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党风观的内在逻辑与当代价值

2014-04-06 06:47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党风政党作风

文 斌

(1.中共怀化市委党校,湖南 怀化 418000;2.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党的作风是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上的集中体现,是政党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制度规范及群体素质等要素的集中体现。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其重要历史贡献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党风的概念,并把这一概念提高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性的高度,对如何加强党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创新和发展。深刻把握毛泽东党风观的内在逻辑结构、理解领会其内在思想精髓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先进的理论指导和彻底的革命精神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进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和中国气派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作风,正如毛泽东指出:“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P1093)这种作风不仅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它是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而得出的重要结论。可见,毛泽东把党的作风提高到了政党党性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大发展。笔者拟从逻辑层面分析毛泽东党风观的内在结构,进一步揭示毛泽东党风观蕴涵的丰富深刻的时代内涵。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毛泽东党风观的主线和灵魂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毛泽东倡导的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精髓所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不断结合的历史,而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是艰难的,是在同党内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尖锐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毛泽东同志正是以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整体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早在1920年,毛泽东就强调“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依据”,并以此为指导研究社会问题。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针对党内两种错误倾向,特别是国内对农民运动的非议,经过调查研究,先后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光辉文献,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建党初期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原理、方法探索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一次成功典范和生动实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写了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他尖锐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P111)他还指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调查研究,“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既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更是对以何种思想路线来指导我党的有力回答。在延安,毛泽东同志从哲学高度深刻阐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针对我们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思想,在中央宣传干部学习会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20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20年,马列主义是最好的真理,是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他接着从历史现状、研究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三个方面,指出党内存在的缺点,把缺乏调查研究生动形象比喻成“闭着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进而指出理论与实践的背离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有的态度,共产党员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路线的高度来认识。建国以来,毛泽东同志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作出了开创性探索,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不足,一度背离了理论联系实践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则,在探索中出现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甚至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总之,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党才能有效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才能实事求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贯穿于毛泽东党风观的主线和灵魂。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毛泽东党风观的根本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历史的主体,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是统一的。列宁曾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就群众与政党的关系做了经典的论述,他指出:群众是划分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由此可见,政党的合法性来源于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应为全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党在二大时就提出了 “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目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把依靠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作为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和扩大党的政治影响的重要工作来抓,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1](P137)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明确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党风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2]正是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坚持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路线,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与人民群众结成了鱼水关系,为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建国前夕,毛泽东在西柏坡就向全党发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执政警训。建国后,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成执政党,为了防止执政党脱离群众,由原来的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毛泽东又提出了开展整风整党、防范官僚主义的思想,整风就是要“打掉官风,实事求是,同人民打成一片,尽可能纠正一切工作上、作风上、制度上的缺点和错误”。[3]可以说,密切联系群众既是党的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的集中体现。一方面,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路线只有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实现群众利益才能发挥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密切联系群众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价值标准,只有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密切联系群众也是毛泽东党风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毛泽东党风观的关键

勇于和善于进行认真的自我批评,无情揭露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不断前进的动力,是正确处理党内矛盾、促进党内和谐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多次用“经常洗脸”、“经常扫地”等日常生活现象,生动而深刻地教育全党理解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指出我们党不是存在于离开社会的真空之中,旧社会的政治制度、思想观点、习惯势力时刻影响我们,社会中各种污浊的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天天向我们脸上大量地扑来。毛泽东不仅阐明了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论述了如何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和方法。1929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党内批评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 ”[1](P90)他还提出党内批评的主要任务及方式方法,强调要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着眼于促进党内团结和改进工作的目的,既要防止批评的庸俗化,也要反对批评的形式化。一方面,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实践有效结合的途径,能有效防止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不断修正错误,坚持和发展真理;另一方面,党只有敢于接受群众的批评,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正是因为成功运用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法宝,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修正错误,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毛泽东党风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毛泽东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把党风问题首次提高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政党党性的高度,既集中阐述了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又就如何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提出了成熟而宝贵的思想,可以说毛泽东党风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重温毛泽东党风观的重要思想观点、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一)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是党风的内在依据,两者统一于党的建设实践之中。党性党风的好坏直接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建党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党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党的作风高度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个方面,创造性地提出要通过整风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建国前夕,毛泽东在西柏坡郑重告诫全党要警惕“历史周期律”,发出全党保持“两个务必”的号召,这是在执政条件下毛泽东党风观的发展和弘扬。新形势下,党的作风总体是好的,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的作风建设面临诸多挑战,还存在诸多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的讲话所指出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4]历史和现实一再启示我们,执政党不注重作风建设,任其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丧失政权。为此,新形势下全党上下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从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二)党风建设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群关系是党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指出党要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要真心实意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并把群众路线提到新的认识高度,认为它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建国以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增加了,毛泽东更是强调:“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也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这些思想和论述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当前党内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改进党的作风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依靠群众、深入群众才能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一是要尊重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向群众学习,因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二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坚决反对一切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从损害群众利益最突出的地方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改起,切实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党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真正做到改进作风与联系群众的统一。

(三)党风建设必须着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的作风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延安发动整风运动时就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活动,让全党深刻认识到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对党的事业的危害,树立起了理论联系实践、一切从实践出发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其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建国以后,毛泽东亲自发动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就是为了建立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永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毛泽东对加强党风建设目标的考量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应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党建主线,针对当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就内在要求新形势下党风建设要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中心任务,自觉经受“四个考验”,防范“四个危险”,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时刻保持思想纯洁、组织纯洁和作风纯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作风保障。

(四)党风建设必须坚持经常性教育与常态化机制建设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胜利的重要经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长发展壮大,重要经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党优良作风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全党范围内的思想教育解决了党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实现了党内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高度统一。建国以后毛泽东针对党风存在的问题,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仅仅靠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在新形势下还面临诸多挑战,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需求。建国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党仍然沿袭革命战争时代单纯依靠群众运动整风整党的模式,以致产生了诸多弊端,甚至走入了阶级斗争的误区。邓小平曾经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5]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与常态化机制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党的作风建设的相关党内法规体系,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

(五)党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党风是一个政党世界观和党性的集中体现,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中心任务的变化等会导致党员的党性党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因而党的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党的优良作风和不正之风的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党风建设要贯彻于执政党建设的始终。党的作风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出现反复的情况,这也是作风建设的一条规律。总结党90多年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党持之以恒地紧抓党风建设的时期,我们党的事业就会取得胜利;反之,忽视了党的作风建设,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党风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改造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在全党范围内形成了优良的党风和传统。建国之初,我们党清醒认识到执政后的面临的挑战,开展了以反对官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整风运动,对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失误,片面追求经济高指标,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理论与实践脱节,加上个人崇拜和个人专制交互作用导致党内不正之风盛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挑战”、“四大危险”,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把握毛泽东党风观的精神实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切实实地抓好党风建设,把党风建设作为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才会取得新的成效,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作风保障。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5.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4.

[4]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3.

猜你喜欢
党风政党作风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洁宣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七一”高歌新党风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扎实开展党风讲评促进干部健康成长
——阳煤集团开元公司开展党风讲评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