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桂枝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2014-04-05 15:38曾荣繁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奔豚通阳桂枝汤

曾荣繁

(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重庆 忠县404300)

试述桂枝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曾荣繁

(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重庆 忠县404300)

笔者重温《伤寒论》涉及用桂枝的方剂41方,约占全书112方的36.6%,条文达70余处,所用遍及三阴、三阳、表里、寒热、虚实诸证。现就《伤寒论》中的桂枝应用浅述如下。

1 发表散寒治表实

《伤寒论》中常用桂枝、麻黄相须为用,以治疗外感风寒,无汗之表实证。如“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 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由于风寒之邪束于肌表,卫阳闭遏,营阴郁滞而成。麻黄之性辛温,辛能发散,温能祛寒,直走太阳之经,外达皮毛,桂枝辛温解肌达表,二药同用,发表散寒以驱邪外出。它如葛根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亦如同功。

2 解肌和营疗表虚

《伤寒论》指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由于风寒外袭时,卫气胜于外与邪相争,卫气受邪,不能固外,使营阴不能内守,则卫强于外,营弱于内,因而出现“卫气不共营气谐和”,营卫功能失调的病理状态。以桂枝汤调和营卫,桂枝辛温宣通卫阳,祛风散寒,驱邪外出;芍药酸苦微寒,能敛阴液,和营于内。两者相伍于解表之中寓敛汗之意,和营之中有调卫之功。张锡纯认为“桂枝非发汗之品,亦非止汗之品,其宣通表散之力,旋转于表里之间,能和营卫……其功用在半散半补之间也”。由此可见,桂枝芍药相伍,解肌和营。它如桂枝汤的加减方;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新加汤等,均寓此义。

3 温助心阳平惊悸

《伤寒论》用桂枝与甘草、龙骨、牡蛎配伍,达温助心阳以平惊悸之功。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接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太阳病本应发汗,但不能发汗过多。因汗乃心之液,是阳气蒸化津液而成,若发汗不当,火劫、烧针等强发其汗,汗出过多则心阳随之而耗。阳为心之神,阳虚不能养神,心脏失去阳气的庇护,则空虚无主,或心神浮越不敛而致惊狂,起卧不安等证作矣,故用桂枝以入心补心阳,甘草甘温以滋心液,且二药相合,辛甘合化为阳,又以补阳为主,阳生阴化以奉于心。龙牡以潜镇浮越之神气,桂枝、甘草、龙牡合用使心阳得充,浮阳得潜,则悸动、惊狂得平。它如桂枝甘草龙牡汤等均取义。

4 温通心阳降冲逆

《伤寒论》云:“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者,灸其核上各一状,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方后注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中国药学大辞典》云桂枝“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络、用为治冲逆之要药。……桂枝一味,经张仲景实验,认为主治冲逆,旁治奔豚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身痛等症”。桂枝加桂汤系桂枝加重桂枝用量而成,重用桂枝配甘草,更佐姜枣。辛甘合化,温通心阳而降冲逆。用芍药、甘草酸苦化阴,其为调和阴阳,平冲降逆之方。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有在肝、在肾之分,有属寒属热之别,而桂枝是治疗寒性奔豚气病要药。

5 温经通络蠲痹痛

《伤寒论》治风寒湿痹疼痛,或血虚感寒而致肢体麻木,厥冷疼痛等证,常用桂枝加附子、当归合用以收止痛通痹之功。“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汗出短气,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由于风寒湿邪伤于肌表,留注关节,凝滞不解,筋脉不利,阻碍气血运行。正如《素问》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塞不通则痹。故用桂枝既能疏散风寒邪气,又能温经通阳,附子辛热,善温经通阳,散寒除湿以止痛。合而用之,风寒湿邪得散,阳气得复,经络畅通,气血得行,痹痛乃止。如因血虚寒凝、血脉不畅,常与当归相伍,桂枝温经通脉散风寒,当归补肝养血以调营。

6 通阳扶脾愈腹痛

《伤寒论》谓:“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于小建中汤。”伤寒脉浮取而涩,为气血不足,沉取而弦主病在少阳,又主痛证。腹中急痛而见此脉,说明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为少阳邪气相乘。以桂枝辛甘温。意在通心脾之阳,建中州之气。从中州变生气血也。故张寿颐氏云“桂枝能立中州之阳气,疗脾胃虚馁而腹疼”。饴糖甘温补中,合用以缓中虚腹痛。

7 通阳化气行蓄水

《伤寒论》指出“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者,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由于太阳表邪未解,随经传太阳之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经腑同病。用桂枝之辛温,宣通阳气,化气行水。并能散肌表之邪,伍白术燥湿助士,恃挂上升,通阳之效捷,茯苓健脾利小便,导水下行,桂、术、苓合用使气腾津化,蓄水得消,则“渴”、“逆”自止也。可见,五苓散之行水,主要取决于桂枝气化作用的结果。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等均寓此义。

8 通经活络散血瘀

仲师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太阳表证未解,表邪随经入腑,扰于血分,而蓄血结于手太阳小肠之腑,心与小肠经脉络属,互为表里,在下之浊热上扰心神,故见小腹急结,其人如狂证作。用桂枝辛温通阳行气,用于本症其意不在解表,而在理气通阳,通阳即可行阴,理气则能行血,血行而结散。桃仁活血化瘀以破蓄血。共凑宣阳行气,通经活血之功。故成无己氏谓“桂枝有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之功。

9 小 结

仲师《伤寒论》中桂枝的应用非常广泛。药理研究证明,桂枝能扩张血管促发汗和散热,能提高动物痛阈值,有抗炎、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这是《伤寒论》理论迄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的有力佐证。

R289.5

B

1004-2814(2014)06-0563-02

2014-02-07

猜你喜欢
奔豚通阳桂枝汤
针药与推拿罐结合治疗奔豚气案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湿温病“通阳”治法探究
奔豚病机和方证临证探讨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证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通阳中药的特点及分类
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滋肾通阳活血方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
古今奔豚气病脉证治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