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花 牛铭锋
(烟台市海港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在临床儿科中,新生儿肠梗阻是一种常见急症,引发新生儿肠梗阻的原因较多,如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畸形、小肠闭锁等。近年来,大量临床资料统计显示[1],HYP(神经节细胞减少症)也是新生儿急性肠梗阻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但目前关于HYP引起的新生儿急性肠梗阻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为探讨神经节细胞减少症引起新生儿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法,本研究对24例HYP引起的急性肠梗阻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4例神经节细胞减少症引起的急性肠梗阻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男16例,女8例,住院时间在2~28 d。所有患儿均有腹胀、呕吐、低位肠梗阻表现。经病理检查,均明确诊断为神经节细胞减少症,表现为:肌间丛内细小、稀少,只有1~2个形态基本正常但体积较小的节细胞。
1.2.1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钡灌肠X线检查、肛管直肠测压和直肠黏膜活检。使用AChE(乙酰胆碱酯酶)对直肠黏膜组织进行化学检查;通过对肛管直肠测压,以了解肛管蠕动频率,是否发生了RAIR(直肠肛管抑制反射)以及RAIR反射形态、阈值;经肛门注入钡剂,在X线机下查看结直肠形态,了解结直肠是否出现了扩张、狭窄,同时做24小时延迟拍片,观察是否有钡剂留存。
1.2.2治疗方法 1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巨结肠根治术;4例患儿经结肠灌洗后好转,后行洗肠、扩肛保守治疗,因疗效不佳,故在后期行巨结肠根治术;另外5例在进行结肠灌洗后,症状无缓解,改行肠造瘘,同时做造瘘口肠管和结肠活检。对于造瘘患儿,在关瘘前需行钡造影和24小时延迟拍片,3例患儿的拍片结果显示钡剂存留较多,行巨结肠根治术;2例患儿拍片显示仅有少量钡剂存留,行关瘘术。
钡灌肠结果:16例(66.7%)可见扩张段、狭窄段,与先天性巨结肠相比,无明显移行段,扩张段为肠腔稍扩张,狭窄段较短,结肠壁僵硬。有20例(83.3%)患儿的24小时钡剂排空较差,多留存在乙状结肠、直肠近端、降结肠。直肠黏膜活检:17例(70.8%)患儿的AChE呈阳性。10例在20ml以上可见U型或W型RIAR,肠蠕动频率及节律性降低。
行巨结肠根治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术后早期有2例出现污粪,后逐渐缓解。未出现大便失禁及复发者。2例行关瘘术的患儿,经排便训练、饮食调节,未出现腹胀、排便困难症状。无1例发生死亡。
在新生儿期,肠梗阻较为多见,其具有发展快、病情重、起病急的特点。HYP引起的新生儿急性肠梗阻不多见,其引起的肠梗阻主要为低位肠梗阻,患儿临床表现类似于先天性巨结肠,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自动排便排气停止,术前很难对二者加以区分[2]。
目前,临床上对于HYP的诊断还存有争议,有学者认为HYP为先天性巨结肠移行区的过渡表现,其并不会单独存在[3]。但也有学者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先天性巨结肠的肌间神经丛连接神经束粗而密,节细胞核神经束有突触连接,而HYP的连接神经束纤细、稀疏,同时与节细胞无突触连接[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HYP可能为先天性疾病,患儿都是在新生儿期起病,同时远端肠管为神经节细胞缺少而非缺乏。本次研究中的检查结果类似于其他巨结肠同源病,故很难术前确诊准确诊断,最终诊断需以术后病理结果为依据。
对于HYP引起的心声急性肠梗阻,应当结合患儿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法,若能先缓解患儿症状,则可在确诊以后进行治疗,对于症状无改善者,行肠管造瘘术,在患儿情况有所好转后,再做深入检查,进行根治。
[1] 吴晓娟,冯杰雄,魏明发等.神经节细胞减少症引起新生儿急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9,30(7):460-463.
[2] 许光,李碧香,周崇高等.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325-2327.
[3] 陈旖旎,林幼玲,郑燕红等.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130例回流洗肠护理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4):173-174.
[4] 陈小林,刘志新,肖文军等.新生儿肠旋转不良诊治52例[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9,8(4):75-76.
[5] 廖元芳.47例新生儿急性假性肠梗阻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