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英译比较研究
——基于霍克斯和杨宪益译本

2014-04-07 10:22李庆庆
关键词:杨宪益霍克习语

李庆庆,李 艳

(延安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

《红楼梦》英译比较研究
——基于霍克斯和杨宪益译本

李庆庆,李 艳

(延安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

《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中国的艺术瑰宝。对于其翻译,历史久远,各个国家都在不同时期对《红楼梦》都进行过不同的研究,有关它的译本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要属英国汉学家霍克斯和中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所译的两个译本,他们虽然从不同的目的出发,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但是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通过从这两种译本对《红楼梦》习语、人物语言、修辞艺术的比较研究,能让人更深切地领会《红楼梦》英译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英译艺术;霍克斯;杨宪益;比较研究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享誉国内外。这部小说,故事情节错综复杂,人物形象形神各异,涵盖的知识包罗万象,正因为如此,这部巨著历经时间考验,仍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红楼梦》是一部民族特色文化非常浓厚的杰作,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因此,翻译这部文学巨著的难度可想而知。

世界上有很多人对《红楼梦》都进行过翻译研究,但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的莫属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约翰·闵福德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中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二、霍克斯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

霍克斯的译本,强调译文应符合译入语言的语文规范和文化习惯,因此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和意译的方法,翻译的目的是想要与西方读者分享书中乐趣的热切愿望,满足外国读者的需要。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的译本,注重的则是对原作的忠实,在翻译时采取了异化的策略和直译的方法,他们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的文化,让其能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霍克斯的翻译思想

霍克斯在从事翻译时,最重视的就是“三个忠实”原则,即忠实于作者,忠实于读者,忠实于艺术。他不仅坚持以作者为中心,也坚持以读者为中心。

加强译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愉悦功能成为指导霍克斯翻译行为的另一重要原则,在这原则的指导下,他的翻译倾向于一种“交际翻译”。霍克斯善于运用地道的英语来翻译,这样使译文显得通顺流畅。他对原著所持的积极态度,正是霍克斯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体现。

意译法支配下的“再写作”,简称“译写”,是霍克斯翻译实践中最常用的策略。他对“译写”策略的熟练运用使其译文的艺术价值大大增加。

(二)杨宪益的翻译思想

杨宪益、戴乃迭在翻译《红楼梦》时所体现的翻译思想主要有两个:其一,“忠实于原作”——紧跟原作,一丝不苟;其二,“文化翻译观”——重视文化,苦心孤诣。他们对《红楼梦》采取了一种“临摹式翻译”。因此,杨宪益的译本总是力求在最大限度内保持与原著的形神皆似,坚守对原作的形式,“形神而后神似”的临摹策略也就相应成为其指导性的翻译思想。

杨宪益夫妇坚持一贯的翻译思想,向外国人如实介绍中国文化,因此译本大量保留了汉语习语、俗语、文化词以及各种修辞格中反映的民族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使语言的文化特色得以充分再现,通过异化和直译等翻译策略和技巧保留了这些词语在源语文化环境中的基本含义,十分忠实地向读者传递了蕴含在原著中的文化信息。

三、霍克斯与杨宪益译本的英译艺术比较

(一)《红楼梦》习语的翻译

习语是指那些代代相传、具有特定形式、特定词汇搭配、特定含义的词组,习语的翻译总是会牵涉到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的问题。《红楼梦》中的习语数不胜数,随处可见,如成语、俗语等。这些习语无论是在形成曹雪芹的语言风格方面,还是在展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特色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霍克斯与杨宪益在翻译习语时,有时心灵相通,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因此译文就差不多;有时各具匠心,有着各自不同的考虑,因此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得译文区别很大。如:

例1: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霍译:‘I wouldn’t say that,’ said Grannie Liu.‘Man proposes,God disposes.It's up to us to think of something. We must leave it to the good Lord to decide whether he will help us or not.Who knows,He might give us the opportunity we are looking for.’

杨译:“Don’t be so sure,”said Granny Liu.“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Work out a plan,trust to Buddha,and something may come of it for all you know.”

霍克斯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成语,按照英语的表达,把“天”译成“God”,这无疑是一种等效翻译,让外国读者一看就很容易理解其意思。但是,他译成“God”-西方人信奉的“上帝”,很容易让外国读者对中国人产生一种误解,以为我们和他们有一样的信仰,信奉基督教。而杨宪益把“天”译成“Heaven”,不仅巧妙地避免了将作者变身为基督徒的尴尬,还传递了原文的基本含义,保留了原文本的意象,体现出了农村妇女的宗教观念。

(二)《红楼梦》文化词语的翻译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反应其内涵的一个关键。《红楼梦》内容丰富,涉及相当多的民族特色文化,例如政治、民俗、文学、饮食、宗教等等。

例2:因笑道:“阿弥陀佛!今日天睁了眼,把这一个祸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净些。”

霍译:She chuckled.‘Holy Name! The Lord has opened his eyes at last!With that little pest out of the way,it will be a better place for all of us.’

杨译:“Buddha be praised!”They chortled. “At last Heaven has opened its eyes.Once this pest is gone we shall have a little peace.”

“阿弥陀佛”是中国人比较喜欢用的一句口头禅,每当我们祈祷、担忧或感到高兴时都会说。这句话是说话人正在表达对晴雯被驱一事幸灾乐祸,所以它含有的佛教文化意义并不是很明显。霍克斯把“阿弥陀佛”异化为“Holy Name”,比较口语化,杨宪益将其直译为“Buddha be praised”,体现出中国的佛教和儒学的影响,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虽然二者使用了不同的词来表示,但是都表达出了文中的蕴含意义,让读者能够了解这种中国独有的特色文化词。

(三)《红楼梦》修辞艺术的翻译

修辞是人类语言必谈的话题,但是它在文学语言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红楼梦》中的修辞艺术主要体现在篇章层面和句子层面上,它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会运用到众各种修辞手段,其中对偶、仿拟、双关和讳饰是这部小说中运用较多的修辞艺术。而霍克斯和杨宪益的译本,之所以这么成功,也包含两位译者对原作修辞艺术在总体上比较独到的处理。

例3:“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

霍译:But I’ve made my mind up and I’m telling Your Ladyship here,in front of all these witness.I don’t care whether it’s Master Bao or Prince Bao or the Emperor Bao, I don’t ever want to marry anyone.

杨译:Everyone here can bear witness.I shall never marry so long as I live,neither Baoyu with his precious jade,nor someone born with silver or gold,not even a Heavenly King or Emperor!

这句话其实是鸳鸯为拒绝嫁给贾赦而在贾母跟前说的赌气话,她连续用了四个词‘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来表现她心意决绝、宁死也不愿嫁给贾赦做小妾的坚强意志,这是典型的仿拟修辞格的使用。这两种译文都成功地表达了准确的原文信息。但是霍克斯在翻译这四个词语时,明显要处理得更好一些,准确传达了意思的同时,也使译文显得通顺流畅,而杨译本却并不是很理想。霍克斯为了模仿原文的仿拟艺术,敢于变通、善于变通,首先将原文的“宝玉”转化为宝少爷“Master Bao”,然后利用master,prince,emperor三个词来表现,并且把这几个词在社会地位上的递升关系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颇具匠心地译出了鸳鸯话语中的仿拟艺术。

四、结语

《红楼梦》这部享誉国际的著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对其翻译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霍克斯的译文和杨宪益的译文,虽然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有着不同的翻译目的,但是他们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值得人们去深入研究。

[1]Hawkes,David trans.The Story of the Stone[M].By Cao Xueqin. London:Pengu in Books Ltd,1973.

[2]A Dream of Red Mansions[M].杨宪益,戴乃迭,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3]曹雪芹.红楼梦[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92.

[4]李明.操纵与翻译策略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2).

[5]王静.文化比较与译者的文化取向:《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英译本对比研究[J].求索,2003,(3).

猜你喜欢
杨宪益霍克习语
滑板的乐趣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红”英译问题辨析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金丝小巷忘年交》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