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家庭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4-07 20:08吕美函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入园公办农民工

吕美函,苍 翠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一、引言

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始于陈鹤琴在南京创立的鼓楼幼儿园。学前教育主要指儿童从0岁直到小学入学前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教育。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儿童的感官、言语、秩序、阅读能力、心理发展和情感等。随着心理学及儿童教育学科的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可。学者们大量的研究也显示出了学前教育对一个人一生成长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目前在我国4个阶段的教育中,唯独缺少学前教育的立法,最早开始重视学前教育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在党代会上提出学前教育问题。随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学前教育被作为今后十年教育发展任务之一。教育部及地方政府越来越关注学前教育。然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口,而农业技术手段的改进,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这些农民工家庭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的研究热点。

二、农民工家庭学前教育的现状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大量人口的迁徙。农村富余劳动力成批地涌入城市,他们的后代要么继续留在家乡,由祖辈或者叔辈代为照顾,成为留守儿童,要么随父母进入城市,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借读。现从这两方面分别来分析农民工家庭学前教育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

很多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由于工作不稳定、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等多方面的原因,只能将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乡,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看管。调查数据显示,这一比例相当大。孩子的监管人多数只是保证了孩子的穿衣、吃饭,而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太关注。即使祖辈想辅导孩子的学习,很多农村的老人文化水平低,不知道该如何辅导,缺乏方法,多数是采取放任型的管理。

(二)随父母在城市借读儿童

还有一部分进城打工的农民,将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在城市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的孩子无法进入公立幼儿园,很多私立幼儿园高昂的学费也让他们望而却步。他们只能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打工子弟学校,大多数随父母进城的儿童都就读于无办学资质的幼儿园。

三、农民工家庭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量人口的有目的的迁徙,使人口过于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劳动需求密集的大城市。使本就紧张的当地学前教育出现更大的竞争,入园难、入园贵成为不可避免的常态。虽然学前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阶段的教育在我国并未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这就使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家庭儿童的学前教育的实现难上加难。

(一)相关立法、制度不健全

学前教育未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各地学前教育的年限也受其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出很大不同。教育部又很少有关学前教育的立法来保障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儿童能否接受学前教育全靠家长个人意志决定,农民工家庭的很多儿童,由于其父母的思想观念、家庭经济等因素被剥夺了入学的机会。

(二)教学质量不高

在查阅相关文献及笔者的调查走访中发现,不论是留守儿童还是随打工父母进城的儿童,所能接受到的学前教育的质量都不高。留守的儿童由于农村教学条件差,无人监管等难以接受较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而随父母到城市的儿童,由于其父母难以达到公办园较高门槛的要求,多数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以下是这类幼儿园共同存在的问题:

1.配套设施不齐全。

学前教育与其他阶段的教育一样,表现出了较明显的“马太效应”。少量的公办园获得了政府大量的财政补贴,而为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弟提供入园机会的大量的民办园得到很少部分的财政支持,甚至是无照经营,随时有被取缔的危险。这些民办园多数是私人经营的,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设施缺乏,有的甚至连儿童基本的活动场所都难以满足。

2.师资队伍水平不高。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幼师专业毕业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都愿意到大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当前留在农村任教的幼儿教师普遍学历不高,并且多数年龄较大,主要是凭借自己的摸索获得的教学经验。他们很多长时间在偏远的山区,不能接受较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加之长期得不到技能的培训,往往将学前教育视为是对幼儿的看管,或极端地将其小学化,失去了学前教育的宗旨。而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其办学经费有限,请不起好的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也不愿意到这类幼儿园任教。

3.教学方式、方法不科学。

在为农民工子弟提供教育的幼儿园中,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导致教学方式、方法不科学。这类学校表现出两个极端,要么是过于“放任型”,只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看护的场所,比较重视幼儿的人身安全,而忽视了知识的教授、性格的养成及个性的培养;要么是超前“小学化”的教育,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他们将幼儿大量的时间用来背诵古诗、学习算数,使这些幼儿在小学入学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为本园的招生增加筹码,这就剥夺了幼儿玩的天性,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过早地接触了应试教育的思想,难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家长配合不到位

外出务工的农民为了改善他们的经济条件,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了打工挣钱上,对孩子的学前教育重视不够。认为小孩子还小,没必要到幼儿园学习,将他们交给在家务农的长辈,保证他们的安全即可。因此,相当多的幼儿没有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

四、改善农民工家庭学前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学前教育法规、加大对农民工家庭学前儿童的关注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这些进城务工的人员,他们为流入地的城市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当地政府有责任为他们的后代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教育部应该尽快完善学前教育相关的法规,尤其是针对农民工家庭的儿童要更加关注。如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建立教育基金个人账户,使教育经费得到高效的利用,真正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减轻农民工家庭的教育费用负担。

(二)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加大扶持力度

在外流人口较多的农村地区,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投入,建立一些条件较好的公办园,并将高校招收的免费师范生分配到这些地区进行支教,实行寄宿制,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在城市郊区及“城中村”,农民工聚居地区,鼓励多种经营模式的幼儿教育机构的建立,对无资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不能一刀切地取缔,要对有稳定生源,并有一定发展规模的幼儿园给予扶持,使其达到办园标准,为其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引导民办园走向正轨。取消公办园户籍制度的限制,取消公办园成为某些特权阶层的专有福利,让纳税人出资举办的公办园,真正为纳税人服务,建立公开、透明的招生规则,规范招生行为,解决“入园贵”“入园难”的顽疾。

(三)改善农民工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态度

要通过社会、媒体宣传等多种渠道为农民宣讲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为他们提供免费培训的机会,使他们从思想上肯定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从技能上掌握基本的幼儿教育知识、技能,并能将自己的时间分出来一部分给孩子。让他们了解到幼儿的教育不仅是必需的,而且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责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通力合作,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使幼儿健康的成长。

农民工家庭的学前教育问题由于他们的弱势地位已表现得越来越严峻。这不仅是小部分群体的问题,已经引发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教育部门及各地政府只有尽快完善学前教育法规、加大对农民工家庭学前儿童的关注,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前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入园机会,并通过多种渠道让农民工认识到学前教育重要性,才能保障这些弱势群体的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让这些幼儿接受同等的学前教育,才能使他们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最终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怎么实现教育公平[N].人民日报2011,8,22(8).

[2]王海英.学前教育不公平的社会表现、产生机制及其解决的可能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1(8).

[3]韩世强.法律如何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公平[J].社会科学战线,2010(7).

猜你喜欢
入园公办农民工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宝宝入园巧加餐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