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凤梅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 湖北 430074)
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从2005年开始,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超过本科招生规模,逐渐占据高等教育的大半个江山[1]。作为中国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深化高职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增强政治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正确引导高职生理性、有序、健康的政治参与,对于高职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高职生大多是“90后”,他们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享受了国家富强带来的成果。大学生包括高职生在国家重大事件如“5.12”汶川抗震救灾、2008年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青海玉树地震、甘肃特大泥石流灾害等志愿服务中都有出色表现,是志愿活动的中坚力量,表现出中国年轻一代较强的政治热情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目前,高职生政治参与多以理性、合法、有序的体制内的政治参与为主,参与形式也较为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高职生通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影响学校政策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通过开展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参加学生社团等方式增强了参与意识,锻炼了参与能力,提高了参与水平;通过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发表政治言论,表明政治观点,影响学校政府的决策。但相比以往的大学生和现在的本科生,高职生的政治参与少了一些热情和积极性,更多了一些务实、自我、功利和冷漠。
大多数高职生政治参与意识弱,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他们缺乏对现有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的认同,缺乏公民的责任感。他们认为“思政课是无趣的东西,可有可无,政治素养一点都不重要”。高职生对政治的认识和理解停留在书本和教材上,在面对政治事件时,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行为冲动、从众和盲目,一时热情,一时冷漠,表现出政治上的摇摆性和思想上的动摇性。大多数高职生不关心政治问题,对政治事件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听从学校、老师的安排,从不分析、质疑和判断。高职生政治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动员参与多过自觉参与,辅导员安排什么就干什么,不安排就不干。他们缺乏基本的政治常识、政治技能和政治经验,常被表面现象和问题所迷惑,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进行精确的解读,也无法独立思考,做出正确判断和理性选择。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高职学生的价值理念趋于多元化、务实化、理性化,政治参与动机表现出复杂化、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少部分学生认为“政治参与是承担社会责任和实现政治理想”,相当多的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政治关注的频度并不高,受个人兴趣影响比较大,在关注的内容上只对与自己的兴趣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政治内容给予关注。在行为上,不少学生为评优、评奖学金、就业、考研而入党、参加社团组织并担任一定的职务。
问及“是否有政治参与”时,高职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关注社会问题、学习政治理论就是政治参与。在实际行动上,高职生的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入团、入党、参加班委、学生会、团委、协会、学生社团等以及参与有限的学校事务如公寓、食堂等的管理和监督,参与的层次较低,影响有限。当高职生的利益、权力受到侵害时,有的学生会通过制度内形式表达如申诉、逐级与院校领导沟通或越级向校级领导反映问题,当这种表达被拒绝或者效果不明显之后,高职生会通过媒体曝光、网络论坛发帖、群体性事件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
毛泽东说:“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政治素养的青年公民,在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中扮演的政治角色,都证明学生政治参与成为社会民众思想意识启蒙、思想传播和社会制度、体制机制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当代大学生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大学生维护自身权利、实现自身和群体利益的途径,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实现政治社会化的时代要求。高职生政治认同欠缺,政治参与中的种种问题既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有关,也与高职生这个特殊群体有关。
高职院校作为最低批次的高等教育,排在普通专科学校之后,分数线低到几乎没有门槛,因此高职生几乎成为学业失败和人生失败的代名词。高职生,相比本科生而言,对自我的期待和理想要低很多。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大多停留在“学一门手艺,掌握一技之长,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的阶段和水平,因此谋生成为他们在校学习生活的核心诉求,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一门技术,比关心政治更重要。因此,很多学生对专业学习十分努力,对政治素养并不看重,认为是否参与政治也不重要。
读高职是大多数人逼不得已的选择。具有“污名效应”的高职生标签和与本科相比较的“软文平”,给高职生造成强烈的心理压力,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认为自己在职场和社会身份地位上都处于社会的低层。他们大多被动参与政治,认为自己人微言轻,对政府政策根本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因此对政府决策不加以评论,“人云亦云,随大流”,敷衍了事,更不愿意提出意见,认为政府决策成败与自己关系也不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现在社会普遍就业压力大,高职生进入职场承受比本科生更多的心理压力,为了让自己能够占据更多的资源,他们拼命竞争。他们在学校想拿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以体现自己的职业优势;想提升自己的学历,读了专科还想升本科,读了本科还想读研究生。高职学制三年,时间较短,大一忙着适应,大一下学期和大二学期上忙着上课,有的高职从大二下学期就忙着实习实训,频繁的角色转换,很多学生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被荒废了”。他们很多时候沉溺于玩手机、打电话、上网、游戏、电影、小说、流行音乐、明星等,借以逃避糟糕的现实。他们的精力容易被其它事物所吸引,政治没有优先性。
信息获取是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政策决策的高层化,导致高职学生在了解决策过程中存在层次上的障碍,很难对政府决策发挥实际的作用和影响,削弱了学生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另外,在大学生有限的政治参与中,如学校公共事务管理,学生合理合法体制内的参与诉求被压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些公民合法表达诉求的方式往往不能得到学校和政府的批准,甚至被当做“扰乱社会治安”被处理。这些都影响了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高职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设置过分重视理论的教学,重视概念、原理、原则的灌输,大多是只陈述结果,不讨论原因;或者只告知结论,不进行论证,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使其对于政治事件态度冷淡。从小到大的思政教育,千篇一律,乏善可陈,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实在是缺乏兴趣。因此大多数高职生认为政治理论这个东西可有可无,上课是能逃就逃,实在逃不掉,就玩手机、睡觉、聊天、看小说。因此政治理论课很难承担起引导学生政治参与的功能。
高职生要有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前提是必须有强烈的政治情感、理智的政治认同和强烈的公民责任意识。同时,要创造机会,锻炼他们政治参与的能力,并对政治参与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1、丰富思政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高职生政治认同。想改变思政课程对学生政治参与引导的失效局面,必须要实施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针对性地更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思政课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转变过去以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讨论、对话、辩论等有效互动,提高当代高职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不仅使其掌握政治方面的知识,还能够增强他们政治参与的能力,最终达到对现有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接受和认可。在课程内容上,要增加并注重政治参与实务技巧训练的结合,如常用法律文书写作、行政管理的技能技巧、辩论诘问与质询听证、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法等课程和训练,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掌握政治参与的知识、程序、渠道和方法,学会合法行使权利。
2.挖掘传统资源,增强高职学生政治主体意识。政治主体意识即公民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表现出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鉴于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密切关系,不能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建功立业、忧国忧民的思想,可以激发学生政治参与热情,激励学生将个人发展、前途和国家命运、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在有纪念意义的传统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高职可组织一些征文、集会、讲座、交流会、公益、参观等活动,引导高职生参与国家政治,唤起学生的政治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按照法定程序参政议政,发挥国家主人公的作用。
俗语说:“实践出真知”。要增强当代高职生政治参与能力,其关键的环节就是实践活动。高职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社会、分析社会,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坚定理想和信念,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参与能力。
1、社会实践。高职都设有军训、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三下乡”、“大学生村官计划”、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学雷锋、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等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实践锻炼机会。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长信箱、校长热线、校长接待日、校情公告、公寓管理委员会等形式,倾听学生的诉求,让学生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关心学校的发展计划,让学生在校园里实践政治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理念,为未来走向社会参与政治进行锻炼。在校园内可以创建一些模拟的社会管理模式,例如施政演讲、辩论会、模拟开庭等,有意识地为学生政治参与锻炼服务。
2、参加政治组织和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政治接触参与有着积极的影响。参加学生社团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更多地参与政治讨论,发表政治观点,并主动向学校及政府相关部门表达自己的建议。高职鼓励学生参加政治性组织,如加入中共党组织、学生会、团委、学生纪律委员会等,参加非政治性组织,如加入协会、社团等,让他们在组织中锻炼提高管理、参与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行使社会赋予的政治权利,如参加选举活动、法规制度制定、行使监督权力等,从而搭建学生向学校、政府表达利益、权利诉求的平台,避免非制度性、戏剧性参与过多,影响社会安全稳定。
1、满足学生正当的诉求活动。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政策,高职院校应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知情问政权。对于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制度的制定,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接受学生的质询与监督。在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上,如干部的选举、评优评奖学金、助学金等,应严格贯彻公平、民主、透明,使高职学生对政治参与产生信任感。高职院校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认真倾听来自学生的基层声音,并且尊重他们的权利,保障他们的利益。如学生反映学生饭堂卫生问题、价格问题等,学校要及时研究学生的利益诉求,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正当诉求与合理利益,如公开食堂原材料来源,改善学生食堂卫生,提高饭菜质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降低饭菜价格,条件不允许的要做好解释工作等,这些活动会增强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效能感。
2、吸纳学生参与日常规范管理。在高校日常规范管理中,由学校和学生共同制定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由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通过勤工俭学吸纳学生参与如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公寓、教室等的管理,让他们亲身体会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的内涵,有效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育高职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1、规范网络问政。网络政治参与正成为学生参与政治的重要方式。首先要发挥网络舆论引导作用,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时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站稳立场的情况下,鲜明地表明观点,对错误言论及时纠正,避免模棱两可的说法和不负责任的调侃。
2、发挥党团组织、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深入了解高职生的思想动态,注意预防和疏导大学生的政治偏激和政治盲动,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政治参与。同时,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要带头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利用科学理论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坚定对当党和政府的信心,带动身边的同学自觉加强自我管理,做到有序政治参与。
[1]中国高职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EB/OL].http://edu.sina.com.cn/exam/2006-10-27/111358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