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恒
(河南省汝州市职业中专,河南汝州 467599)
种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高志恒
(河南省汝州市职业中专,河南汝州 467599)
15周龄至光照刺激阶段是种鸡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目的是尽量减少种鸡性成熟中的差异。满足种母鸡各方面的生理需求,为性成熟做好准备。确保种公鸡生长发育达到理想的体况,保证整个产蛋期维持良好的繁殖性能。
15周龄至光照刺激阶段是影响种母鸡开产、早期蛋重、种蛋产量、产蛋高峰前饲料绝对需求量和产蛋高峰潜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应通过增加料量来加速种母鸡的均匀生长,获取适宜的周增重。
每周连续不断的料量增长可以保证鸡群良好的发育生长。该阶段,体重不断增长的结果会促进种母鸡生理上产生变化,逐渐趋于性成熟。料量的增加可使鸡群获得良好的增重,随之可以保证日后提高产蛋性能。适宜的周增重可以确保种母鸡向性成熟和产蛋期平稳过渡。
随着种鸡接近性成熟,营养供应不足是导致鸡群均匀度差的常见原因。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及时补偿各种饲料之间能量的变化(如育成料、预产料、产蛋料)。鸡群可以从育成料换成预产料或直接从育成料换成产蛋料。只有体重没有适宜达到增重标准的鸡群从18周龄开始使用预产料。
有关非正常生长发育的问题:如果周增重没有达到饲喂程序所期望的结果,种鸡性成熟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如果17周之后体重生长受到抑制,未来的产蛋性能会由于较差的性成熟均匀度而有所下降。19周龄后体重没有达到所要求的周增重是生产性能低下常见的原因。体重增长不理想和卵巢发育不良将会导致:推迟开产;初产蛋小;不合格种蛋比例增加;受精率低下;抱窝发生率增加;体重均匀度和性成熟均匀度低下等。这个阶段种鸡群喂料量过多,导致体重超过标准,常见的问题有:早产;蛋重大且双黄蛋比例增加;种鸡产蛋数量降低;整个产蛋期饲料需求量加大;产蛋高峰降低、总产蛋数降低;整个生产周期受精率降低;鸡群死淘率增加等。
种公鸡的饲养管理和注意事项与种母鸡一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该阶段对种母鸡饲养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同样适用于种公鸡。同种母鸡一样,从15周龄开始,种公鸡的饲养目标就是让种公鸡按照体重标准曲线生长,并使种公鸡与种母鸡一道均匀协调地达到性成熟。
如果种公鸡的体重增长趋势和均匀度没有按照标准体重曲线达到平稳地过渡,在15周龄至光照刺激这个阶段性成熟的均匀度极易受到破坏。如果15周龄时鸡群体重偏离标准体重超过±5%以上,则应绘制新的标准体重。应在体重曲线表上重新绘制一条平行于标准曲线的曲线。
饲养于开放式鸡舍的逆季鸡群,种公鸡性成熟很有可能早于种母鸡。因此,需要做一定的调整,以确保种公鸡和种母鸡同步达到性成熟。下列方法可有助于达到此目的:推迟种公鸡的光照刺激;推迟公母混群的时间;降低最初公母比例;逐渐向鸡群添加种公鸡等。如调整失败,鸡群会由于种公鸡过于凶猛造成种母鸡死淘率增加。
20~23周龄期间,种公鸡与种母鸡要实施公母混群并需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技术。为保证整个产蛋期种公鸡与种母鸡能够保持理想的繁殖状态,必须注意公母混群的步骤、注意调配公母比例以及设备的管理。
通常情况下,种公鸡和种母鸡在20~23周龄时就能达到混群的要求。如果种公鸡群体中性成熟状态存在差异,应将第二性征表现突出的种公鸡与种母鸡混群,尚未达到性成熟的种公鸡可再等待一定的时间,使其继续发育,待完全达到性成熟后再进行混群。实际生产中常见的方法是22周龄时先混入6%的种公鸡,此后至29周龄再混入余下的2.5~3.0%(注意:未达到性成熟的种公鸡不能与种母鸡混群)。
公母比例:公母混群时,所挑选的种公鸡应体重均匀、无生理缺陷、双腿强壮、脚趾笔直、羽毛丰满、体态直立、肌肉结实。另外,种公鸡的第二性征(如脸部、冠部颜色,肉髯和鸡冠发育等)明显,所挑选的种公鸡都是优秀的种公鸡且已达到相同程度的性成熟。
为维持高受精率的持续性,每一个种鸡群都需要配给最佳数量性活力优秀的种公鸡。每周都应评估公母比例,计算要淘汰种公鸡的数量。实际比例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和鸡群的性能表现进行适当调整。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合格的或交配活力差的种公鸡应该淘汰。
种公鸡与种母鸡相比,其性成熟发育对光照刺激应答程度更为敏感。从25周龄开始应每周两次检查鸡群中是否有种公鸡数量过多或公母比例过大的现象。如果种母鸡在设备下和产蛋箱内“躲避”种公鸡,或拒绝从棚架下到地面上则说明种公鸡数量过多。如果出现此类现象,应加速淘汰种公鸡,按照每200只母鸡淘汰1只公鸡的比例淘汰,直至问题解决。
公母混群后监测种公鸡的体重更为困难。这是由于整个鸡舍内难以捕捉到有代表性的种公鸡。如果混群前将所挑选的±5%标准体重范围内20~30%的种公鸡做出标记,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标记必须慎重从事(如腿圈、彩色染料喷涂),不得吸引其它种公鸡注意或干扰交配行为。在抽样称重过程中,仅对做出标记的种公鸡进行称重。最理想的情况下,20%做出标记的一半种公鸡进行称重,然后计算出平均体重和均匀度,并与标准体重和前几周的体重记录进行比较。最后相应计算出准确的喂料量。舍内使用自动称重系统时,涉及到平均体重和均匀度方面应给予充分注意。用这种设备记录的种公鸡体重往往不甚准确,原因在于抽样称重的数量太少。这种情况下的称重数量太少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种公鸡不愿意踏过这种称重设备的平台。
无论称重获得什么样的信息,鸡群饲养管理人员必须每周触摸评估种公鸡的体况,确保种公鸡消耗正确的料量。种公鸡出现丰满度下降或肌肉变软都表明饲喂的料量不足。料量不足的问题也许是饲料分配不均匀的原因所致,并非实质上的料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