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伦东
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之宏观视野与金融布局
彭伦东
“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从兴起、繁荣直到走向没落,前后经历了两千多年。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派遣侍从郎张骞率队出使西域。然而,在联合大月氏王国抗击匈奴对北方侵扰的过程中,中原文明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最终不仅打通了亚、欧、非三大洲的陆路通道,而且促进了汉夷经济、文化的频繁交往。此行后来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过去了,“丝绸之路”饱经了历史更替国家兴衰的洗礼,但各国人民的热忱交往与友谊之心并没有褪色,风沙漫漫掩映之下的文明之路,进入21世纪后将迎来又一度辉煌。2013年9月中国政府发出倡议:“用创新合作的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造福沿途各国人民。”得到了沿途国家的热烈响应。此举将对提升中国同中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推动跨境区域合作、保障地区安全、实现共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为深入推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统筹国内东西部平衡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亚为腹地,东接亚太经济圈,西联欧洲经济圈,覆盖人口达30多亿,辐射国家达40多个,被公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涵盖的地区并不仅仅限于我国西部与中亚区域的经济振兴,而是通过“丝绸之路”,把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将经济建设与复兴涵盖至整个欧亚大陆。我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将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带动欧亚大陆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实现区域内能源、矿产、旅游、文化、工业和农业资源的充分调动,促进区域内产业合理布局、互相补充、共同繁荣。
“丝绸之路”经济带复苏和发展需要我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努力。关键着力点在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取得共识,协同发展——这一地域具有幅员广阔、资源丰富、国体变迁的特征,自1992年苏联解体以来,中国先后与中亚五国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与之的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建交之初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总额仅为4.6亿美元,到了2012年贸易额已经高达 460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100倍。2012年末,中国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成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第一大投资来源国。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2013年中俄贸易额创历史纪录达到了892亿美元,双方首座跨境铁路界河桥奠基,卢布和人民币在两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交易。中国与中亚四国(除土库曼斯坦之外)贸易额达402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3%。其中中哈贸易额达286亿美元,中乌贸易额首次突破40亿美元大关,增幅分别为11.3%和58.3%。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到2012年底向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总额达200亿美元,向哈萨克斯坦提供的贷款达300亿美元。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相继开通,中国成为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市场。预计到2020年土库曼斯坦每年将向中国出口天然气650亿立方米以上。中国与中亚各个国家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2013年中国贸易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与欧亚大陆西端的欧盟贸易额也达到了5590.6亿美元,双方每年人员往来达到了500多万人次,留学生人数已经接近30万人,预计到2020年中欧双方贸易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中国预计进口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将有超过5亿人次出境赴中亚各国和欧洲国家开展旅游和商务活动。展望今后日趋密切的贸易和人员往来,需要建设一条更为便捷的通道。探讨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让两大洲企业、资金、技术、人员交流活跃起来,使中国和欧盟成为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一对引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显得日益重要与迫切起来。
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往来已经取得的成果,离不开金融的积极引导与大力支持。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吉尔吉斯斯坦中央银行签署以双方货币作为支付结算的协定,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央行签署以双方货币作为边境贸易支付结算的协定,签署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框架协议》及《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活动管理协定》。2009年我国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乌兹别克斯坦央行签署7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与哈萨克斯坦央行签署7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上述协定的签署,为开展人民币在中亚国家跨境的结算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机构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意见》,为建设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提供了金融保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与中亚的金融合作远远不能满足该区域跨境贸易、投资和往来的需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与合作共赢,需要进一步深化区域金融合作与创新。
(一)我国央行将循序渐进地做好以下工作
在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挥积极作用、区域合作组织运作不断加强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跨境资源流动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1.加快金融开放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我国已经明确加快成立和运作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专门账户,构建区域性统一、安全、有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正在研究在西北五省区设置面向中亚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西部地区与中亚的开放合作。建立多元化的经济合作开发基金,放宽金融机构互设准入限制,支持国内大型银行在中亚开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开立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同时还将支持中亚各国商业银行在中方设立分支机构,加强金融人才的相互交流和学习;鼓励相关国家边境地区的商业银行加挂人民币与中亚各国货币的兑换牌价,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在汇付、托收、信用证等国际结算方面与境外银行建立账户往来关系,在此基础上创新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在境内外本外币密集使用的地区,尝试设置兑换点和自动存取款设备,便利小额现金交易。加大面向中亚的进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倾斜力度,开发商业保险市场。
2.推进本币跨境自由兑换和结算
研究签署双边或多边本币结算协议,加大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和结算使用范围,探索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多种途径,促进与中亚各国建立更紧密的经贸金融合作关系。以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为主线,从有进有出两方面疏导本外币流通渠道:(1)鼓励人民币“走出去”。放宽个人携带人民币现钞出入境额度,探索跨境个人人民币结算试点。鼓励中亚五国政府来我国发行人民币债券,拓展人民币的流出渠道与规模。提高人民币与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特许兑换业务范围和额度。开拓涉外货币市场,研究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推动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开拓涉外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推动境内银行为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业务,鼓励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中亚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境内外联动的人民币融资产品创新,拓宽人民币跨境投资渠道。扩大与中亚国家本币互换规模,完善货币互换机制。
(2)欢迎人民币“流回来”。研究将中亚各国重要金融机构,纳入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试点范围,探索境外人民币以贷款方式投资境内产业项目。研究探索符合条件的中亚合格机构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募集海外人民币资金,依法发起设立公募或私募证券基金。建立覆盖本外币零售业务、清算划转、票据贴现、银行卡和网上银行服务等众多领域跨境人民币产品体系,为境外人民币的投资回流提供多种途径。
3.促进跨境资源流动便利性
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资源禀赋通过自由交换实现最优配置,金融发展和创新则为这种交换提供便利性。金融促进跨境资源流动的重点在于,首先,金融助推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借助政府贷款、开发性金融、国际BOT、银团贷款甚至民间资本介入等方式筹集资金;其次,金融助推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推进本币跨境自由兑换和结算,逐步放开资本项目跨境流动,放宽人民币现钞进出境的额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研究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承保试点,提升金融部门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税务、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再次,金融助推产业技术合作便利化。加大金融对国际合作勘探、企业并购重组、海外拓展等支持力度,支持保险资金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对海外投资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等项目的支持;最后,金融助推农业合作以及多民族文化旅游互通便利化。金融支持中亚地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支持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支持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合作。
(二)商业银行积极开展试点与研究工作
区域合作共赢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在于比较优势,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摆上议事日程,目前各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正在着手开展相关试点与研究工作。
1.关注西部省市的特色产业,加大对其金融支持的力度
西部省市的基础设施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过程中加快发展,同时需要高度关注各地的区域特色。如新疆的本地资源优势集中在石油、农业、矿产等能源行业;陕西作为西部制造业重地,将可能继续加强在航空、航天、汽车、输电设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甘肃农业的农牧产品、中药材将成为新的增长点等等。各商业银行将结合实际,加大对优势行业及其上下游行业之间的金融支持。
2.加快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创新结构化融资方式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下,传统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受到挑战,加快投资银行业务创新,通过开展与资管、券商、信托、基金的合作,积极助推企业与个人介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3.各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在西部地区的网点优势,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国际业务
抢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金融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将其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支点。发挥人民币资金实力和网络优势,加强在跨境业务领域的创新能力。
4.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
密切和完善与中亚各国大商业银行的代理行关系。积极在周边国家开立跨境人民币结算账户,开办外汇存贷款、国际结算、信用证、结售汇、贸易融资等业务。为中国企业向周边国家“走出去”或将外国客户与资金“引进来”提供金融支持和策略支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带动下,我国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将加强金融创新,抢抓市场机遇。适度增加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金融机构布局。拓展金融服务网点,实现金融覆盖面的扩大和业务渠道的多元化。同时结合地缘政治局势变化情况,做好相关风险防范。
链接: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与经济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却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具有更多的是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