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园
2013年以来,几乎每次国家领导人出访都有人民币走出去的政策安排,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而理论和实践也表明,货币国际化程度很大意义上是一国国际地位的表征。中国要想获得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强国地位,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人民币,需要将人民币国际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统筹好与“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等国家战略之间的协同效应。
回溯历史,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与美国20世纪40年代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经济背景相类似,表现为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本国拥有充足的资金和过剩的商品和闲置生产力等;而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贸易情况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等国内环境,与当年日本20世纪80年代“黑字回流计划”的背景很相近。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马歇尔计划”和“黑字回流计划”的战略性思维和系统性制度安排。
所谓“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提供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1948年4月至1951年6月,美国实际财政拨款共计131.5亿美元,占期间美国GDP的1.2%。除政治诉求外,美国要求受援国进口美国的原材料,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等。“马歇尔计划”直接增加了美国的出口,帮助美国在战后消化过剩产能,为美国经济开拓了新的巨大市场;同时“马歇尔计划”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紧密结合,启动美元国际化进程,使美元在西欧各国间成为结算货币,为美元成为全球性国际货币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马歇尔计划”期间,美国GDP年增长率一度达到15%,欧洲60%以上的进口物资来自美国,美国借此转移的过剩产能占其GDP的13%;美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在20世纪50年代迅猛增长,年均增速高达14.5%;西欧各国之间以美元结算的贸易占比达八成。
所谓“黑字回流计划”,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采取的一项旨在将国际贸易盈余、外汇储备和国内私人资本,通过政府发展援助和商业贷款等渠道重新流回发展中国家,从而达到缓解国际压力、削减国际收支顺差、促进日本对外投资,以及改善日本对外关系等目标的金融政策。该计划于1986年到1992年实施,总额约为650亿美元,其中两大主要举措为:一是增强对欧美资本密集型和亚太地区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扩张产能,并扩大出口贸易市场;二是建立日本海外协力基金和日本进出口银行促进日元输出,并配合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援助性金融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日元贷款。事实表明,“黑字回流计划”帮助日本建立与受援国良好的政经联系、扩大贸易出口、拓宽海外投资渠道、促进日元国际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计划实施期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约占全球资本流动中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7%,对外直接投资年增速一度达到45%;日元在IMF的特别提款权比重从1981年的13%提高到1991年的17%;1990年,日本进口、出口额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分别达到14.5%和37.5%,较1980年提高了12.1个和8.1个百分点,亚洲国家进出口贸易以日元计价的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20%上升到80年代中后期的40%。
以史为镜,可知兴亡。“马歇尔计划”和“黑字回流计划”为提升美日两国的全球影响力、促进两国对外投资、推动美元日元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预期的是,“一路一带”战略也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提升对外投资水平、开辟海外新市场、消化过剩产能和输出人民币。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学界、业界和政界普遍认为应遵循两个“三步走”策略,一是功能上,“计价货币——投资货币——国际储备货币”;一是区域上,“周边化货币——区域化货币——全球化货币”。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阶段而言,选择这一路径确为明智之举,在这样的路径安排下,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也有了很大提升,表现为:2009年试点之初,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仅35.8亿,此后四年迅猛增至5061亿、2.09万亿、2.94万亿和4.63万亿,今年前三季度就已达4.8万亿,超过了去年全年,业务范围则已涉及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末起人民币持续位居全球十大支付货币之列,并超越欧元成为传统贸易金融领域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等。然而,相比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较低水平。面对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突破的重要关口,无疑,“一带一路”将是良好契机。
一方面,加强货币合作、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体现。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7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加强货币流通。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在本币结算方面开展了良好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一好的做法有必要加以推广。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由于“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潜力巨大。对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来说,将人民币列为结算货币是非常自然的选择。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后,沿线国家的贸易互通可以更加便捷,贸易的公平性和收益性也可以得到保障。而未来人民币将更多地以“载体”的角色,为提高沿线国家贸易的效率及安全性做出贡献。
另一方面,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落实,人民币国际化将突破并且事实已经突破了既有路径。其一,“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接受度,巩固人民币周边化路径的基础,特别地,作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载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将很好地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其二,欧洲已经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新突破口。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从亚洲通过中亚到了欧洲,这是一条主道。而近两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其中一个突出特点便是“欧洲元素”频频闪现:2013年6月和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英格兰央行、欧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014年先后与英国、法国、德国、瑞士、卢森堡等国签署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或人民币清算协议,并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卢森堡等金融重镇设立了人民币清算行;2014年6月和9月人民币与英镑、欧元直接交易正式启动;2014年10月,人民币国债首次由西方国家发行等。可见,人民币已经在欧洲“遍地开花”,未来也必将结出更大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