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文化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报告

2014-04-06 00:30:50迟成勇何万一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金陵爱国主义理论课

迟成勇 何万一

(1.2.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文化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文化育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没有文化内涵,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高校应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到文化视野中加以考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构大学生的精神家园。金陵文化的优秀成分蕴涵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拥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南京高校要充分发挥金陵文化的育人功能,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

一、金陵文化诠释

南京,别名“金陵”,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两千多年的建城史,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历史上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和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在此建都,形成了内涵丰富和独具特色的金陵文化。

(一)金陵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金陵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层面看,如有的研究者指出,金陵文化又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镇江市(唐代时称金陵)。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又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文化圈。[1](P4)从狭义层面看,金陵文化是指存在于南京市域的区域文化,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地区,内涵包括近五千年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南京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轨迹,造就了金陵文化丰富的个性和文化的多元,使金陵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历史遗产。漫长的历史进程为南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遗存,主要分成古都文化、近代文化、民国文化三部分。有研究者认为,金陵文化可划为三大文化圈,即通过对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南京正在形成以六朝陵墓及石刻、栖霞千佛崖等为主体的“六朝文化圈”;以明故宫遗址、明孝陵及其功臣陪葬墓、明城墙等为主体的“明文化圈”;以中山东路、中山北路、长江路、颐和路公馆区,中山陵、总统府、国民政府外交部等“国保”单位为核心的“民国文化圈”。[2]

从历史文化视角看,金陵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及革命文化等。其中“在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六朝文化资源、明朝文化资源、民国文化资源是南京文化的三大支柱,是南京文化的品牌,也是南京在2 1世纪赖以发展和腾飞的不竭源泉”[3]。金陵文化还可分为金陵红色文化、金陵教育文化、金陵科技文化、金陵山水文化、金陵佛教文化、金陵建筑文化、金陵园林文化、金陵茶文化及金陵饮食文化等多样化的文化类别。具体而言,金陵文化中包含着地理、历史、人文、景观、科学艺术和风情特产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其中,水文化与山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名人资源和经济发展成就是最主要的四大内容。

金陵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金陵文化的优秀成分显然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其中也有与先进文化相背离的一面。如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先进文化的腐朽文化。例如,六朝文化与明清文化中的“六朝金粉”、“秦淮风月”式的享乐文化、黄金文化,也颇具金陵“特色”,影响很远,流毒很深。建都建康(江宁或南京)的六朝和南唐等多是亡国之君,因而金陵历史文化中往往还内含了一种享乐、偏安甚或苟且偷安的消极因素。

(二)金陵文化的特色与性格

金陵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古都南京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活方式及经济政治制度互动的产物,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与特有的性格特征。

古都南京,背倚钟山,怀抱大江,龙盘虎踞,地处南北交汇之所,在历史上总是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和文化。有论者认为,金陵文化具有历史文化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文化传统优良及名人名作辈出等显著特色。也有论者认为,金陵文化的主要特色是:水文化与山文化相映,中华南文化与北文化交汇,庙堂文化与市井文化并存,雅文化与俗文化互补。[3]作为文化交汇点,南京既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被东西两翼吴越文化和楚文化所波及。同时,由于在南京定都的王朝和政府时间短暂、更迭频繁,文化的融合难以形成定势而自成体系,因此金陵文化具有“自不固定”、“交汇兼容”、“开放汲取”、“气度不凡”的性格特征。[4]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来独特的文化气质。“实际上,南京已经不只是一个文化中心,而早已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符号,凝聚了或怀乡或怀古或激昂或浩叹的情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抒情感怀最重要的载体和描写最集中的题材。南京的气质既是伤感的,也是豪迈的;既是婉约的,也是雄浑的。”[5](P2)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出来独特的文化气质,独特的文化气质体现出特有的性格特征,此乃金陵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金陵文化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文化育人理念的提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立,金陵文化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在实践层面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应有重视。

金陵文化是南京高校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天独厚、直接有效的现实文化资源。从目前的实践教学活动来看,南京高校,无论是“985”工程大学还是“211”工程大学,无论是一般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在组织实施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游览夫子庙、明孝陵、玄武河、秦淮河等风景胜地,以发挥金陵文化的育人功能。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南京晓庄学院从2007年开始围绕金陵文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了让博大精深的金陵文化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案:“让学生了解南京,喜欢南京,热爱南京”、“观看《南京、南京》,明白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参观南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会感恩”、“了解杰出的南京名人,培养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养成健康的人格”、“参观美丽的南京风景名胜区,帮助大学生树立爱护地球、建绿色家园的意识”、“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南京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在于南京人民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等。[6]从总体上看,金陵文化中的优质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是南京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天独厚的直接有效的文化资源。

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来看,南京各高校团委、学工处等相关部门还只是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没有把金陵文化融入到党团组织、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园网络平台中。

从目前的理论研究来看,只有南京晓庄学院陈红英教授撰写的两篇论文,即《金陵文化走进南京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南方论刊》2010年第12 期)、《金陵文化走进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29 期)。陈红英教授的两篇论文,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两个层面探讨了金陵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意义、途径、现状、问题及对策。可见,从理论层面研究金陵文化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研究力度不够,其理论成果稀少。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金陵文化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客观上需要高校理论工作者加强对两者互动的理论研究。因此,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同时推进金陵文化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目前南京高校加强文化育人的迫切需要。

三、金陵文化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金陵文化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金陵文化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另一方面是金陵文化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

(一)金陵文化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

金陵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是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从文化视角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传播先进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取向的,金陵文化的优秀成分是一份极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将金陵文化契入到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金陵文化是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文化资源。教学实践证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空洞说教的弊端。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有意识地把金陵文化内含的水文化与山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的名人资源和经济发展成就等灵活地渗透到教学中,以增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金陵文化的优秀成分中的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部经典作品,都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示着中华文明和南京历史的光辉,都在以不容置疑的证据诠释着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和创造精神,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热爱祖国、依靠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境界。将金陵文化优秀内容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生动、活泼、有力地佐证相关理论观点,使得学生的质疑、反感乃至否定的情绪得以削弱或消失,让学生能够在鲜活、生动、具体的文化中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当教师把金陵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及历史遗迹等融合到教学中时自然会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帮助学生回顾历史、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承担起重要的历史使命。总之,金陵文化的优秀内容,是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文化资源。

第二,金陵文化为南京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学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金陵文化生成于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发展于近现代历史时期,创新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金陵文化宝藏丰富,既包括陵墓石刻遗址等物质文化,又包括书法绘画、诗词歌赋、戏剧小说及云锦织造工艺等非物质文化。“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近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名人志士如孙权、王安石、孙中山等都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留下了许多为后人所称颂的故事;文学、书画、教育等方面也涌现了无数的名人大师: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画圣顾恺之,唐朝书法家颜真卿、七绝圣手王昌龄,清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才子袁枚、爱国思想家魏源,以及近现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艺术大师徐悲鸿、“当代草圣”林散之、画坛全才傅抱石、文史学家胡小石等等,他们为南京历史增添了无限光彩;在科学技术方面也书写了光辉的一页,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航海家郑和、建筑学家杨廷宝、天文学家张钰哲都曾在南京挥写自己的人生,为祖国和世界的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古都文化最能代表金陵文化的特质。金陵文化的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南京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南京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第三,金陵文化是南京高校形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长效机制的重要凭借。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南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使得南京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特别丰富。据相关资料记载,截至2008年南京共拥有6 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7 个由省委宣传部命名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市委宣传部命名的28 个市级基地(含国家级、省级),等等,已经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金陵文化不仅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现代中国的豪迈,而且印证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在金陵文化中,如中山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及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其中的先进人物或革命烈士都是爱国主义的化身和民族精神的人格化,他们或者为抗击外国侵略者,或者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或者为新中国的诞生等而英勇献身。因此,南京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金陵文化中的红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切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金陵文化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以外的其他教育形式,要充分发挥金陵文化的育人功能,还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第一,南京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优秀金陵文化的重要载体。一般而言,把文化切入到课堂教学中,是发挥文化育人的主要载体,而把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只是一种尝试。从文化育人角度看,大学生社团活动、校园网络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弘扬优秀金陵文化的重要载体。可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平台有效实现弘扬金陵文化。各高校可在校团委的统一部署下,成立“金陵文化阅读协会”等组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社团成员阅读有关金陵文化的书籍,或者通过“读书沙龙”方式促进社团成员学习有关金陵文化的知识,激发大学生热爱金陵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在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生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和主阵地。应积极搭建校园网络平台。现在南京各高校都有校园网,可把金陵文化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入到校园网络中。大学生可通过校园网络来了解金陵文化,从中得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南京高校还应该把金陵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定期的学术讲座、金陵文化征文比赛、校园宣传栏及诗歌朗诵会等活动,让大学生接触、认知、感悟金陵文化。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弘扬金陵文化的重要环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了解南京的山山水水或名胜古迹,以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和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力量。

第二,弘扬优秀金陵文化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空间。目前,南京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途径或形式是多样化的,但是主要侧重于常规化的活动,缺乏应有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从文化育人角度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当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金陵文化的优秀内容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得到充分运用。将金陵文化的优秀内容融合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文化意蕴,而且可以丰富校园网络平台的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可以夯实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长效机制。简而言之,把金陵文化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把金陵文化融入到党团组织、社团活动、校园网络平台、校园文化建设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中,就可以在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及良性互动中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总之,把金陵文化融合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大大丰富和拓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空间,很有助于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结语: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当积极研究金陵文化并深入挖掘其先进的教育素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阵地,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渠道,致力于金陵文化优秀内容与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文化育人”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汪小洋,周欣.江苏地域文化导论[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郭宇明.古老金陵城彰显文化之韵[J].文化月刊,2008,(3).

[3]陈书录.坚持和发展金陵特色文化——南京城市现代化与先进文化建设的探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2,(4).

[4]沈山,安宁.江苏省区域文化的特征与文化建设的空间组织[A].叶取源,王永章.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5 卷[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叶皓著.南京——我的家乡[M].江苏:南京出版社,2006.

[6]陈红英.金陵文化走进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猜你喜欢
金陵爱国主义理论课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红楼梦学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5:50
《张祜 题金陵渡》
中华诗词(2017年2期)2017-11-08 08:46:11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
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
汉语世界(2012年2期)2012-03-25 13:01:28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