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云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会计系,安徽 合肥 2300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2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已将近5000万家,约占全国总数的99%,其创造的GDP占全国总额的60%,外贸出口占68%,上缴的税收占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1]。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日常运转与管理中的现金流问题,还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革和科技创新,从而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日常生产经营,将资本金、折旧费用及留存收益等进行积累并用于投资的方式。内源融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企业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中小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负面效应。
目前,我国80%以上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内源融资,90%以上的初始资本来源于其主要的所有者、合伙发起人和家庭,只有29%左右的中小企业在前五年中得到了有保障的贷款,但也只占银行贷款总额的1%[2]。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不得不面临内需下降,出口急剧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大幅度缩减等问题,使得企业的内部积累能力极大削弱,内源融资更加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要[3]。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将外部主体的资金转化为自身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形式,而直接融资又可以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间接融资中向银行申请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自身生产水平较低等问题,使得其贷款频率较高、数额相对较小、期限相对较短,而商业银行需要承担的风险则大。因此,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主要是提供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同时,由于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无法通过审核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来评价其真实资信状况,很难有效控制放贷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在向金融机构融资时其审批难度远远大于大型企业。
直接融资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平台为沪深两市的中小板和创业板。2009年10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创业板市场,专门为自主创新及科技型、成长型创业企业提供融资平台。虽然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上市条件有所降低,但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很难满足创业板的上市条件,更难以达到中小板的条件。截止2013年9月,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共计2463家,其中中小企业板701家,创业板355家,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数量仅占上市公司整体数量的28.46%。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信用风险较大等特点导致债券融资也很难实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中小企业融资中。在江浙、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民间借贷市场十分活跃,是中小企业除了向银行融资以外的最主要的融资形式之一。但民间融资活动目前仍处于非官方状态,而且进行民间融资成本也远高于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成本,这反而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4]。
1.竞争力不强。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为家庭作坊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资产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核心竞争力不强,导致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同时,不少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不透明,甚至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增加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财务审查的难度。因此,金融机构从利益角度出发,更倾向贷款给大型企业而非中小企业,从而造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
2.抵押缺失。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固定资产较少,土地又多为租赁使用,用地手续不全,导致厂房等地上建筑物变现能力弱,而且我国金融机构对抵押品的要求比较苛刻且抵押率很高,导致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担保抵押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1.商业银行的贷款偏好。我国的金融机构中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而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节约成本费用、扩大利润、规避风险等目的,信贷资金一边倒地向资信良好的大企业倾斜。而盈利能力不强,对贷款的违约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的可能性就较小,导致了资金的缺口。虽然地方性商业银行、信用社等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但是,其资金实力并不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制约了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
2.信息不对称。由于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贷款投向项目的真实情况、贷款使用效率以及是否能够到期还本付息等信息不能够充分掌握,因此金融机构担心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信用风险大而不肯轻易放贷。
3.贷款成本高。目前,各金融机构均形成了完善的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在同等情况下,处理一笔大企业业务和处理一笔中小企业业务的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是大致相同的,而由于中小企业风险系数较高,所给予的关注度还要增强,但前者带来的规模效益往往要远大于后者,也就相当于后者的实际成本要远大于前者。因此,金融机构在权衡各方因素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虽然通过成立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中小银行、降低中小企业的税收标准等措施激励中小企业的融资。但就目前来看,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仍占用了大多数的金融资源,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同时,中小银行的资金规模也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税收优惠政策从某种角度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得中小企业内部自有资金的积累得到了提高,但社会上针对中小企业的行政性收费项目还是过于繁多,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仍然较重。
其次,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开启的融资渠道严重不足,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和股票筹资进行融资的可能性较低。尤其在债权融资方面,我国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管理模式,设立的准入条件很高,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5]。
再者,目前我国仍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我国现行的是按所有制及部门组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这容易导致各个机构彼此之间设置重叠,职能重复,从而出现管理效率不高等现象,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内控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中小企业应该从提升自身素质出发,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引入股份制企业,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增强自身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增强信用观念,提升财务透明度。良好的信用水平,是企业能否成功融资的关键。因此,中小企业应将信用视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各方面加强自我约束,提高自身的信誉度,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增强在银行信贷谈判中的话语权。
同时,中小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制度,定期公布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中小企业还应当积极借助政府和大众媒体等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督促企业规范和完善财务制度,及时准确地对外披露各种真实的会计信息。
3.拓宽融资渠道,开辟多种融资方式。中小企业不仅要依靠内源融资与向金融机构贷款,还可以利用好非金融机构资金,如成本相对较高的民间借贷和私募基金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现有的金融工具,通过股权融资、发行集合债券等融资模式化解融资难题。
1.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应在现有的常规金融产品基础上,开发新的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与金融产品。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创新土地使用权等的无形资产担保抵押方式,探索应收债权抵押的操作方法,完善知识产权质押制度,丰富金融机构放贷类型。
2.改善金融机构服务态度。金融机构应平等地对待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甚至可以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或部门,优化中小企业贷款流程,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应尝试逐步将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权下放到基层银行,尽量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3.完善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除了现有的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外,还应大力发展中小融资机构,降低中小银行、地方性银行的准入门槛,充分利用民间金融资源,鼓励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从世界各国在中小企业发展中所起作用来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是最有效的方法[6]。但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存在机构规模普遍偏小,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担保资金少等问题。建立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金融机构由此可以获得反映中小企业真实信息的信用评级,然后决定是否放贷,而信用担保机构则可以从根源上降低担保风险。第二,建立担保资金补偿机制,政府可以从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划拨一部分资金用于中小企业的风险补偿,合理划分信用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承担份额,从而分散彼此间的风险。第三,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治理机构,建立统一的行业管理体系,以保证信用担保体系的正常运行。
我国政府应转变观念,从实际国情出发,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各项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的有效融资。同时,在财税优惠方面给予中小企业适当的支持,如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贷款贴息和提供担保贷款等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从而保障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1]于志文.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1):64-66.
[2]刘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思想战线,2010,(6):135-137.
[3]冯丽娜.浅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财会研究,2013,(1):75-77.
[4]朱生财.关于民间金融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77-78.
[5]雷涛,李羚,等.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3,(1):101.
[6]晏露蓉,赖永文,等.创建合理高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7,(10):15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