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38例

2014-04-05 17:36祁玉军李登科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太溪关元气化

祁玉军,李登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淮安 223300)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38例

祁玉军,李登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淮安 223300)

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电针;艾条灸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及施工坠落等原因的不断发生,造成脊髓损伤患者越来越多,而排尿功能障碍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尤为重要。我们采用清洁间歇导尿配合针灸治疗38例此类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均为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伴有膀胱功能障碍者,诊断标准均符合美国脊柱损伤学会2000年标准[1]。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42 d,最短16 d;颈脊髓损伤9例,胸脊髓损伤13例,腰脊髓损伤16例。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

取穴分两组,关元、中极、水道、三阴交及三焦俞、肾俞、膀胱俞、太溪。两组穴位交替使用。嘱患者排出小便后,选用相应长度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分别刺入穴位相应深度。关元直刺,水道、中极透向会阴部,阴陵泉、三阴交均向上透刺,三焦俞、太溪均直刺。施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在关元和中极、肾俞和膀胱俞几组穴位上分别接G-6805电针仪,选断续波,频率14 Hz,电流3~5 mA,留针30 min。每日1次。

2.2 艾灸

每次针刺结束后嘱患者家属将艾灸盒固定在关元、中极、水道或三焦俞、肾俞、膀胱俞等穴位上用清艾条施以温和灸,使局部有温热感,每穴灸约10~15 min。每日1次。

2.3 清洁间歇导尿法

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决定间歇导尿的次数,每日3~5次。一般保留导尿时间不超过2 d,残余尿<100 mL时,可以停止导尿。

针刺及艾灸均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残余尿<50mL,无明显尿潴留、尿失禁、淋沥不尽。

有效:残余尿50~100mL,尿潴留、尿失禁、淋沥不尽、排尿无力明显减轻。

无效:症状无减轻,残余尿无明显减少。

3.2 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5%。

4 讨论

排尿活动是由大脑和脊髓共同支配,多种神经纤维共同协作完成的精细复杂的活动,脊髓是控制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功能活动的排尿神经中枢,是膀胱、尿道与低级和高级排尿中枢间各种神经冲动传导的通路[2]。膀胱功能障碍属中医学“癃闭”范畴,乃由患者跌仆闪失,引起筋脉瘀滞,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此属实证,与膀胱、肾、三焦有关。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能温补下元,鼓舞膀胱气化。水道能通调水道,行水利尿,膀胱俞、中极为膀胱俞募穴,可以调节脏腑气血运行,促进膀胱气化。三焦具有通行元气调节水液运行的作用,故用三焦俞以行气利水。肾主骨生髓,故针刺肾俞、太溪可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并能助膀胱气化。此类膀胱功能障碍为外伤气血阻滞所致,所以取三阴交疏通足三阴的气血。艾灸能温通经络,消瘀散结。诸穴合用,辅以艾灸,共奏调节脏腑功能、行气活血、通调水道的功效。

[1]关骅,石晶,郭险峰,等.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00年修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2):49-52.

[2]吴娟,廖利民,李丹,等.骶髓下脊髓损伤患者尿动力学特点与处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7):685-687.

R246.6

B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4.0363

1005-0957(2014)04-0363-01

2013-11-20

祁玉军(1969-),男,副主任医师

李登科(1978-),男,主治医师,硕士

猜你喜欢
太溪关元气化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小型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碳排放计算
小型LNG气化站预冷方法对比分析
《针灸大成》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温暖手脚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太溪穴:汩汩溪流归肾水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气化装置在线倒炉及优化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