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兆平 (青海省民和县草原站 810800)
根据《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青政办【2011】229号)和省农牧厅《关于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和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县、乡两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了2012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各项工作,笔者就实施成效作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最东端,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土地面积281.80万亩,草原总面积147.1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26.38万亩,多年生人工草场面积13.12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场面积2.1万亩。现辖14乡8镇312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415000人,总户数104497户,其中农业户数75999户,农业人口348214人。全县牛、羊、猪、鸡(兔)饲养量分别达到3.68万头、33.17万只、7.01万头、30.05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299t、1762t、 17056t。
1.2.1 基本草原划定 共划定基本草原139.5万亩。(1)绘制完成了1:5万(以乡为单位)和1:10万(以县为单位)基本草原划定图。(2)根据《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方法》计算理论载畜量,全县现存栏牲畜折合羊单位56.60万羊单位,理论载畜量56.76万羊单位,潜载0.16万羊单位,草畜基本平衡。(3)设计了标识牌制作标准,并报省农牧厅草原处审核同意后,制作了22个基本草原保护标示牌,建立永久性保护草原机制。
1.2.2 草原承包。草原承包在确定县、乡、村行政界线的基础上,共核定草原面积147.13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126.38万亩,共涉及22个乡镇,311个行政村(官亭镇喇家村无草原),75999户,348214人,全县签订草原承包合同314份,发放草原使用证311份、草原承包经营权证314份,完成草原联户承包311户,承包面积126.2473万亩;分户承包3户0.1327万亩。承包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100%。
1.2.3 草畜平衡资金的发放情况。民和县2012年草畜平 衡资金总计为189.57万元,根据县财政局、信用联社、畜牧局协商,报请县政府同意,于2012年3月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资金发放监管协议后,将草畜平衡资金通过信用联社直接汇入联户承包人账户,由联户承包人和乡镇包村干部在乡镇人民政府的监督下逐户进行发放,通过对22个乡镇44个行政村的880户进行进村入户调查,资金发放率100%,无截留、挪用现象。
1.2.4 牧草良种补贴落实情况。一年生牧草良种补贴:共计2.1万亩、21万元。于2012年4月份与各乡镇兽医站站长签订了资金发放协议后,由各乡镇兽医站直接将资金发放到种植户手中,共发放种植户4760户。通过对10乡镇的200户种植户入户抽查,资金发放到户率100%。多年生牧草良种补贴:以项目形式管理,种植任务3万亩,资金150万元。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招标采购了紫花苜蓿(皇后)包衣种子37.5t。在巴州、西沟、川口、北山、峡门五个乡镇的46个村进行了种植,完成种植面积3万亩,涉及户数3710户。
为了做好草原补奖机制各项工作,县人民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周密安排部署和研究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工作,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组长,财政、畜牧、民政、国土、统计、林业、公安等为成员的草原补奖领导小组,在畜牧局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草原补奖的日常工作,抽调县级技术人员12人,包乡负责技术指导。各乡(镇)、村分别成立由乡镇和村委会一把手负总责草原补奖领导小组,主管农牧乡镇长具体负责开展各项工作的实施,实行乡镇领导分片包干,驻村干部包村,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和检查监督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确保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草原界线划定确认关系到草原的归属问题,为了解决实际中存在的草原界线纠纷和争议,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准确的得到解决,县政府定期召开由各乡镇一把手和主管乡镇长及其草原补奖组织实施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进展和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各乡镇草原补奖中乡与乡、村与村存在的界线争议,由争议双方在互让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解决,对于各乡镇村存在的个性问题,在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本着让双方满意的原则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将草原补奖问题解决在基层,保证了草原补奖工作的畅通。
草原补奖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让广大的农牧民了解和知道草原补奖工作意义和工作内容,在县召开草原补奖大会的基础上,各乡镇和各村都召开了草原补奖动员大会和培训会,全县共召开动员大会和培训会672次,参与培训人员6.12万人次,办宣传栏333个,张贴宣传标语650张,散发草原补奖宣传资料5000份,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草原补奖的宣传工作,讲清草原补奖的政策和原则及其草原联户承包后均户均利的承包方法,使广大的农牧民都积极关心全县草原补奖大事,积极参与到草原补奖工作中来。
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草原补奖工作,结合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下拨前期草原工作经费30万元,购置了地形图、电脑,复印机、彩色打印机、照相机、档案柜、求机仪等工作设备,以后每年补贴5万元作为草原补奖工作经费,保证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民和县农业人口达到75999户348214人,草畜平衡资金只有189.57万元,户均24.94元,人均5.44元。有些草原面积少的行政村人均不足1元(一元以下的户数有922户),如转导乡后坪村草原面积62亩,农业户数135户,人口696人,户均草畜平衡资金只有0.69元,政策要求以“一卡通”形式发放,群众首先嫌钱少,既不办银行卡也不领取,有的故意不予签名盖章。二是户籍在本地,举家外迁和打工的户数多,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登记不全,草畜平衡资金发放难度大。
一年生良种牧草补贴每亩10元的标准太低,以种植燕麦每亩投入17.5kg种子计,种子3.2元/kg计,每亩投入为56元,不足每亩种植费用的1/5,对群众大面积种植牧草的诱惑力不大。
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工作矛盾多,涉及千家万户的一项体制改革工作,草原奖补机制领导小组首先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各乡镇的领导,切实完成草原奖补机制后续遗留的各项工作。二是加强检查和指导工作。为保证该工作的顺利完成,保证各项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确保农户真正受益。三是是做好建档管理工作。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积极做好信息录入和档案整理工作,对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微机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