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七神针”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2014-04-05 16:13王浩指导谷世喆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郁证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学

王浩,指导 谷世喆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29)

笔者有幸侍诊谷教授,现将谷教授运用“七神针”治疗抑郁症经验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抑郁症是当前全球性的主要精神疾病之一,也是目前门诊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其患病率约为 12%~40%[1],以心境恶劣、兴趣低落或丧失、精神疲惫和思维行动迟缓为特点,常伴有睡眠障碍,性欲淡漠,消化功能减退,自主神经紊乱和躯体不适等表现;患者常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甚至有自杀倾向,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属造成严重危害。本文总结记录了谷世喆教授以“七神针”治疗抑郁症患者67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l1月至2012年1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神针科”门诊诊治的抑郁症患者67例,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22~56岁,平均3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9年;已婚50例,未婚17例。主要症状为丧失兴趣,无愉快感,自责,或有内疚感,有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CCMD-Ⅲ)中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测试得分大于 8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3分者。或出现抑郁症的相关症状标准,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 2星期,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4项:①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减退。病情严重标准为社会功能受损,或给患者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6版《中医内科学》郁病制定。①主症为持久的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苦闷压抑,或内疚自歉感。②兼症为常有失眠健忘、头痛头晕、心悸、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性欲减轻、反应迟钝等。③平素性格内向,近期多有忧愁、焦虑、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可有家族史。④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2]。上述①、③、④项必备,②中必备2项以上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者。②病情程度属轻、中度者。③年龄18~60岁,愿意受试并能合作的患者。④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3],至少已持续2星期。⑤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星期。

1.4 排除标准

①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抑郁。②排除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性障碍。③排除心、肝、肾疾病及青光眼患者。

1.5 剔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观察期间服用其他抗抑郁药者。

1.6 脱落标准

①因疗效不佳而退出研究的患者。②失访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采用“七神针”治疗。“七神针”组成为神庭、本神、四神聪(包括前神聪、后神聪、左神聪、右神聪),治疗过程中所有针具采用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刺法采用平补平泻法,或根据患者症状辨证施法。隔日 1次,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星期、8星期、12星期各评定1次。

3.2 疗效标准[4]

参照1984年中华医学会抑郁症疗效标准制定,以HAMD评分为主要参考指标,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

痊愈:HAMD分值≤7分。

好转:疗效指数≥25%。

无效:疗效指数<25%。

3.3 治疗结果

3.3.1 临床疗效

痊愈47例,占70.2%;好转14例,占20.9%;无效6例,占8.9%。总有效率为91.1%。

3.3.2 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67例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为(28.71±4.86)分,治疗 4星期后为(17.87±4.02)分,治疗 8星期后为(16.76±4.01)分,治疗 12星期后为(12.77±4.01)分。经t检验,治疗4星期、8星期、12星期后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 4星期、8星期、12星期之间比较P<0.05,结果存在差异。

4 讨论

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郁”有积、滞、蕴结等含义。郁证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满,或易怒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为主要临床症状[5]。《内经》有情志致病病机的较多论述,《金匮要略》最早论述了属于郁证范围的脏躁、梅核气两种病证的辨证论治。可见中医学对郁证的认识自古以来是逐渐深入的。

谷教授认为,中医学之郁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金元以前所论述的郁大多如此。狭义的郁是指以情志不舒为病因,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即情志之郁,明代以后所论的郁即以情志之郁为主要内容。由此可见情志因素是郁证的致病原因,而情志因素是否导致郁证,除与精神刺激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以外,与机体本身的情况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七神针”为谷教授治疗抑郁症最关键的七个穴位。此七个穴位都在头上,这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的中医学理论非常符合。

谷教授在治疗抑郁症过程中,强调“针灸治神”,“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思想[6]。将“针灸治神”的思想扩大到治疗整个精神情志疾病的过程中,强调运用辨证论治的中医学思想,以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为主,运用以“七神针”,即神庭、本神、四神聪(包括前神聪、后神聪、左神聪、右神聪)为最核心穴位的基本穴位组成的基础方,随症加减,充分运用特定穴与经外奇穴相结合,补泻兼施的针刺手法,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的配伍方法,对抑郁症进行针刺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石学敏.中西医临床查房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69.

[2]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26-727.

[3]龚绍麟.抑郁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47.

[4]Patrick DL, Drossman DA, Frederick IO, et al. Quality of life in person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measure[J]. Dig Dis Sci, 1998,43(2):400-411.

[5]Chen XL, Xu K, Luo RH, et al. Electroacupuncture in treating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3,11(1):42-45.

[6]王朝阳,冯永伟,谷世喆.谷世喆教授临床应用“七神针”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7):488-490.

猜你喜欢
郁证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学
胡国恒从肾论治青少年郁证
适时调整郁证诊疗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仲景方在郁证中的运用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