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实证研究

2014-04-07 18:13付海龙石青青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办学学院

付海龙,石青青

(1.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部; 2.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湖北 十堰 442000)

高职校园文化是构成办学实力、教育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基。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个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办学时必须根据自己的优势,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根植区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最终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笔者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例,对高职院校如何培育和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做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与特色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两个特征

1.职业性。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理想追求、办学目标和办学条件,凸显“职业教育”的特性,体现出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等特点。

2.技能性。高职校园文化要吸收企业文化、区域文化、品牌文化的特点,始终把学生能学得一技之长、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作为核心价值,突出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实践教学环境设计和良好职业环境氛围的营造。

(二)高职校园文化特色的内涵

高职校园文化特色,体现在高职特色、区位特色、行业特色、院校自身特色等四个方面。

1.高职特色。包括“高”与“职”它具有两个主要特征,“高”区别于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而言,体现高等教育的共同属性,反映其“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面;“职”是强调职业技术和职业技能,体现职业教育中的文化特色,反映其“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一面。“高”的特性必须与“职”的特性结合起来才能彰显高职自身的办学规律性,形成既区别于普通本科校园文化、又相对独立于中职校园文化的“高职特色”。

2.区位特色。高职教育必须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为地方社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服务、各类社会培训,等等。因此,校园文化决然离不开区域文化的土壤,只有根植区域文化,积极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实现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才能让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从而成为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1]。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孝感的“孝”文化,发掘中华孝文化资源,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并融入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去;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十堰的武当山道教文化,建设校园“和文化”等等,都形成了自己的区位特色。

3.行业(产业)特色。高职办学,要么是行业办学,要么是地方政府办学,要么是企业办学。行业办学,必然体现所属行业背景,这是行业特色,如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办学,形成“生态文明”校园文化特色;地方政府办学,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要服务、服从于地方主导产业结构,这是产业特色,如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十堰市“一主四大”产业格局,形成各具特色的系部文化;企业办学,其人才培养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的用人需求,这是企业特色。

4.院校自身特色。院校自身文化特色,是基于自身办学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文化特色。如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是在办学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文化,才使得该校能够从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在短短数年内,成长为一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实现了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华丽转身。

二、高职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涵建设过程中也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很少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或者特色不够鲜明,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力度不够

一是对体现高职特色认识不足。由于高职办学地位相对不高,很多高职院校宁愿花精力更改校名,也不愿在体现行业特色、高职特色上下功夫,对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体现“高职特色”认识不到位,重视力度也不够,甚至有些高职有将校园文化建设朝本科院校方向发展的倾向,其结果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文化,无特色”;二是对精神文化建设重视力度不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校园自然景观的建设重视力度超过了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自然景观建设和文体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开拓挖掘其中的精神文化,否则,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导向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为娱乐或消遣的活动是缺少文化底蕴和旺盛的生命力的。

(二)定位不清,未能体现高职特色

高职校园文化特色,是“高”与“职”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在实际建设中,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度,要么重心上移,要么下移。一种是将高职校园文化定位盲目“上移”,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本科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另一种则是过度彰显了职业教育的属性,混同于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忽视了高等教育的属性。其结果都是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三)与区域文化联系不紧密,区位特色不鲜明

高职教育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必须根植于区域、服务于区域。在实践中,有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重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片面追求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大上”。与地方文化脱节,也必然伴随着与地方主导产业及其主要企业文化的脱节,最终结果必然是人才培养目标偏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如何培育和形成高职校园文化特色——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学院长期以来坚持“立德树人、环境育人”,通过地域文化渗透、校企文化互融、构建素质拓展体系等方式,培育了既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又具有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巨大作用。

(一)坚持环境育人,依托地域文化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学院地处道教圣地武当山下,具有深厚的道教文化背景,又置身现代化汽车城中,深受现代工业文化特别是汽车文化的影响。在新校区建筑布局和配套景观建设中,按照道教“天人合一”思想规划依山就势布局建筑,营造了和谐、宁静、优雅的校园环境,体现了浓郁的区域文化特色。通过多年建设与经营,气势恢宏,占地千亩的新校园被誉为十堰市“建市40周年标志性建筑”,学院已成为全市文化建设高地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誉为“全省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并入选“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学院依托良好的文化环境,打造了“十堰市樱花节”、“武当道茶文化研究与演艺”等全市知名文化品牌。在一年一度的樱花节期间,开展文化交流、职业技能大赛、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教学研讨、教学成果展等。如2013年樱花节期间,学院先后举办了“十堰市现代制造与服务业职教集团成立大会暨2013年度校企合作委员会年会”、导游专业技能大赛、办学成果展(含艺术作品展)、摄影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教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等11项大型主题活动,既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也进一步密切了学院与地方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的联系,全面带动了学院的合作办学、招生、就业等各项工作。

(二)坚持校企文化互融,依托专业打造系(部)职业文化

在与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中,通过校内产业园工厂车间、校内实训室、校园道路两旁引进企业文化元素,企业兼职教师以身作则示范带动,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长效共赢机制建设等方式,将企业文化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学院定期举办“和山论坛”,聘请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将先进的文化理念,创新的思维模式,以及成功者感人的奋斗历程等传递给学生。

在职业文化建设中,各系结合相应行业企业的文化特点,形成了“一系一品”、各具特色的系(部)文化,让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犹如身处未来就业的职场,通过企业精神与学校精神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使每一个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身上都能体现出“根植于行业、养成于校园、服务于社会”的职业文化素养。如汽车工程系突出十堰市“车城”文化特征,将汽车产业文化、东风公司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文化环境。在教室和走廊,汽车名企、名车和名人照片上墙,营造了浓郁的汽车文化氛围,建成“东风汽车文化展厅”;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建设,制度上墙、标准上墙,体现职业氛围和企业氛围;在实训室,激励标语、职业道德标语、操作要求和规范上墙,体现高职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分感受汽车、职业、教育文化,增强学生职业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每个系都提炼出高度浓缩本系行业背景、区位特色的系训,如汽车工程系“人车通灵、智圆行方”,体现的是该系根植“车城”汽车产业,而做人做事既要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的为人处世方式;机电工程系“善修利器,善为大器”,既体现了该系专业特色,又蕴含了教育学生能成大事,为人大器、大度的气量与心胸;旅游管理系“相约武当,旅游四方”,则体现了该系服务以“武当山”为特色的区域旅游产业;环境工程系“智者乐水,清静润物”,既体现了该系致力于环境工程类行业特色,又体现了本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地方产业背景,更隐喻了武当道教文化;电子工程系“聚集能量,电亮青春”除了反映专业特色,更是凸显了该系“点亮青春服务队”的精神文化传承。

(三)坚持立德树人,构建“活动+课程”素质拓展体系,形成系列精神文化品牌

为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院更加重视内涵式文化建设。多年来,学院以专业为载体,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的院系两级素质教育拓展体系,实施了学生成长导航工程。根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需要,开发了适应学生不同需求的20多门素质拓展选修课程,并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读书活动月、志愿者服务月、心理健康月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主题活动和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各系有亮点”,促进了学生将文化知识内化为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把文化育人的理念不断推向深入,把高职教育的重心从单纯地帮助学生“找饭碗”转移到关注其创造力、可持续发展力、人文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上来,形成了“电亮青春服务队”、“大学生宿舍文化节”、“鲁班建筑文化节”等一系列省级文明创建品牌。其中,电子工程系发起的“电亮青春服务队”定期到市福利院为老人和儿童开展爱心接力十余年,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先后被评为十堰市道德模范、“感动十堰”十大人物(集体)、湖北省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品牌。

四、结语

通过上述实证研究,笔者认为,要培育和形成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必须把握“一个前提”,坚持“两个载体”,实现“三个融合”。即:办学特色是形成高职校园文化特色的前提;坚持专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两个载体,通过实现与地方区域文化、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最终形成既具有高职特色、又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

第一,办学特色是形成高职校园文化特色的前提。办学特色具有“个性化”和“不可替代性”,表现为独特的生存发展能力。它体现于高职办学的不同层面,包括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模式、教学组织模式等等不同的层面。而校园文化的积淀与形成洽洽是渗透在融合高职办学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只有形成办学特色,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特色。

第二,坚持专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两个载体。专业特色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反映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独特的个性和明显的优势。必须坚持系部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品牌,以特色专业的建设带动院校文化特色的形成[2]。

第三,坚持校园文化与地方区域文化、行业、企业文化的“三个”融合。只有融合地方区域文化以及行业企业文化,高职院校才能够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行业、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培养出真正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行业企业岗位任职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葛锦晶.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15.

[2] 刘富国.创建高职办学特色的探讨[EB/OL].http://www.gmw.cn/03pindao/jiaoyu/2004-04/08/content_12131.htm.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办学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学院掠影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