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预设理论视阈下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2014-04-08 01:52要建姝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源语意译预设

要建姝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伴随着中国与西方世界日益频繁的政治经济交往,西方文化艺术也纷至沓来。作为西方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英文电影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高达218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进口影片票房90亿元,同比增长2.3%,市场份额占比高达42%[1]。从20世纪80年代屈指可数的几部经典译制片,到当今国内影院琳琅满目的好莱坞巨制,英文电影在娱乐大众、获得商业利润之余,也为国内观众开启了一扇了解异域风情的窗口。鉴于东西方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始终都是翻译学界热议的话题。

针对电影片名翻译的这一论题,不少译界学者已经从功能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接受美学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和社会语言学理论等不同视角展开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中亦不乏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而展开的论述,只是相关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多侧重于阐释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且反复引用的影片多数年代久远,如AmericanBeauty《美国丽人》和WaterlooBridge《魂断蓝桥》等,虽经典有余但时代感不足。有鉴于此,本文集中选取了2011年以后上映的英文电影,比较分析东西方文化预设的共享程度,探讨论证文化预设理论在英文电影篇名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预设相关理论概述

预设(presupposition)这一命题,最初是由德国著名哲学家戈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于1892年在OnSenseAndReference《论意义与指称》一书中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彼得·斯特劳森(P. F. Strawson)继承发展了弗雷格的相关思想,进而指出自然语句中任何有意义的语句都能推导出一个背景假设,即语义预设(semantic presupposition)。预设由此被纳入了语言学领域,成为了研究语义关系的重要手段。1971年,法国语言学家爱德华·基南(Edward L. Keenan)提出了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的概念,强调了预设对语境的依赖关系,赋予了预设动态的特征,是预设研究的又一进步。[2]

文化预设(cultural presupposition)是预设在文化领域的延伸。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指出,“文化预设是一定社会中被人们所共识但以潜在假设形式存在的信条和理念,这种潜在形式为生活在同一社会的群体所接受和共享。”[3]

尤金·奈达同时指出,文化预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物质世界和生物(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生产方式和种族差异等);二是历史和命运(世界观、价值观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基本准则);三是超自然生命(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等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文化);四是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等);五是理性行为(思维模式、审美情趣、政治制度与法律、文学艺术和教育等)。[3]143

综上所述,文化预设是指生活在同一社会文化环境中或者拥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成员所共有的文化知识。随着地域、民族和信仰等多因素的改变,文化预设也会相应地呈现出多模态的特征。在同质文化中,文化预设易于理解和识别;而在异质文化中,文化预设则比较隐秘和晦涩。

二、文化预设理论视阈下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尤金·奈达曾指出,“既然世界上没有两种语言完全相同,那么两种语言之间也不会存在绝对对等。翻译的目的就是使译文尽可能地贴近原文,但不可能做到完全对等[4]。”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应尽可能地保留原片名的原汁原味,向观众传递原片的真情实感,但不强求与原片名完全对等。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过程,而且是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电影片名翻译实践中,译者首先应该区分源语和译入语观众在文化背景等认知层面是否共享文化预设,继而依据“忠实性”或“叛逆性”的翻译原则,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1.基于共享文化预设的“忠实”性翻译原则及策略

人类语言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所以一种语言的文化预设信息可能存在于另一种语言中。如果源语与译入语观众共享文化预设,译入语观众就可以透过词汇、词组或句子等表层信息来理解源语文本所期待的交际信息,领会表层信息涵盖下的深层的含蓄信息。在片名翻译实践中译者可以坚持忠实性的翻译原则,采取直译等翻译方法来忠实地传达源语片名的风貌,力求片名在源语与译入语观众间的一致美感。

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直译法就是根据源语和译入语的特点,通过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来进行翻译。如果源语和译入语观众共享文化预设,译者无需添加注释或做进一步的解释,交际双方也能彼此心知肚明。英文电影TheBoyInTheStripedPajamas译为《穿着条纹睡衣的男孩》,HungerGames《饥饿游戏》,TheKiteRunner《追风筝的人》,TheVow《誓约》和HappyFeet《快乐的大脚》等,这些直译电影片名既求得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保留了原片名的原汁原味。对于那些改编自文学名著的英文影片,因为观众对影片的内容和人物情节已经相当了解,所以在片名翻译时译者应尽可能采用直译法来唤起观众的观赏欲望。如影片TheLordoftheRings《指环王》、TheMillOnTheFloss《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和NorthangerAbbey《诺桑觉寺》等都是文学名著的直译影片名。

2.基于非共享文化预设的“叛逆”性翻译原则及策略

如果源语片名中特定的文化内涵无法将译入语观众已知的文化预设激活,译入语观众往往会按照本民族特有的文化预设来理解片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而最终造成片名误读。译者此时就不能简单地采用直译法,而应该坚持“叛逆性”的原则,选择音译或意译等翻译方法来逾越文化沟通障碍。

(1)音译法

当直译法很难将影片的文化内涵再现出来,甚至使影片晦涩难懂时,译者可以选择音译法。音译法就是指译者按照源语片名的发音规则,直接翻译成与译入语发音相同或类似的文字。为数不少的英文电影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故事发生的地点或是影片中的重要事件等命名的,这些人名或地名不是为观众所熟知就是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因此在翻译此类片名时,在不引起译入语观众误解的前提下,译者可以采用音译法。影片Madagascar《马达加斯加》、HarryPotter《哈利波特》,Spartacus《斯巴达克斯》和Chicago《芝加哥》等音译片名都是片名翻译中的上佳之作。

(2)意译法

英文电影片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预设的差异,直译法有时很难将这种特有的文化内涵呈现出来,在此情况下,译者可以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意译法是指译者在受到译入语社会历史、文化差异等的限制下,不得以摈弃源语文字的字面意思,以求得译文与原文在内容上相符,在主要语言功能上相似。[5]电影PerfectSense若直译为《完美感觉》容易让观众误解为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喜剧,而该片实际上却是一部预言式科幻片。影片主要讲述了人类感官器官功能逐渐丧失,世界分崩离析时的一场注定幻灭的绝望爱情故事。意译片名《末日情缘》不仅传达出了影片的主旨和基调,而且也铺就了观众观影所需的心理平台。其次,电影TheCompanyYouKeep之所以并不直译为《你的同伴》,而是意译为《无处可逃》是因为该片再现的不是温情有爱的同学、朋友情,而是惊悚恐怖的逃亡之旅。最后,已故美国影星保罗·沃克的遗作BrickMansions,如果按照影片名直译成《红砖特区》,不仅平淡无味难以引起中国观众的观赏欲望,而且该译名也未能完全呈现影片梗概。该片讲述保罗·沃克饰演的卧底警察潜入罪行猖獗的BrickMansions与犯罪集团斗智斗勇,最终成功阻止一场即将摧毁整座城市的恐怖袭击的故事。BrickMansions意译为《暴力街区》不仅展现出震撼般的感觉冲击力,而且再现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和电影题材的完美契合。类似采用意译法而取得较好宣传效果的影片还有PacificRim《环太平洋》、SafeHeaven《爱情避风港》和TheExpendables《敢死队》等。在采取意译法翻译片名的过程中,增词、改名等方法往往能够使影片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增词法 为了充分展现原片内容,给读者传递有效信息,译者在进行片名翻译时往往需要增加一些原片名中没有出现但实则包含其中的词语来更好地诠释影片的内容,这种在翻译时适当增加词汇的方法叫增词法。如动画片Shirek通过增词法译为《怪物史莱克》肯定比《史莱克》逼真形象。“怪物”既生动有趣、诙谐幽默,又凸显了动画片的风格,容易唤起观众的好奇心。类似采取增词法翻译的片名还有ThePiano《钢琴别恋》,Elizabeth《伊莉莎白女王》、LiberalArts《文科恋曲》和Twilight《暮光之城》等。

改名法 改名法就是指译者对电影片名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进行彻头彻尾地改变。影片NottingHill之所以摒弃原译名《诺丁山》,而选择改译为《摘星奇缘》,完全是因为该片演绎地是生活在伦敦西郊诺丁山街区的一位事业、爱情两失意的书店老板和演艺事业如日中天的著名影星间的浪漫温情的爱情喜剧。“摘星奇缘”更是凸显了由于男女主人公身份、地位的悬殊,而使得成就这段奇缘宛如天上摘星般困难重重。上文中介绍的三部电影片名如PerfectSense译为《末日情缘》、TheCompanyYouKeep《无处可逃》和BrickMansions《暴力街区》等也都是改名法在电影片名翻译实践中的完美诠释。

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翻译,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是单个字、词或短语的处理,更是迥然不同的东西方文化的交锋。鉴于东西方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预设不等值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在电影片名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该综合考虑原片所蕴含的文化预设、观众的语言文化特征以及影片的票房效应等因素,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来再现原片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18亿元[EB/OL].(2014-01-04)[2014-08-02].http://news.xinhuanet.com.

[2]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7.

[3] EUGENE A NIDA.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M]. NewYork: Orbi’sBooks, 1981: 133-143.

[4] EUGENE A NIDA. 语言文化与翻译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6.

[5] 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46.

猜你喜欢
源语意译预设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