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调补脾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14-12-01 03:16卢淑洪陈颖琰柯斌霞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疗程

卢淑洪,陈颖琰,柯斌霞

(厦门市第二医院,厦门 361026)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最常见的颈椎病,约占各型颈椎病的60%[1],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臂疼痛呈放射性或酸胀麻木,甚至活动受限,多发于一侧。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如长时间驾驶机动车、久坐于电视电脑前、熬夜、打牌、喝冷饮、长时间处于空调风扇环境中等,颈椎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并且有年轻化趋势,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包括药物、牵引、针刺、艾灸、推拿等[2-6]。笔者运用针刺调补脾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并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来源为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在厦门市第二医院康复理疗科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收集6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9岁,平均(45±10)岁;病程最短0.25个月,最长60个月,平均(12.43±13.09)个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 70岁,平均(47±11)岁;病程最短 0.5个月,最长49个月,平均(11.32±11.5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 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拟定[7]。①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所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或者以神经根型为主的颈椎病患者;②年龄在 18~70岁之间,性别不限;③自愿参加临床观察,服从医生安排,并配合治疗和随访。

1.4 排除标准

①颈椎椎体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症、骨结核、骨肿瘤,或合并其他骨病如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②合并心、脑、肝、肾、血液系统严重疾病及肿瘤、结核、精神病患者;③妊娠、哺乳期妇女及无法全程接受治疗的患者;④其他不适宜参加本课题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腹部取穴针刺治疗。取中脘、关元、天枢、气海、阴都、商曲、石关、滑肉门穴。患者取平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0.30 mm×40 mm毫针,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垂直于皮肤进针,进皮后缓慢进入一定深度,得气为度,不做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8]中所选穴位,颈夹脊、风池、肩井、后溪。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0.30 mm×40 mm毫针,垂直于皮肤进针,深度0.5~0.8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针刺在毛孔处时会发生疼痛,应重新调整进针方位,如针刺有出血者,起针时压迫出血部位即可。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症状体征量化积分

参考田中靖久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 20分法量表[9]进行评定。从症状与主诉、工作和生活能力、手的功能以及相应体征4个方面,按程度轻重分级,分别计以0、1、2、3分。20分为满分(正常),分值越高,功能状况越好。

改善率计算公式=[(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20-治疗前积分)]×100%。

3.1.2 疼痛评分

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询量表,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I)等指标综合评定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

3.2 疗效标准

参照田中靖久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 20分法量表[7]评定。

优:改善率≥75%或四者均进步。

良:改善率为50%~74%。

中:改善率为25%~49%。

无效:改善率<25%。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在SPSS13.0软件包上完成,根据不同的研究资料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个疗程后,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Z=﹣0.037,双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4.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 1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下降更显著。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个疗程后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 30 5.73±1.23 3.17±1.151)2) 1.83±0.871)对照组 30 5.27±1.20 3.70±1.091) 2.13±0.631)

3.4.3 两组治疗前后PR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PR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PR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 1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RI评分下降更显著。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PR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RI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R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个疗程后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 30 9.47±2.40 5.83±1.981)2) 3.23±1.311)对照组 30 9.43±2.45 6.93±1.841) 3.93±1.411)

3.4.4 两组治疗前后PP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P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PP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 1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PI评分下降更显著。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PP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PI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P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个疗程后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 30 3.57±0.94 2.00±0.791)2) 1.33±0.661)对照组 30 3.33±0.76 2.40±0.621) 1.27±0.641)

3.4.5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量化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量化积分较治疗前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积分比较 (±s,分)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积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 30 8.67±2.29 14.70±1.931)对照组 30 8.70±2.56 14.73±1.951)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由颈椎关节和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压迫神经根所致。本病属中医学“痹证”、“骨痹”、“颈肩痛”范畴。大多认为其发病根本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营卫失调,风寒湿邪外袭,客于颈肩经络,气血阻滞,则出现肢体麻木、关节疼痛等[10-13]。患者常以疼痛或麻木就诊,而疼痛和麻木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腹部分布有丰富的血管、淋巴以及神经,腹腔内部分布有人体重要的脏器,刺激腹部穴位可以刺激腹部的各种神经,诱发非伤害性的传入冲动活动,产生穴位组织中的特异信息,反馈到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内源性阿片、神经递质和其他物质的生成和分泌过程,从而达到调节脏腑、调节神经体液内环境的作用[14]。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不坚”,“脾主四肢肌肉,脾虚则四肢肌肉不得养”,故而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从腹部取穴调补脾肾可能是有效的治本思路。本研究中,中脘为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有水谷之海之称;气海、关元能培本固肾,补气回阳;商曲在腹部全息图上与颈部相对应;滑肉门为阳明经经穴,是脏腑之气向上半身输布的妙穴;阴都、石关为足少阴肾经经穴;诸穴合用,能达到调补脾肾、通经止痛的作用。

本研究运用田氏20分法量表及简化McGill疼痛问询量表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表明,3个疗程完成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但是第 1疗程结束后,针刺调补脾肾法能更快更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优于常规取穴的对照组(P<0.01),说明针刺调补脾肾法在减轻疼痛方面起效更快。

本研究因时间及人力所限,未能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观察,亦未全部进行随访,故望在今后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方案,从细胞血液学层面观测更客观的指标,以探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更佳治疗方法。

[1]肖国士,旷惠桃.中医临床实习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40.

[2]Zhu WM, Wu YC, Zhang JF, et al. 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by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Tuina[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4,12(1):49-54.

[3]边晓东,罗开涛,楼志勇,等.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0):736-737.

[4]Ni CC, Yao LM, Shen ZF, et al. Therapeutic efficacy observation on combining intermittent traction with warm needling for cervical radiculopathy[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3,11(6):367-370.

[5]杨振轶.针刺后溪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34-35.

[6]Jing L, Deng HY, Wang WL, et al. Therapeutic efficacy observation on combining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herbal fumigation for cervical radiculopathy[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3,11(5):308-312.

[7]孙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31(2):156-158.

[8]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01.

[9]姜宏,施杞.介绍一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6):62.

[10]魏成建.诸方受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6):73-74.

[11]叶秀兰,谢兴文,李宁,等.从肝、脾、肾论治颈椎病——施杞教授治疗颈椎病学术思想之一[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4):46-47.

[12]宣丽华.腹穴治疗脾肾两虚型颈椎病[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6):44-45.

[13]金明华.罗致强谈颈椎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117.

[14]温木生.论腹针的治疗机理[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2):3-4.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疗程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无花果煎汤熏洗治疗痔疮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