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2例观察

2014-04-05 20:13:15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胆碱转氨酶磷脂

李 敏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肝胆病科,吉林 长春130021)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2例观察

李 敏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肝胆病科,吉林 长春13002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熊去氧胆酸片、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及片剂治疗,治疗组另予胃苓饮口服,治疗1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24%,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NAFLD效果较好。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脂肪肝(fatty liver)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n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其中NAFLD的发病基础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并无过量的饮酒史[1]。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NAFLD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4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5~60岁,平均50.2岁;病程1年~11年,平均6.8年。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2~65岁,平均50.9岁;病程11个月~12年,平均6.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2]:①有某些易患因素,如女性、体型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等,无饮酒史,或摄入酒精量男性1周不足140g,女性1周不足70g。②或有如乏力,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上腹部胀痛或肝区隐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肝脾肿大等。③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转氨酶升高(小于5倍正常值的上限),血脂和血糖升高等。④消化系统彩超、肝脏CT等支持NAFLD的诊断。⑤肝组织活检符合NAFLD的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3]:为痰湿内停证。肝区不适,体型肥胖,四肢沉重,倦怠乏力,易觉疲劳,脘腹部胀闷,大便黏腻不爽,舌质淡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濡滑。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低脂饮食,保证饮食结构合理,注意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摄入的比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保证每日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另予熊去氧胆酸片0.25g,每日3次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65mg兑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2周后改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28mg,每日3次口服。12周为一疗程,观察1个疗程。

治疗组再用胃苓饮。苍术10g,厚朴12g,猪苓15g,茯苓30g,泽泻15g,山楂15g,郁金15g,薏苡仁30g,夏枯草15g,决明子15g,白扁豆15g,泽兰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每次100mL,分早晚2次口服。12周为一疗程,观察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4]

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转氨酶均正常,血脂恢复正常水平,彩超提示肝脂肪性变消退、脂肪肝声像图消失。显效: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转氨酶及血脂水平改善50%及以上,彩超提示肝脂肪性变好转1级及以上、脂肪肝声像图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血清转氨酶、血脂、彩超检查有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转氨酶、血脂和彩超检查均无改善。

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8例(19.05%),显效17例(40.48%),有效15例(35.71%),无效2例(4.76%),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临床治愈5例(11.90%),显效14例(33.33%),有效16例(38.10%),无效7例(16.67%),总有效率8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 论

NAFLD属于中医 “肝着”、“胁痛”等范畴,病位在肝,但与脾胃关系密切。主要由于劳逸失常,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得正常输布,日久为痰湿之邪,痰湿邪气聚集于肝脏而发病。

熊去氧胆酸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可降血脂,减轻肝细胞浸润,保护肝功能,降低转氨酶。胃苓饮方中苍术、猪苓、茯苓、泽泻、薏苡仁健脾利水、祛痰化湿,厚朴行气宽中燥湿,白扁豆健脾燥湿,山楂、郁金、泽兰行气利水、活血化瘀,夏枯草、决明子降血脂。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水、行气祛湿、化痰降脂之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NAFLD可改善症状和体征,又可降低血清转氨酶和血脂水平,效果较好。

[1] 何鲜平,吴孟晋,赵琦,等.祛脂愈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2):434.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36.

[3] 赵兰才,吴丹明.简明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89.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4.

2014-05-21

R575.5

B

1004-2814(2014)10-0951-01

猜你喜欢
胆碱转氨酶磷脂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人人健康(2022年17期)2022-11-26 09:18:36
一种包埋氯化胆碱的微胶粉制备工艺
化工管理(2021年27期)2021-10-20 03:00:58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2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2:24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18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中成药(2017年12期)2018-01-19 02:06:31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中成药(2017年5期)2017-06-13 13:01:12
11C-蛋氨酸及11C-胆碱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胆碱对脂肪代谢调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