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元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434)
秘鲁圣玛利亚(Santamaria)水电站位于秘鲁中部,距首都利马约 650km,坝址位于阿亚库乔(Ayacucho)地区潘巴斯(Pampas)河上,电站厂房位于库斯科(Cusco)地区阿普里马克(Apurimac)河左岸Lechemayo 村附近。工程区属安地斯山脉中高山区,交通条件较差,与工程区最近的城市为阿亚库乔市,阿亚库乔至工程区的道路多为山区泥结石路面,其中厂址区有公路通过,库坝区则无交通道路。
潘巴斯河为阿普里马克河的一级支流,由西北流向东南,于帕凯帕塔注入阿普里马克河,阿普里马克河由南向北流,汇入亚马孙河后流入大西洋。因此,该两条河在此处形成了一个大拐弯,集中了约800m的天然落差。
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最大坝高137m,引水线路全长30km,由28km长的隧洞和2km长的压力钢管组成。整个工程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和地面厂房等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建成后,电站正常蓄水位1675m,相应水库总库容为 5.15亿m3,有效库容为4.0亿m3,为季调节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750MW,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187.5mW的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48.16亿kW·h,年利用小时数6420h。
首部枢纽由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左岸溢洪道、泄水底孔(兼导流洞)组成;引水系统由左岸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室、阀门室和压力管道组成;厂区枢纽由地面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为 500kV,从升压站接至新建的Mantaro-Caraveli-Montalvo输电线路,总长约120km,最后送至秘鲁国家电网。
圣玛利亚水电站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部,秘鲁的中心。水库流域由 Torobamba河流域和潘帕斯河流域两条河流组成,河源和坝区均属高山峡谷地形,植被较差,为干旱少雨地区,河床自然坡降约7‰,坝址以上集水面积25000km2,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20m3/s。
分别对水电站(阿普里马克河)和水库(潘帕斯河)两个位置的洪水进行调查,计算最大可能洪水(MPF)流量为5000m3/s。
水库坝址附近没有泥沙长期监测资料,据2008年4月实测潘帕斯河在雨季的含沙量为0.21kg/m3。
工程区位于秘鲁中部的安地斯山脉,东部为亚马逊平原,西部为太平洋。安地斯山脉呈NW-SE向展布,山脊高程 3000~4500m,沟谷高程 700~1600m,属中高山区地貌。工程区西部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山地风化剥蚀、水土流失严重,为典型的侵蚀、剥蚀山地。东部则气候相对温湿,降雨量大,植被茂密,为侵蚀、堆积地貌。
秘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南美洲主要的构造格架为安地斯山脉和秘鲁-智利海沟,为全球强震区之一,也是地球上高频率地震发生区。南美洲板块运动向太平洋逆冲形成了安地斯山脉,板块从大西洋东北部以每年 2~3cm的速度向太平洋发展,并沿着南美洲海岸与纳斯卡板块相撞,纳斯卡板块在南美洲板块推动下以每年5~10cm的速度向西发展。工程区外围地震烈度一般在Ⅵ度,接近工程区一带达到Ⅶ度,地震加速度为0.15g~0.2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Ⅷ。工程区板块活动强烈,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
坝址区基岩为二叠系晚期安山岩及斑岩,岩质中硬,强风化厚度一般 3~5m,下部弱~微风化岩体属弱~微透水性。河床覆盖层由卵砾石组成,最大厚度111m,在覆盖层中上部约40m深度发育一层软粘土层,厚度3~15m,覆盖层下部含承压水,说明两岸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粘土层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引水隧洞沿线穿越的地层岩性有:古生代晚期的火山岩、沉积岩、深成侵入的花岗岩及早古生代的板岩。
厂址区位于阿普里马克河的左岸岸边,地面高程720~740m,覆盖层厚度10~27m,由粉质壤土、砂卵砾石层组成,下部基岩为板岩。
近坝料源初查储量基本满足要求,砂卵砾石储量约950万m3,防渗土料较为匮乏,混凝土骨料可于坝址附近河谷开采,可满足工程需要。
圣玛利亚水电站工程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和厂区枢纽等三大部分组成。根据枢纽工程场址的地形、地质、工程布置、工程量、施工布置、工期、投资和运行等条件,初拟坝址、厂址和引水系统线路,初拟坝型、引水发电、泄洪消能等主要建筑物型式,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工程总布置方案。
根据工程区域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质条件,引水系统和厂区枢纽布置相对比较简单,较容易从工程安全和技术经济上确定方案。工程布置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合理有效地进行首部枢纽布置,如何解决好深厚覆盖层地基上修筑高坝的防渗和基础处理等问题。
首部枢纽由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左岸溢洪道、泄水底孔(兼导流洞)组成。
3.1.1 坝址选择
坝址区河流流向为SE向,河谷宽度150~260m,基岩为安山岩及安山质凝灰岩,岩质中硬,无大的断层通过,两岸岸坡基岩裸露,坡度45°~70°,自然岸坡基本稳定。
预可研设计阶段初选了上坝址和下坝址2个坝址进行比较,上、下坝址相距840m,从地形地质条件,坝址及其影响区固体径流条件,枢纽布置条件及工程量,施工条件等分析,确定采用上坝址。
3.1.2 坝型选择
根据圣玛利亚水电站地处地震烈度高、河床覆盖层深厚、坝址区天然建材丰富等地形地质条件,宜修建当地材料坝,较适宜的坝型有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碎石土心墙堆石坝和沥青心墙堆石坝。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由于基础、堆石体的变形较大,且覆盖层中上部的软粘土层厚度较薄,很难保证坝体防渗结构(防渗墙、趾板和面板)有好的变形适应性,作为建在覆盖层地基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该工程最大坝高137m,坝基混凝土防渗墙最大高度 40m,为世界领先水平,由于面板堆石坝的面板对沉陷变形较为敏感,不均匀沉降易造成面板开裂。
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和碎石土心墙堆石坝相比,在坝体及基础应力变形条件、防渗体联结可靠性、防震性能等方面基本相同,差异较大之处在于坝体防渗体不同,一为沥青混凝土心墙,一为碎石土心墙。
碎石土心墙堆石坝对防渗土料的粘粒含量和含水量要求较高,且坝坡较缓,工程量较大。沥青混凝土用于水电工程防渗,由于其受料源的限制、受冬季和雨季施工的制约相对较小,同时还具有工程量相对节省等特点,因此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方案。
3.1.3 大坝及基础防渗设计
拦河大坝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1677m,最大坝高137m,坝顶宽度12m,坝顶长度305m。坝体结构划分为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上下游过渡层、坝壳堆石料等,上游坝坡 1:2.0,下游坝坡1:1.8。心墙为梯形结构,顶宽0.6m,向下逐渐加厚,最大底部厚度为1.4m。心墙底部为钢筋混凝土垫座,垫座下为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厚度0.8m,最大深度为 40m,伸入粘土层 1.5m,沥青混凝土心墙与钢筋混凝土垫座之间、钢筋混凝土垫座与混凝土防渗墙之间均为刚性连接。
3.1.4 溢洪道及泄水底孔设计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槽和消力池组成。100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500m3/s,最大可能洪水(MPF)流量5000m3/s。
控制段共设4孔,单孔净宽11.3m,堰顶高程1662m,设弧形钢闸门控制。泄槽段总长 429m,净宽由54.2m渐变为30m,自溢流堰末端至消力池首端共分6级,陡坡变坡处共5处,为防止发生空蚀,均设置了防空蚀措施。下游采用底流消能,消力池长72m,池深20m,净宽35.3~50m。
泄水底孔的功能是从水库引用固定流量为 7.0m3/s的生态用水,同时在水位低于溢洪道溢流堰顶时预降库水位。泄水底孔由导流隧洞改建而成,在大坝坝肩防渗帷幕线下游的导流洞段设置闸门井,其后布置一条直径为2.6m的钢管,长约530m,出口端设置调节闸阀以及消力池。
引水系统由左岸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室、阀门室和压力管道等组成。自坝址至电站厂房间的大拐弯河段长约120 km,河床自然坡降约7‰,左岸为凸岸,无交通道路通过,采用左岸引水方案,通过裁弯取直获得 858m水头。引水线路从进水口至厂房全长约30km,由28km长的隧洞和2km长的压力钢管组成。
隧洞洞径为6.4m,设计引用流量100m3/s,采用TBM法施工。调压井位于隧洞出口上游415m处,为双室结构,由直径11.3m竖井相连,上室为地面钢筋混凝土结构,B×H=11.3m×10m,左右对称各43m,布置交通道对外联系,下室为城门洞型地下廊道,左右对称各90m。隧洞出口18m处布置阀门室,设2座直径3.2m的事故检修蝶阀。阀门室后设有两根压力钢管,每根钢管直径3.2m,每根钢管分为两岔进入电站厂房。压力管道为明管,钢管内压巨大,上半段采用普通 16MnR,下半段采用进口800MPa级进口钢材,壁厚22~50mm,在10个转角处共设10个镇墩。
厂区枢纽由地面厂房和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地面式厂房布置在阿普里马克河的左岸岸边,装有4台冲击式水轮机发电机组以及其他机电设备,电站装机容量750MW。
水电站厂房地面高程724.5m,水轮机安装高程713m,厂房底板高程705.3m。厂房长105m,宽22m。
开关站布置在厂房右侧的台地上,紧邻主厂房,长200m,宽100m,场内地坪高程724.5m。
圣玛利亚水电站工程规模较大,为秘鲁最大的水电工程,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利用天然地形条件裁弯取直,集中水头引水发电,工程布置合理。但由于工程区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较大的开发难度,带来了许多技术难题。
(1)大坝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填筑高度137m。在当地材料坝中,无论采用何种坝型,均为国内外同类型的最大坝高。
(2)河床覆盖层深厚,最大厚度达 111m,基础变形控制和防渗处理难度大,如何利用覆盖层中上部厚度为 3~15m的软粘土层,成为选择坝型及防渗方案的关键。
(3)引水隧洞具有埋深大(2500m)、洞线长(28km)的特点,超长引水隧洞的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需要妥善处理高地应力和岩爆、突涌水、有害气体、围岩稳定以及隧洞所穿越的断层破碎带等问题。
(4)电站采用大容量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187.5mW,其设计研发和施工技术控制难度均居国内同类工程之先。
(5)坝址区无对外交通道路、无施工电源。工程区地形陡峭、冲沟发育,施工布置条件差,施工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