 梁喆.中俄礼貌用语对比浅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03):10-12.
[4] 范海虹.俄汉语言中礼貌用语对比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3,(06):138-139,142.
[5] 刘肖岩,张玉柱.试论俄语礼貌用语[J].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外语研究),1997,(02):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