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仁炜
(莆田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互联网发展迅速,在我国已基本普及。学校作为文化的前沿阵地,互联网的应用早已深入到教学、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一方面,互联网环境使信息的收集等变得方便、快捷。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开放、互通的环境,通过大众的参与等形式互联网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庞大的库存量方便信息的收集、查询、发布等。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即时性、快捷性,方便了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此外,互联网信息容量大,各类信息充盈着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这些信息有促进人们智慧增长的,也有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这些信息的开放、互通决定了互联网的复杂环境。
在网络环境中,首先,学生可以通过信息的查询、浏览等增强自己的自学能力、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涵盖了各方面的信息、知识。为学生的学习、知识交流创造了一个便捷的平台;其次,互联网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子,学生通过互联网浏览等行为更多的接触到校园以外的社会,增加了学生的阅历,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力、处事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再次,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对互联网、信息化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对网络的接触,提高了学生电脑操作,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全能性人才的培养。第四,网络游戏、网络娱乐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对学生的智力开发等有积极的意义。
互联网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来自互联网环境的复杂性和学生对互联网的痴迷。第一,互联网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庞大的信息库中包罗万象。有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知识、信息,也有一些不良信息的存在,如色情、暴力等信息,严重危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正确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造成很大的影响;第二,网络游戏、聊天等一定程度上能开发学生智力、开拓学生眼界。但如果过于迷恋就会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例如,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以致正常的吃饭、休息受到影响,严重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第三,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完美,一些学生就会选择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逃避现实,久而久之形成了悲观、厌世、压抑等不良心理。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传统的大学生管理主要建立校长、学生处、院系、辅导员的层层下达的基础上。学校的决策和意见通过一层层的信息传递、公布,然后再去落实、执行。学生的意见、意愿等也需要层层传递才能到达高一级的管理者面前。有些信息在传递中遗失、扭曲、过期等,不利于学生管理的开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的效率大大提高,任何学校做出的管理决策、意见通过校园网、校园论坛等传播,就能确保学生及各管理层第一时间的准确获得。而学生的意见、意愿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递、交流。使管理者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真实动向,更合理、更科学的落实管理。同时,互联网的即时性、开放性确保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广度和信息获取的全面性、真实性,提高了管理者对学生动态的准确掌握水平,促进了管理决策的落实和执行。
网络信息的发布、传递、收集等不但可以通过电脑完成,还可以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实现。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对管理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管理者需要熟悉网络环境,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有一定的辨别能力,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途径或方法阻止了一些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网,维护校园网络环境的优良;其次,管理者要具备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和其它网络通信操作能力,确保各种管理信息的传播和收集。如通过微信、聊天室等途径收集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的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趋向。影响和纠正不良思想对学生的影响,避免学生的一些盲目、过激行为的发展、发生;再次,管理者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掌握、分析,正确的引导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执行。
学生的管理是管理者和学生沟通、交流、协调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学生管理中学生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互联网环境中,学生的真实意愿能更充分、更准确的表达,促进了学校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避免了学生管理中的一些抵触情绪的积累、发展和演变,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例如:某大学,因学生不满意学校食堂收费等情况,演变成学生打砸学校食堂的恶性事件。如果多一些沟通和交流,这样的事件还是能避免的。如学校食堂真的存在收费过高问题,及时的协调解决;如不存在,及时的向学生公开收费标准等,解除学生的误会,就会避免此类过激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互联网环境中,学生能够更轻松、更随意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将思想中一些压抑、难言的情况流露出来。通过网络的虚拟平台进行分享、交流,不但促进了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避免了不健康心理隐患的出现,还保护了学生的隐私等,使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怀,接受帮助和辅导。促建了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正确人生观、社会观的形成。此外,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快捷性促进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或其他个人、群体对于学生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对于学生管理中的不良风气形成了很好的约束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学生干部管理、助学金管理、助学贷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效果。
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对学生的管理,首先,要重视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一方面,需要有计算机等联网工具;另一方面,需要相关的管理软件。利用软硬件的结合,才能做好网络环境中的学生管理,才能将大学生管理提高到更高层次。例如:计算机强大的存储、核算功能,提高了学生考核、奖惩等管理的效率,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技化发展。此外,网络环境提高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度,使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提升。如:勤工俭学管理,通过网络发布勤工俭学信息,使需要参与的学生能快速的掌握相关信息,积极的参与其中。而且扩大了信息发布的范围,增强了信息的获知度,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了机遇,促进了勤工俭学管理效果的提高。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过硬的基础条件为依托,才能实现学生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
网络污染主要指互联网上一些不健康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和腐蚀。其一,色情、暴力、功利观等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了严重的影响。造成学生一些道德上的、心理上的问题。如某大学学生,受网上色情、功利观的影响,通过色情表演谋取利益。完全不顾及社会道德、学校管理约束,给自己的青春种下了一段灰色的记忆。其二,大学生受一些游戏中的暴力、社会混混等行为影响,在面对问题时不能理智处理,而采取非常偏激的方式,不惜“玉石俱焚”。如某校两男生为感情纠纷大大出手,导致一死一伤。又如某校大学生因为琐事向同学挥刀相向等。这一切折射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也是网络环境中大学生管理的隐患。
网瘾对大学生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过于沉迷网络,精神恍惚。导致学习、生活的无规律,逃课逃学等现象,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第二,对网络世界的沉迷导致部分同学脱离现实,逐渐的失去与人交流、与人相处的能力,完全把自己锁进网络的虚拟世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欺骗、诱惑等难以识别、难以抵制,容易上当受骗或受到伤害。影响了大学管理的稳定性,不利于大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上网成瘾弱化了大学生的一些法制观念,使一些学生容易走上网络犯罪的道路。如因为好奇,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搞黑客攻击;网上散布谣言引起大众关注;发布危险言论等,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管理。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中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抉择和挑战。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管理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更广泛的、准确的发表自己意见。通过管理参与、网络学习等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等,对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培养及完美人格的形成等有积极意义。首先,对于在顺境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身上存在着一些缺点(如社会经验少、抗压力弱等)使他们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从而扭曲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校管理的参与有效的引导了学生健康上网、科学上网,减少学生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同时,学校通过网络信息筛选等手段,使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不良信息远离学生,确保了学生上网的良好环境;其次,网络环境中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提高了师生沟通的效果,使学校和学生在管理方面达成更多共识,有助于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再次。办公的现代换、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大学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应顺应时代潮流,建立和不断完善网络环境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充分的发挥大学的文化前沿地位。第四,大学校园互联网早已普及,现代化大学学生管理需要网络环境的支持。一方面,现在学生对网络的接触都比较早,很多学生在中学或小学已经开始接触网络,而且大多熟知网络的应用。对于大学教育要发扬民主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科学的、合理的引导学生上网,发挥网络环境在大学生管理中的正能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才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环境的建设和应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及未来事业的发展等。同时,校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五,学生管理(如学籍管理、考核管理、助学贷款管理等)内容负责、数据冗繁,如不依托互联网进行管理会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仅核算一项就需要利用很多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互联网高速的信息处理技术等为学生管理提供了便捷,增强了学生管理的准确性、科学性。同时,又解决了人力管理的教育资源浪费,为高校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论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管理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互联网已渗透到各个高校的管理当中,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总之,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管理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实施网络环境中的学生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在网络环境中,对大学生的管理主要抓住网络环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就能很好的发挥网络管理的优势,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水平,促进高校现代化建设。
[1]李明善,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思变[J].科教导刊,2012,(28).
[2]董英俊,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3]丁姝娟,浅议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管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吴永进,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索——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