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社会思潮下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建设溯问

2014-04-06 07:31张鹏程
关键词:实用主义思潮体操

张鹏程

(安徽中医药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8)

两大社会思潮下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建设溯问

张鹏程

(安徽中医药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8)

我国近代有关学校体育建设一直深受“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以至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的择定成为当时讨论的热点。本文着力阐述其存在事实及得以生衍的社会支持所在、利弊得失所依,旨在为当下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军国民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教育;辩护;释析

通过对中国近代体育教育衍展思路的脉络梳理,“军国主义”与“实用主义”成为左右近代学校体育建设的两条主要发展脉络。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国情现实情况和当时体育教育描摹层面的判断,两种教育思路各执“社会”或“自然人”两端顾及之一极而为之。或将体育教育现实界定为社会的附属成分,或假设为人的“固有善性”自然展开的过程,在其合理性的视野顾及同时,均存“隧道视角”狭隘关注设定的偏颇。例故鉴今,培育体育教育的科学化、合理化,必以经验的积淀与教训的辨思为深厚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双重把握的立意根基,借以推助新时期体育教育健康运作的崭新历程。

一、军国民社会思潮下学校体育“重政治”教育思路简述

“军国主义”即“军国民主义”,原本是某些国家为了对外侵略之便,疯狂扩军充备,从而将国民教育亦完全服务于军事的穷兵黩武思想。日后,教育日益被军国主义观念所沾染,以军国民主义为蓝本,形成了经世致用色彩浓重的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19世纪末,军国民教育思潮主要从日本传入我国,并在我国近代教育史尤以体育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经历了泱泱中华与侵华各国的战争均以败多胜少残酷现实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从中意识到,“强于学”的根本造就了西方列国的强大。他说,新的教育时代应当是从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培养的过程,而体育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众多有识之士深切地认识到“尚武”教育的重要性。如梁启超高度认同学校“军事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军事体育可以强健国民体魄,是国家强大的有力支撑,让国家在面对各国列强时而不怯。如果没有民众强健体魄的基础支撑,维护国家文明则成为幻想。蔡元培认为在当下的环境下,军事教育是必然的且重要的一项教育。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之下,清政府于1903年以国家名义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仿效当时日本教育制度,规定各级学校教育必须开设体操课。1912教育部宣布,各级学校体育教育规定内容:“高等小学应该授予基本体操和季节性游戏,男孩应当加设军事体操的训练。”同时,在当时各个中学的校规中亦明确规定对兵式体操的教授尤应注意。”师范学校与高等师范学校的体操课也是分为普通与兵式体操两种形式。辛亥革命后,对军国民教育思想和包含有军事风格体操的体育教育建设保持着持续发展的态势。1915年袁世凯以总统的名义发出七项教育目标,其中包括军事体育。其军事教育思想很明确地提出了“全民皆兵,兵民无分”的口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各种教育思想不断冲击着当时仍在延续的“军民主义”的体育教育理念,直到191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应当对兵式体育教育加以改造,以更好的与国情相融合,至此“军民主义”体育教育在各级学校逐渐衰减。

二、实用主义社会思潮与学生的自然发展教育思路简述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认为教育应该从“儿童的本性出发”,以遵循儿童自然个性任其自由发展为中心思想,而漠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我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向度发生了突变,从仿照日本的“铁腕体育”策略转为仿照美国“自然体育”的范式轨迹,实用主义取代军国民教育宗旨登上中国教育事业的“大雅之堂”。

随着接受实用主义思想的“门徒”数量日益庞大,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广泛传播,一些教育团体和个人为改革教育体制大作舆论宣传,客观形式已造成一种趋势,改革势如破竹之势而起,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则为1922年的课程改革起到不可忽视的基础作用。陶行知倡导“改教授法为教学法。”杜威在华期间,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会上,蔡元培在致辞中称其为“西方孔子”,教学体制的转变要求迫近。1922年《壬戌学制》的颁布正式确认了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事实。细读《壬戌学制》的条文,“得设”“得用”“视地方情形”等等用语比比皆是,一改教育立法条文的呆滞、死板,为其注入了“调皮”的气息。仅从教材与教学目标方面看,体制规定取消违背儿童身心特点的兵式体操内容设定,以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科目为主,明确提出要适应儿童爱好活动的本性,“发展个人之本性及人格”。这些变化无疑是深受杜威“儿童中心”“自然中心”等观点的深刻影响,努力促就非自然情景下进行自然教育的实施。应该说,集实用主义精华之大成的《壬戌学制》所体现的教材设定“弹性化”“多样化”,教学目标非预设性的为教特点,反映了我国教育界在那个特定时代对国情的大致认识,尽管这种认识观现在看来还是不够的,“教”“育”关照设定极少的缺陷也很明显。

三、体育教育思路抉定的合理性辩护

1840年,洋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闭门自居”已久的大门,作为农业经济产物的古老的弓箭、大刀、长矛退出兵器谱之列的客观形式已迫,以“自强”“求富”标榜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史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中国的社会性质自此“受迫性”骤然突变,救时济世的客观要求迫使国人以革新求国强。基于相对客观的判断,资产阶级改良派将西方各国之所以强大的根本原因归于“强于学”,面对国家被瓜分的危机及列强强大军事实力的威吓,以“尚武”为解答的回应自然的被有识之士所捕捉,抵御外侮、寓兵于民的教育思想也相应出炉。中国近代史尤以其开端阶段为甚,是中华民族危机四伏的历史,救国求存历史任务的沉重负担,主客观上将价值视域规约于保族保种的生亡焦点之上。因此,“尚武”精神政治功能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抉择的必然。体育教育向政治倾斜,一心一意为救国,全心全意“鼓民力”是特定时代任务地体现。由梳清时代时况的视角出发,综观近代中华民族历史任务的紧迫,军国民主义与教育事业的嫁接产物——军国民体育教育是有其历史革新意义的。首先,我国传统的封建教育体系中重德智,轻体育,军国民教育思想导致了体操课程的开设,这是一种教育历史的进步。其次,学校体育教育中重视兵式体操的演练与学习,侧面上也是重视了学校中体育学科功能指向的开发,从而充实了我国教育体制的全新建构。再次,军国民主义教育是适应当时中国现实社会需要的,契合了救国图存的社会理念,有其存在的现实辩护基础。

历史转入中国革新的自主阶段,经过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变得更为解放,教育视野日益开阔。1918年倡导军国民教育的德国战败,更加坚定了人们放逐以“尚武”精神、兵式体操形式为灵魂的军国民教育。教育界有识志士尤以留学人员为主极力倡导美国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中胡适、蔡元培及陶行知等教育家关于“自然教育”“生活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大量的阐述与宣传,1920年,杜威的中国之行加快了实用主义于中国的繁衍进程。他提出的“体育活动必须适应儿童的兴趣和本能的冲动,要以儿童为中心”等一系列论调悄然的改造着中国体育教育涵蕴,同时更加契应着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唤起中国人民的新觉醒的宗旨。解放人、祛繁礼的观念向往,滋养了实用主义教育的生长。

四、体育教育思路重视程度失衡的释析

军国民主义教育思路下开设的体操课由大量不懂体育原理的退役士兵担任教师,教学形式的军事化,教育方法的呆板、机械通贯教学过程始终。同时军国民教育思路下,学校体育价值判断对于功能开发“竭泽而渔”的苛求,抹杀了体育“事实”规律性的深入性追究,将体育教育简单的归附于甚至等同于政治所为,赋予体育教育救国存亡的历史重担。迫压下的“兵士教育”理念下的近代学校体育走上了歧途,专制、盲从、机械、生硬和单调成为其真实写照,失去了体育教育“育人”本质的切实关照,以行政的手段妄求解决技术领域的问题,显示了强烈的专制色彩。相对于军国民主义教育,实用主义体育教育又滑向了教育理念天平的另一端,给学生全面的自由,将学生的天性即兴趣、情感为根基的活动愿望不加干涉,任其自然发展,体育教育导疏作用的内涵消蚀待尽;忽视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必要的作用与地位,强调个人利益,以极端“善感性崇拜”的驱动,坚信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本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对于教育少疏导,缺规矩的事实,造成了体育课无序、混乱的局面,甚至成为衍生的“放羊式”体育教育实施的“伪辩护”章程,造成体育教育徒有形而寡其实的缺憾。两种教育思潮赋予体育承受之重与之轻的极端倾向,客观上即确定了其以“主义”的形式退出历史舞台的宿命。

五、小结

近代学校体育的改革深深的印烙着历史特征的痕迹,有其适切社会价值判断的合理成分。然而,极端的取一极而弃全局的做法也彰显了隅角向度视角下单向可为性判断的偏颇,因此,体育教育例故鉴史的溯问及基于此的应然性判断,关乎体育教育事业康健运作的前途顺畅与否。深刻认识学校体育的标的设定受其功能与价值判断的双重规约,如何成全体育事实的“合目的性”与价值的“合规律性”,必须加以客观、科学的权衡、探究与验证,否则势必走上有失偏颇甚或走上失其“质”就其“行”的异径,有“的”而为,才能孕育建构体育教育新路径的坚定信念,深化体育教育大有可为的理性信念,激驱体育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教育建设的大潮中来。

[1]冯玉龙.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5,(7):50-52.

[2]傅砚农,吴丽华.“军国民思潮”主导学校体育的社会背景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6):70-72.

[3]武泉华.论中国近代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7(4):18-19.

[4]李连友,姜允哲.近代以来体育教育思想的演变及其走向[J].东疆学刊,1999,16(1):43-47.

[5]梁启超.新民说.论尚武,载《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108.

[6]朱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24.

[7]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7.

[8]熊晓正,等.从‘尚武教育’的张扬到‘体育真义’的探讨[J].体育文史,1997,(3).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思潮体操
实用主义电动车 体验一汽丰田BZ4X&BZ3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现实与虚拟
体操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北欧经典”
——充满艺术的实用主义者Eva Solo
经典实用主义的要义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