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构建过程中提高执行力的路径探析

2014-04-08 02:51董瑞光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规章制度执行力制度

董瑞光

(淮南矿业集团老矿区事务管理处,安徽 淮南23200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落脚点在于要在实际之中不断地完善各项工作,使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满意,达到预期的社会效果,所以,群众路线教育的关键在于落实,将各项设计在实践之中进行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整改落实是根本,制度构建是保障。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巩固下来、坚持下去,就要在整改落实的基础上,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工作不能仅仅讲在会上、写在制度上,要切实用实际行动去执行、去落实,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总而言之,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关键在于执行、在于落实,只有不断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才能切实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从上述分析可知,执行力在制度构建过程中处于关键的地位,是具体的制度落地和实际发生效果的必经阶段,因此,应当对于在制度构建过程中执行力的作用和价值给予应有的关注和研究。基于此,本文对这一课题进行初步探析,首先论述执行力在制度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进而归纳和分析了制度构建过程中执行力作用的发挥和完善存在的问题,在前述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强化落实执行力在制度构建过程中作用的可行性路径。

一 执行力在制度构建过程中的价值

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执行力就是指制度自身所能够用被运用于实际并产生实际效果的强制力、实际运行的能力,以及相关执行主体和组织在执行过程中的执行力量和执行效力。执行力是对被执行的制度、方针和政策的实践化、具体化的手段,唯有通过执行力这一桥梁和纽带,才能使制度得到落实。

任何事物的长久良性发展是需要有制度保障,只有制度才能够保障事物的发展不受外界的干扰。常言说的好,没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也好,一个单位也罢,不建章立制,管理上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就不能有统一的行动。

(一)执行力是制度建设的基础

制度建设是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和强约束性。如果不注重制度建设,不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工作作风就很难有实质性转变,执行力就很难有根本性提高。而执行力是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制度构建的保障。

对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而言,执行力是所有管理者和员工必须面对的问题,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单位或部门的长远发展。政令不通,执行走样,各项工作得不到贯彻落实,其正常工作就无法得到保证,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就成为了一纸空文。任何制度一旦在执行环节打了折扣,制度就丧失威力、丢弃灵魂。

(二)执行力是保障工作效果的关键

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执行力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最起码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各项工作能不能落到实处。真正实现靠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基层各项制度全面落实,就必须着眼于强化执行力的建设,通过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完善机制、营造氛围,从而切实提高每一位管理人员的执行力,这对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执行力是连接制度和制度实际效果的桥梁和纽带

制度在制定之后,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对未来的安排,这些制度需要通过执行力这个桥梁和纽带,运用到实际之中,制度的实际效果才能够产生出来。因此,执行力作为桥梁和纽带就需要特别的关注,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 在制度构建过程中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制度建设当中,往往想法都是好的,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执行不到位或者不执行,致使工作推不动。

(一)执行力的意识不够、坚持不到位

制度构建建设中存在着重视制度制订,轻制度落实的现象,执行的过程中坚持不够或者不能长期坚持。在日常工作中,有的单位往往在制度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加强了制度建设的力度,但缺乏抓制度落实的意识,制度体系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流于形式,一段时间下来,除了开了一系列会议、发了一大堆文件、提了一长串口号外,什么也没改变,就像一阵风刮过。

(二)制度构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有的单位在制定制度时不考虑实际情况,导致制度执行乏力。制定制度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准则,结合服务职能抓好制度建设,做到有什么需要就建立什么制度,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合情、合理、合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 强化落实执行力在制度构建过程中作用的路径

整改落实、制度构建,要把党的执政为民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建立起促进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只有发挥制度的作用,才能保持和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但是,制定在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很好落实下去都是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大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才能发挥好各项规章制度的作用。

(一)必须强化责任意识

严格履行个人职责,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大公无私。作为管理人员,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实际工作中,要“带任务、带感情、带服务、带问题、带责任”;作为党员带头人要做到“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从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的困难,化解不稳定因素。

(二)必须坚持长期执行

有了制度要严格执行,不能留在纸上、挂在墙上、讲在嘴上,不能有丝毫走样,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更不能随意变通、恶意规避。为什么会出现“一人违纪,众者随之”的“破窗效应”,最为关键的问题往往出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制订出行之有效的约束制度;另一方面就是,也是最为常见的情况,有了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彻底。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二手抓,二手都要硬,最为重要的是要利用严格执行,从而保证制度建设实际效果,确保制度的刚性,做到令行禁止。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到,要提高制度构建执行力,就必须要确保制度的适用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但也不能变动太频。一项制度的出台要经过反复论证,做到谋定而后动。一旦制定,就不能朝令夕改。

(三)必须坚持问责到位

问责到位就是要使执行制度的人不吃亏,不执行制度的人受到应有的惩戒,使其真正懂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奖惩分明”是提高制度构建执行力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能做到在制度面前没有例外,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再好的制度也是形同虚设,一张废纸而已。另外,必须要强化制度的监督检查。没有有效的检查监督,制度就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只有加强检查监督,才能确保制度的高压线不断“电”,才能使其不失去应有的功能。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绝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规范干部行为、以制度推动作风建设、以制度巩固活动成效的运行机制。

总之,制度构建和执行力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提高职工群众的执行力,制度构建才有保障,才有价值和意义。只有建立健全科学、管用的制度,并保证制度的严肃性、震慑力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提升执行力,才能形成“月月有声音、季季有动作、年年有进步”的良好局面,从根本上扭转工作作风问题,为各项工作进步提供坚强保障。

[1]申喜连.试论行政组织激励机制向企业组织激励机制的借鉴[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71-74.

[2]楚德江,黄昕.政府执行力:阻滞因素与政策选择[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8-72.

[3]赵正群.信息公开法制建设中的公众参与论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26-41.

[4]王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模式的借鉴革新——兼论管理生态理念[J].行政论坛.2013,(5):25-30.

[5]杨泉.中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提升[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3):42-44.

猜你喜欢
规章制度执行力制度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墙化”更需“强化”
第三部分 规章制度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总经理办公会通过的劳动规章制度有法律约束力吗?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