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翻译”:《处世箴言》英译本评析

2014-04-07 16:53温军超
关键词:箴言意译译本

温军超

(许昌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引 言

“箴言”中“箴”字从“竹”从“咸”,竹指远古时代竹制的针灸用针,“咸”指酸涩感觉。因此“箴言”就是一类带有酸涩味的语言,也就是俗称的“刺耳逆言”。“处世箴言”就是指用来规劝、劝诫那些行为处事不太合规矩的、类似于病人的那种社会成员的言论。它的特点是简洁、寓意深、劝慰性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箴言录,但是能被译为英文,郑麟、林素珊辑译《处世箴言》中英文对照本算是开了先河。本文在对译者生平简介考证的基础上,对该译本的翻译方式、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进行了系统性关照,以借前人译介之成果,补今日之所需,促明日“中学西送”之所为。

一、译本及译者简介

《处世箴言》中英文对照本由郑麟,林素珊辑译,于1947年由世界书局出版发行。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及旧书网站的搜索,并未发现有再版。全书共118页,由林素珊中文序言(4页)、郑麐中文序言(8页)、上篇(中文)(16页)、下篇(中文)(19页)和英文正文(71页)(郑麟,林素珊,1947)构成。

译者之一,郑麐,生卒年不详,字相衡,广东潮阳人。他早岁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之后在牛津大学学习历史,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1926年,清华政治系成立之时,系里仅4位教授,郑即为其中之一。之后“1932年6月出任铁道部秘书,同年十月调任该部参事,1933年12月免职”[1]1438。后来他去上海经商,出任某银行经理,职位令人羡慕,同时在市中心巨泼来思路建有自己的豪华别墅。但之后他却辞去银行经理一职,把自己最年富力强的一段生涯都贡献给了翻译事业。他以“近十年之力,通译先秦古籍为英文,期其与希腊哲人之典籍相比较。如十三经及诸子多已成稿,已出版者欧美汉学家颇称道之,国内如吴稚晖、李石曾、王亮畴诸先生亦谓可能具信达雅之条件”[2]35。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英译先秦群经诸子丛书世界学院中国学典馆丛书”迄今也只出版了几本,《处世箴言》(中英对照)(郑麟,林素珊辑译)(1947,世界书局)即为其中之一。这也正好印证了台湾著名史学家黄大受教授早在五十年前所做的论断,“这个工作(指郑麐的翻译)虽然快大功告成,但因印刷费用太大,至今还无法全部和世界人士相见”[3]34。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大家只对他的藏书票感兴趣。国内对他的追述与研究也只见于张伟一文[4]54-57。文中张伟对郑麐所做的诸多贡献进行了梳理,但同时却发出了感叹,诺大一个中国,“仅仅几十年的光阴,这样一位不平凡的人物就在尘世间消失得无影无踪?”[4]http://trade.taobao.com/trade/detail/tradeSnap.htm?spm=a1z09.2.9.33.VI7bN w&tradeID=447633076315658

译者之二,林素珊(?-1953),因与焦菊隐、李石曾二人的婚姻而出名。1925年由燕京大学转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她成绩也不错、家境也不错,“因为她打扮的非常漂亮,很神气,英文又好,看上去很娇贵,很有外国派头”[5]31。“魔鬼诗人”于赓虞的夫人夏继美认为刘和珍、焦菊隐(林素珊前夫)和自己都属于站在时代前列、比较进步的青年,是穷学生,爱国爱民,反军阀反腐败,热心参与新文化运动。而“林素珊是大小姐派,很少与我们来往,讲究穿戴,课后结交权贵、买办资产阶级、世家儿女”[5]32。她与焦菊隐同时大学毕业,之后因参演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系主任熊佛西的多幕讽刺话剧《蟋蟀》遭通缉。之后几经曲折与焦菊隐结婚。1930年李石曾筹办中华戏曲学校,林素珊任副校长。“中华戏校的筹建过程,困难重重,资金的筹措、认识的纠纷,全靠林素珊与官场应酬,与董事会斡旋。”[5]351935年由于建校分歧问题,林素珊随同焦菊隐赴法。1946年回国后两人正式离婚。同年林素珊又与李石曾结婚,共同办理刊物《世界》月刊等杂志。先随李石曾去台湾,“后拟周游世界,抵达南美乌拉圭首都Montevideo,却羁留下来,并应其教育当局之请,筹办中国国际图书馆。”[6]391954年因脑血栓突然病逝。焦菊隐后来在日记中写到:“每逢生活苦恼,特别思念素珊,比起群魔,彼实忠厚百倍。虽有缺点,但绝非流氓之辈。结发之情终生引以为歉……”[5]35言外之意,林虽带着小资的派头,但却有真性情,敢爱敢恨。

两位译者,都已作古,前者囿于政治原因(将愚公翻译为stupid old man)被打入“冷宫”,以至于湮没无闻,后者囿于婚姻原因,办报刊,办图书馆,点籍有名。但是辑译的《人生箴言》如何呢,能为各自的一生作注吗?这些尚待评点。

二、翻译方式及目的

翻译方式一般被分为两种:独译和合译。前者强调译者从源文本选择,到阅读理解,直至翻译成外文、进行译出语文字处理等过程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后者强调整个翻译过程的协作性。根据合译者分工、合作方式的不同,张德让将合译又分为以下四种:“主译加润色的主配角式、口述加笔译的互存式、‘化整为零’的承包式和大规模合作的立体式”[7]25。

(一)翻译方式

总体来说,二人翻译的《处世箴言》(中英对照)并非完全独译,也没有被公司承保分工,没有大规模的立体式合作,经过类别匹配,我们将其定位为部分属于“承包式”翻译,部分属于“主译加润色的主配角式”,部分属于独译。

所谓“化整为零”的承包式翻译一般存在于商业翻译领域,指的是翻译公司为了节省时间,快速完成任务将翻译分工承包下去。虽然时间上有了保证,但是容易造成抢译现象。另外,对翻译体例或校对流程缺乏规范从而很难做到“合一”。郑、林之译的确各有自己的翻译内容分工,郑麐编译上篇一百五十句,林素珊编译下篇二百五十句,可以说二人都有自己的“承包”任务。但二人都不从属于任何翻译公司,而且并未对时间上有过多的考虑。因此该译本不完全属于这种模式。所谓“主译加润色的主配角式”指的是主译者精于源语,负责翻译,而辅译者精通译语,负责润色与审校。这样一来双方都保持各自对自己精通语言风格完整性的把控。这种方式虽然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等,但也存在着规模小,周期长的弊端。郑、林之译本“最后的编辑和校对都由林素珊完成”[8]郑麐序ⅵ,但没有谁主谁辅的角色分配,因此也不完全属于这种模式。从分篇的角度来看该译本中郑、林都选择了自己的翻译材料、而且给出了自己的译文,但是辑译到一起成为一本书这应该也不能算作还完全独译。由此可见,该译本的翻译方式属于“四不像”。但是只要译本质量好、译本目的明确,翻译方式倒在其次。

(二)翻译目的

既然是辑译,必然会有辑译者共同的考虑,当然也少不了各自的具体打算。

1.共同目的

林素珊在中文版序言中提到,在翻译上,“出乎意外的,我们竟是同志”[7]林素珊序2。“同志”一词在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带有阶级与革命的色彩。1947年左右,国民党与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相对来说两人在政治上无异议,都更倾向于前者,所以他们的“同志”指称主要凸显到了文化上。林素珊自谦,“这是一本随喜性的小册子,它孕育在作者们喜悦的情绪中,又产生在偶然闲谈的机会里……值此文化工作极端艰难的时候……至少能帮助一般青年们巩固其国文英文及应用语言的基础,同时使学习中国语的欧美人士,获得一条辅助的捷径。”[8]林素珊序3-4当然他们希望有意外的收获,那就是“使一般的外国人士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思想和传统的美德”。郑麐认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针对中国古籍有两派观点,一派是对西方抱有强烈渴望的人,他们将中国古籍视为一堆无用的垃圾,另一派是旧式的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对中国古籍教育的忽视造成了道德堕落和政治混乱”。既然冲突是无法解决的,“那么人们需要对中国古籍有一个公正的观点,并需要了解它们的真正价值”。囿于这个视角,郑麐期望“通过本书的出版发行能使国内外对中国古籍感兴趣的相关人士获得一套‘读什么’和‘如何读’的方案”[9]ⅰ。这样看来他们的主要目的有着异常的相似,文化面临挑战,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化面临挑战,因此他们的共同任务是在这对待中国古代文化“一刀切”的氛围里,如何保留并向国内外宣传中国古代文化有特色且有价值的东西。翻译出版《处世箴言》就是他们的尝试。虽然页码不多,内容不厚重,但是充满智慧与处事风格的箴言处处散发着中国古代文化独有的芳香,它能让“这个社会中的人们生活的和谐与高尚”[8]郑麐序ⅷ。

2.不同目的

虽然二人的翻译目的在总体上一致,但是在具体的期望上却存在着比较多的差异。

郑麐对中国典籍异常重视,他的视角相对有更多的学术意味。他期望将十三经以及诸子百家的著述都译介出去。还说自己的翻译“对法国语言学家、著名汉学家Henri Cordier编著的Biblio⁃theca sinica是一种提供材料上的补充”[9]ⅱ。黄大受认为,郑麐从不迷恋国粹,而是“通过梳理中国古籍以与希腊哲学历史比较找出中西文化的共同根源”[3]34。郑麐所选的箴言皆来自十三经或诸子言论,且都给出出处。它们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郑麐看来它们都是中国人实践信条(body of creeds)的要核。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所有的宗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宗教信仰并不意味着精神空虚”[8]郑麐序ⅰ,因为有很多实践信条在支撑着他们。这些信条包括相信神灵、相信美德重于物质财富、相信人皆可至善、相信善必胜、相信万物归一等呈现到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箴言中,成为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的共识(common knowledge)。这些共识是“中国人对人文研究的过度重视”[8]郑麐序ⅴ。但是随着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入,钟摆晃到了另一极,人们太多在注重实用技术而忽视了共识,这些信条就是共识“智慧”的映射。因此“国内外对此感兴趣的人有必要了解这些”[8]郑麐序ⅴ。

林素珊相应地更多强调的是语言表达层面,她“对格言与成语感兴趣”,而且“当时大部分青年们因语言的贫乏而应用不得当误用成语引起笑话”[8]林素珊序1,因此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有必要让国内外青年知晓它们。她辑译的材料大部分来自于书报或者已经约定俗成的民间流传成语,它们有意义与情趣,且偏于通俗化,适宜于一般人使用。因此她的辑译材料无一标明出处。

三、翻译策略

在翻译策略上,林素珊在序言中指出,郑麐偏于“直译”,自己偏于“意译”[8]林素珊序3。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它们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

汉语虽在其它方面有所欠缺,但特别适合警句写作。古文写作追求自然的对仗和押韵,而且经常以对偶形式出现。同样一个句子中的词语简单的并置会被用来指称截然不同的意义。因此“人们不得不承认汉语的独特构造之美和魅力很难被充分译为英文”[8]郑麐序ⅶ。但是在我们看来这种文体形式之美在郑麐先生的娴熟语言转换功底之下获得了极适合的展示。比如他将书名“处世箴言”译为“Chinese wisdom-thoughts for harmoni⁃ous and victorious living”。箴言是人们对和谐成功处世的思考,里面充满了智慧。译出的语言自然而简洁,且意境全在。再如以下几例: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论语》被译为:

When one fails to plan for ahead

he may find sorrow close at hand.The Confucian Analects[8]13

2.“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出自《汉书》被译为:

Hanker not after wealth and honor Nor disheartened by poverty and failure.The History of Hann Dynasty[8]17

3.“爱之则不知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出自《后汉书》被译为:

When one is loved his faults are overlooked;

When one is hated his virtues are overlooked.The History of Latter Hann Dynasty[8]21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出自孟轲语被译为:

He who lovesothersisoften loved;

He who respects others is often re⁃spected. Mencius[8]29

5.“恶言不出口,恶声不入耳”出自邓析语被译为:

Let not your mouth utter evil words;

Let not your ears receive evil words.Deng Shi[8]34

以上五例在直译出原语的意义外,还分别押了[d]、[ə]、[t]、[d]和[dz]韵。而且第5例还运用了古英语的表达形式。这充分体现了郑麐为追求与中文形式上的一致所付出的努力。又如:

6.“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出自孔丘之语,被译为:

Good medicine though bitter to the mouth is beneficial to the sick;

Honestadvice though disagreeable to the ears is beneficial to the conduct.Confucius[8]2

7.“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出自《易经》译为:

Careless exposure of precious things tempts robbery;

Needless display of personal charms incites lewdness.

The Book of Changes[8]3

8.“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出自《汉书》被译为:

The earlier events not forgotten can serve the teacher of later events.

The History of Hann Dynasty[8]10“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诲盗诲淫”都是直接译出,并未从修辞格的角度进行意译。“后事之师”旳“师”被译为“teacher”也从属于此类。可见郑麐对原箴言意义的重视,唯恐译掉原有的寓意,如若是蕴藏着修辞格就让它保持原始状态;如若是押韵就尽量押韵;如若语言比较古朴就译出古朴的样态。黄灿然先生指出,“翻译坏译文或难以令人满意的译文的产生,源自两个误解。一个是译者误解原文,一个是译者误解自己”。由此引出他的翻译标准,即“只要理解力”[10]44。理解力强的人无论是原文或是译文都能顺畅的掌控,可以将以原文译为任何适合的风格,可以译为欧化长句,也可以译为古朴英文。“理解力就像一个碰头点。大家从不同方向来到碰头点,取得理解,然后互说再见,各走各路”[10]44。虽然这个标准很难把握很难界定,但是在这条路上郑麐走的就比较平坦,郑麐自辑箴言150句,除上面引出的8句之外,也并非如林素珊所说全为直译。只是他比较随性而已,他以传递中国文化理念为己任,原本无押韵的他照样译出了韵律,原本押韵的如若无合适的韵律,他就译为散文体。

林素珊宣称自己“意译”较多,通过对译文的梳理我们发现她所做出的意译委实不少。比如“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被她译为“Eight or nine out of life’s ten experiences are unpleasant”[8]39,“一日三秋之感”被她译为“One weary day seems long like three years”[8]40,“三人行,必有我师”被她译为“When three men are together they can teach one another”[8]40,“铁石心肠”被她译为“An unsym⁃pathetic heart is as hard as iron and rock”[8]43,“天无绝人之路”被她译为“Heaven does not close man’s road to success”[8]4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被她译为“The Old Man’s loss of a horse may be a fortune in disguise”[8]39,“满城风雨”被她译为“The city is full of gossips”[8]70。“事”被意译为“experiences”,“秋之感”被意译为“weary”,“必有我师”被意译为“teach one another”,“绝人之路”被意译为“close man’s road to success”,“塞翁”被意译为“The Old Man”、“焉知非福”被意译为“may be a fortune in disguise”,“风雨”被意译为“gossips”等。这充分表明了她对翻译在交际方面的功能简单易懂。但是遗憾的是,不同于郑麐的谨慎严肃,她的一些翻译竟存在着过分的直译即“死译”现象。比如“不翼而飞”被她译为“Things may fly away though they have no wings”[8]39,“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被她译为“Among the 36 ways the best way is to depart without delay”[8]41,“分道扬镳”被她译为“The riders have reached the parting of ways”[8]4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她译为“When a saint rises one foot the devil will rise ten feet”[8]6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被她译为“Plant melons and you will get mel⁃ons;plant beans and you will get beans.”[8]70。笔者拿这几个译例分别咨询了美国三所不同大学的教授,他们竟摇头说不懂其意,即不懂背后的隐喻义。照此看来,林素珊的很多译文有待进一步梳理。借用黄灿然的话,林素珊作为译者,虽然没有误解原文,但是她误解了自己,毕竟她说自己是“意译”为主。

结 语

《处世箴言》(中文版)作为中国人的处事指南,译为英文本理应引起中外人士的重视。但事实并非如此,译为英文本后从未再版过。抑或是战乱扰乱了常规生活人们无暇顾及于译本的流传与散播,抑或是两位译者的身份与经历让人害怕对其挖掘与考证,反正这个辑译本被尘封在阴暗的角落里,无人问津。无论是探讨这个译本,还是搜罗两位辑译者的信息,这对当时中国文化史的考察都会是不可多得的材料。而且在当今的社会风潮下,重新探讨诸多信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发扬亦获得了崭新的意义。箴言超脱时空,大多没有信仰的中国人,仍依赖于这些信条指引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在“中学西送”的风潮下,如何让别国人民接受这些信条,翻译《处世箴言》必定成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和任务。按照黄灿然的意见,译者需要以“理解力为指引,释放自己的潜力”,同时“原文的潜力也要释放,使其不再受制于译者、译评者、译文和读者的观点的扭曲”[10]50。

[1]刘国铭.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下)[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2]佚名.《新编古籍四书》广告词[J]. 世界月刊,1948(1).

[3]黄大受.世界学典有关的编辑工作[J].世界月刊,1947(6).

[4]张伟.谁人识得郑相衡[M]∥满纸烟岚(人物·书刊·电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4-57.

[5]焦世宏,向宏.父亲焦菊隐与石评梅、林素珊[J].传记文学,2005(9).

[6]蔡登山.戏梦人生—焦菊隐、林素珊与李石曾的情缘[J]. 读者文摘,2007(8).

[7]张德让. 合译,“合一”[J]. 中国翻译,1999(4).

[8]郑麟,林素珊,辑译.处世箴言(中英对照)[M].上海:世界书局,1947.

[9]郑麟.中国古籍校读新论(英文)[M].上海:世界书局,1947.

[10]黄灿然. 理解翻译[J]. 上海文化,2013(2).

猜你喜欢
箴言意译译本
箴言
生活家箴言
画中的箴言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箴言·读书(一)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