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传承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4-04-07 16:10李新霞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李新霞

(河北体育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教学部,石家庄 050041)

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西方竞技体育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成了当今世界体育的主流,逐渐占领了中国体育的舞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正处于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学校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学校体育仍是教育的薄弱环节,尤其在高等普通院校体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从理念到内容都是西方的舶来品,教学内容仍以竞技体育为主,这种状况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1 河北省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传承现状分析

河北省传统体育文化是指河北省境内各民族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在民族生存、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传承、丰富而形成的体育文化活动。河北地处古燕赵大地,自古以来民间尚武之风浓厚,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中,归类于杂技与竞技类的一共有55项,我省以13项位居榜首[1]。

本文就河北省普通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情况作为研究内容,将河北省高校划分为三类:一类为学校设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一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院校,第三类为其他院校。共选取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体育学院等20所高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调查收集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喜欢传统体育项目,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了课堂,一些高校的学生社团或传统体育协会等组织会经常举办一些与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活动。

但另一方面,河北省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情况并不均衡,有很多高校的体育内容不包含传统体育项目,调查的20所高校中,没有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有10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河北省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项目也较单一,主要是太极拳、中华武术和民间舞蹈等。大学生参与度不高,日常生活中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学生不到二分之一,一些同学对传统体育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不能深刻理解项目蕴涵的丰富文化。

2 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

2.1 民族传统体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1.1 强健体魄,愉悦心境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必须铸造强健的体魄。体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全面发展的人服务,高校体育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养成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而当今学校体育的最大问题恰恰在于把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等同,无法实现以健康为核心的体育教学多元化目标[2]。传统体育项目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天人合一,内外兼修,以达到身心和谐,符合体育的终极目标。另外,传统体育项目较少受场地器材限制,易于普及与推广,适合终身体育要求。而且,传统体育项目趣味性强,易操作,使学生在传统体育的练习中享受成功喜悦,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朗、自信和乐观的性格。

2.1.2 提高道德修养,激发民族情感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3]强调体育对德育、智育的作用。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因素,注重人伦道德的培养和内在精神的历练,强调“艺无德不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育伦理体系,传统伦理所要求的“仁、义、礼、智、信”等贯穿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过程,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最高准则与要求。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教育,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中普遍流行的、满足民族健身、娱乐等需求的社会文化。它的普遍性、亲和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造就了它对民族内部的认同乃至一个国家和社会共谐的价值[4]。对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和爱国情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1.3 增强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精神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哲学、美学、伦理、艺术、民俗、宗教、文学、历史与军事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与民俗活动相伴,或与宗教、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紧密相连,通过练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如通过舞龙舞狮项目,可以了解中国龙崇拜的文化内涵,通过井陉拉花可以了解有关“拉花”称谓的传说,及拉花道具的象征寓意,如“伞”象征风调雨顺,“包袱”象征丰衣足食等。

传统体育文化底蕴深邃,对学生具有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始于《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传统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勇往无前。中华武术讲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只有不怕困难,意志坚强,才能收获成功。内省礼让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更注重心性的修为和心灵境界的提升。孔子提倡的“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对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启示作用。

2.2 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形成学校特色体育

目前我国体育正处于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时期,在此过程中学校体育是重要一环。而当下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学校体育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尤其在高校,大学体育仍处于边缘地带,并且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事实,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因此,将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大学课堂,使体育课程与教学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高校体育健康发展的不二选择。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涵丰富,种类多样,易学,易教,运动量适度,集健身教育娱乐于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民族传统体育对器材和场地的要求都不是很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一些体育设施较少、场馆资源不能满足需要的高校来说,更是一种极好的选择。同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符合各地区地域、气候特点,显示出因地制宜、易于开展的优势。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改变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单调的现状,丰富高校体育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使高校体育形成自己的特色,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体育强国梦。

2.3 繁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助力体育强国梦

高校是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高校。首先,高校人才荟萃,研究设施齐全,资源雄厚,可以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持。其次,当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式微,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继乏人,高校能够培养传统体育方面的专门人才,更好地去指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以及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最后,高校是当地的文化中心,是多样文化的集散地,培养大学生对传统体育的热爱,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对社会有示范导向辐射作用。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依赖高校体育教学,才能发扬光大,而高校体育教学通过灌输民族传统体育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两者相辅相承。”[5]

3 河北省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发展策略探析

3.1 加强理论研究,大力挖掘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传统体育想要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目前关于这方面的体育理论研究比较匮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笔者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粗略统计发现,研究河北省传统体育文化的文献只有10篇左右。因此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成立研究机构,进行理论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省内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河北体育学院是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邯郸学院成立了“邯郸太极文化学院”,这些机构的设立为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从而推动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繁荣发展。

进行理论研究时,应结合地域体育文化,形成特色研究体系,着重挖掘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并把重点放在挖掘对当下学校体育及高校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上,并要结合时代特点,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在保持文化原生态的基础上,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创新。

3.2 加强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形成教学制度

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力度不大,体育教学仍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丁广明指出:“打破传统的竞技内容教学体系,让民族体育、民间体育理直气壮地走进体育课堂,实现教学内容的竞技化向体育锻炼民族化、娱乐化、健康化的良性转轨理应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6]学校体育教学可以使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快速发展,这是传统体育在高校传承的重要途径。

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丰富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选取学生喜爱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地域性、民族性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体育项目列入正常教学计划。目前,我省多所高校将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体育课堂,如河北体育学院将优秀的民间武术项目列入正式教学课程,成为全体学生必修科目;邯郸学院在全校普及推广杨氏太极拳;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将二贵摔跤、蹴球、木球等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正常教学计划等。当然,传统体育项目在走向课堂教学时,也应当不断改革,一些不合时宜的形式及思想要及时修正,吸收竞技体育项目的优势因素,增加与时代合拍的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这样才能适应现代体育的发展要求,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如河北科技大学组织师生创编了井陉拉花健身操和昌黎地秧歌健身操,把现代元素融入民间艺术,大大激发出大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3.3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的熏陶。“环境可以教育人、感染人、启发人、塑造人。”[7]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在物质环境建设上,应在校园建筑、景观设计上融入传统体育因素,如将最具代表性的燕赵武术文化融汇其中,体现出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

相对于校园物质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更为重要。首先,学校应在校园文化空间中积极宣传传统体育文化及其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优势作用。通过文化展板、广播、视频和校园网等多种渠道使传统体育走入学生,只有认识和了解了河北省传统体育项目及其内涵,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其中。其次,邀请有关专家、民间艺术家来校举办讲座、报告会或邀请民间团体进校演出,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体育文化。再次,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高校体育文化艺术节和校内外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思想品格。邯郸学院为了弘扬太极文化,把每周四下午5点至6点定为“太极拳日”,全院师生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的情况下,走出办公室和教室齐练太极拳,在校内形成了自觉传承传统体育的浓厚氛围。最后,发挥学生社团与体育俱乐部的作用。学校要鼓励学生创办与参与和传统体育相关的社团和体育俱乐部,通过政策扶持、经费支持等方式,使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如河北大学武术协会,从1984年成立至今,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累累硕果,并多次进行宣传表演,多次出国交流,在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4 加强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

传统体育多产生于民间,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要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风、现场考察等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民俗体育活动。更为关键的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实习实践基地,完善实习实践制度,通过这些形式,同学们身临其境,才能感受与领悟传统体育的精髓,自觉将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己任。

4 结语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在高校传承传统体育文化意义重大。传承传统体育文化时,要辩证地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革新,使其具有时代价值。并根据学校特点,设计独具特色的发展途径,从而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的共同发展。

[1]郭志禹,谢建平,韩雪.试论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2):86-88.

[2]宋亚炳.由体育游戏引发对竞技体育项目教学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93-94.

[3]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4]陈宏亮.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3):94-96.

[5]李天白.我国近现代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走向[J].福建体育科技,2001(5):29-30.

[6]丁广明.探索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新途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4):107-109.

[7]郭建新.试论当代高校校园道德文化的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8(4):93.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