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君
社团建设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社团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实施学生社团建设,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已日益成为学校提升学生素质素养的有效抓手。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社团建设更是一项挖掘他们潜能、锻炼他们能力、培养他们特长、为未来发展奠基的基础工程。然而,社团建设如何深化,活动实效如何提升,特别是怎样使农村学校的社团破除“轰轰烈烈,流于形式”的藩篱,是学校开展社团建设时必须探索和破解的课题。笔者试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谈一下优化农村小学学生社团管理的策略。
一、 做到五定是基础
社团活动要真正收到实效,必须做到五个“定”,即:定时、定点、定人、定教材、定内容。笔者认为其中两个“定”特别关键。
1.定时
许多学校利用一周中的某几个中午或傍晚时间段开展社团活动,由于是额外增加的课务,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疲惫感,有时学科教师还要额外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因此更是直接影响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和活动效果。所以,学校必须坚持把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以校本课程的方式编排到省定教学计划中。这样既能保证活动时间,又能让辅导老师和参加活动的学生像对待其他课程那样重视社团活动课,从而使社团活动收到实效。
2.定人
学校应该采用单项指定与双向选择的方法,建议在某一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参加某个社团,而其余学生则由学校每学年下发告家长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长的意愿来选择申报相关社团,确保社团活动的实效。
二、 项目设置是主线
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练就学生技能的有效载体。因而学校对于社团如何建设,怎么发展,需要有一个宏观规划。对于社团项目的设置,笔者认为,学校主要应该考虑三个方面。
1.学校需要设立的社团项目
这主要基于两个考虑:一是和上级相关学生赛事配套,设立一些相应的社团。比方说上面每年要举行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学校则相应设立体训社团备赛。二是根据学校特色发展需要设立一些相应的社团。比方说,农业科技实践活动是学校的特色,学校可相应设立百菜、百花、百果学生实践社团;如学校的特色是体育,则可设立篮球、足球、兵乓球“三球”学生社团,以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2.量师定做的社团
衣服有量身定做,社团也可以量师定做,也就是说根据本校相关教师的专长设立相应的一些社团,可以由老师根据自身的特长申报。比方说,学校里有老师具备某项器乐特长,学校就可相应设立学生器乐敲打社团;有老师具备民族舞蹈特长,则可设立民族舞学生社团。
3.根据学生实际和相关学科发展方向确立一些社团
比方说写字提高社团、阅读指导社团、英语口语社团等等。学校可以根据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趋向确立一定的社团,以提升学生相关学科素养。
当然,在设立社团项目时还需要考虑相关社团辅导知识体系的建构问题。如何做到年级对接、知识对接,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社团辅导的知识体系,也应是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可以积极从辅导教材的选择、辅导方法的指导、辅导年级的编排等多个角度为相关年级的社团辅导确立一个辅导范畴,以确保辅导年级、辅导知识的螺旋上升。
三、 师能提升是关键
社团活动最后能上升到什么高度,能取得什么成绩,能为学校打造什么品牌、做出什么贡献,关键的因素是辅导教师。而提升辅导教师的辅导水平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笔者认为,学校应努力从三个方面提升相关教师的辅导素养。
1.邀请专家、名师做相关指导的辅导讲座
比方说,阅读指导如何开展,可以结合学校读书节活动,邀请市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师来校做辅导讲座。同时,学校也可组织教师外出取经或组织校内教师社团经验交流来拓展教师视野,开阔教师眼界。
2.鼓励支持相关社团教师自行申报专业技能培训
往往市内外每年都会有关于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如航模、抖空竹等。学校有相关培训信息,应该积极告知教师,指派教师参与,并予以时间、经费上的保证。
3.直接外聘教师
培养校内教师技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学校可根据自身需要主动出击,邀请市内外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士来校担任外聘社团辅导教师,每周定期到校辅导,以提高社团活动指导实效。
四、 成果展示是重点
社团辅导需要展现阶段性成果,因为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参与社团辅导的兴趣。因而学校应多方创设平台,为学生特长展示搭建舞台。
1.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展示
校园的主人是学生,校园环境的营造应处处体现学生主体这一价值理念。比如小记者社团学生作品可以上报;剪纸、书法社团作品进宣传窗;主持人社团进红领巾广播室;水墨绘画社团上展板长廊,上墙壁;舞蹈、合唱社团做演出展示;写字提高社团做展览;体训社团参加比赛;等等。要让校园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放飞心灵、展示梦想的舞台。
2.与特殊节日、特殊活动结合展示
很多学校都会举办属于自己的节日,比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等,这些节日活动的展开都为社团学生展示搭建了平台。儿童节、国庆节、元旦庆祝中,我们的社团节目更可以作为展示的主角。而在夏令营活动、假日学校活动中,相应社团的学生也能发挥一技之长。在特殊节日、特殊活动中展示学生特殊的才能,对学生来说同样有着特殊的意义。
3.与地域特色结合展示
不少地方因其特有的地理风貌或物产物种而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地域风情。如盖北的野藤葡萄开摘、丁宅的桑葚采摘仪式、上虞的孝文化节……这些都是我们合唱、舞蹈等艺术社团展示的舞台,而小导游社团更是有了用武之地。
应该说,这样的活动推介不仅能提高学校社团的品牌知名度,更能让参与其中的学生享受到社团带来的乐趣,也能使他们更加坚定培养某方面特长的信心与毅力。
五、 评价激励是保障
如何让社团活动持续有效地发展,评价激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毋庸置疑,学校需要设置一定的考核激励措施来推动社团的有序发展。通常的做法是学校将各类奖教金、各类考核与社团挂钩,或者利用企业冠名的方式拉专项赞助来推动社团可持续发展。这里,笔者特别想强调的是,对于农村学校社团活动的评价激励,需要采用两大策略。
1.过程重于终端
笔者认为,学校设立社团,特别是农村学校设立社团的初衷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参与的社团项目中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所以每一次社团辅导的扎实、有效应是我们社团评价的导向。所以,学校需要在相应社团评比办法中侧重过程监督考核,而不应该把社团最终取得成绩作为考核的重要比重。甚至,最后在终端考核时,社团备课本中过程资料的积累是否丰厚,也可以直接影响社团最后的评级。
2.分层考核,区别对待
学校社团因设立的方向、侧重有所不同,所以社团本身的起点、参与人员的基础等等都会有所区别。如何公平公正地开展社团考核就成了学校考核社团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分层考核、区别对待应是社团考核的一个趋向。学校可以根据自行申报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特别确立若干精品社团,并和常规普通社团区别对待,分层考核。对确立的精品社团分门别类地提出细化考核指标,按最近发展区原则,明确指出某个重点社团根据现有基础在一学年里必须取得哪些成绩,必须完成哪些指标,按达标和不达标进行考核奖励。而其他社团则按常规考核办法予以考核奖励,从而逐步形成以特色活动为主打、精品活动为主体、常规活动为辅助的社团活动模式,以此来推动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社团持续有效发展。
总的来说,社团建设直接关乎每一个孩子兴趣特长的发展,学校应该为他们搭建好这个平台,并不断优化管理,提升效能。学校应进一步规范社团行为,提升活动效率,从而做到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现他们天赋潜能中的亮点,真正使孩子参加一个社团,培养一种兴趣,学会一门知识,练就一门技能,体会一份成功,奠基一个人生。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