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龙口市第二人民医院(265700)邹波
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有上腹部胀闷、嗳气、吐酸、食欲减退或无规律上腹部隐痛,食后可加重。胃镜下胃黏膜充血、水肿,可伴有渗出、糜烂或出血。如不积极治疗,可进一步发展,有腺体因炎症破坏而减少,可转变为萎缩性胃炎。自1996年10月~2012年6月,笔者用乌贝四平汤加减,配合饮食疗法、情绪调节、体能锻炼,治疗浅表性胃炎12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26例中男78例,女4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2岁,平均36.3岁;病程4个月~9年103例,10年~12年16例,12年~18年7例;合并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76例,合并胆囊炎者16例,伴慢性结肠炎者19例,心脑血管病者8例,2型糖尿病者7例。其中仅8例为初诊病人,其余均反复治疗过,有的仍在服药中。患者表现为胃脘部疼痛,或轻或重,腹部胀满,食后尤重,时有嗳气反酸,恶心纳差,大便或硬或溏,小便时有色黄,舌苔多腻,脉多弦或滑数,发病时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睡眠欠佳有关。
方药组成:浙贝15g,海螵蛸15g,柴胡12g,炒枳壳12g,苍术12g,厚朴10g,白芍12g,甘草6g。随症加减,疼痛甚者加元胡12g,川楝子10g;热甚者加黄连6g,蒲公英30g,地丁15g;食欲不佳者加焦三仙各15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0g,竹茹6g,黄芩10g;便干难解者加郁李仁15g;夜眠不安者加夜交藤30g。每日一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2周后复诊,随病情变化调方。服药期间注重情绪调节,食易消化食物。6周为1疗程,每周记录病情及治疗反应,疗程结束10天后胃镜复查。
痊愈:胃脘部疼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幽门螺旋杆菌转阴;好转:胃脘部疼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恢复65%以上,幽门螺旋杆菌不超过(+);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明显变化。结果126例中痊愈86例,好转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8%。
李某,男,46岁,干部,2009年10月6日初诊,自述自幼身体欠佳,现患“胃病”已3年多,开始时上腹隐痛,闷胀,未在意,自认为体质虚弱而服用多种营养药品,未减轻且渐至腹部胀痛加重,嗳气频作,肢倦乏力,夜眠梦多易醒,多次就医症状无明显减轻。现自觉胃脘部胀痛已4~5天,常累及右胁肋部,嗳气则舒,饮食后尤重,时感心烦易怒,口干微苦,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夜眠梦多易醒,大便溏薄量少,每日2~3次,小便间断性发黄。患者形体瘦弱,面色少华欠泽,舌质暗红,边尖有散在性瘀点,苔薄微黄,脉弦细,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症属中医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治宜理气和胃,逐瘀通络,处方用乌贝四平汤加元胡15g,丹参30g,黄芩15g,金钱草15g,6剂,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嘱忌生冷肥甘之食。辅助疗法:每晚温水泡足15min,而后手指揉压内关、三阴交、太冲,每穴揉压5min,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6天后复诊,服药后患者自觉脘腹胀痛明显减轻,饮食增,食后无恶心及腹胀感,舌淡红,苔薄,脉仍弦细,效不更方继服6剂,并嘱患者适当增加运动。三诊时患者自觉诸症大减,上方去黄芩、金钱草,加益气养血之品党参12g,黄芪15g,当归15g,茯苓15g。先后调养约40天,胃镜复查正常,诸症悉除,随访一年,病未复发。
浅表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湿热阻中,胃气被遏,抑而不伸,受纳失调,胃为仓廪之官,六腑之一,宜通不宜滞,滞则气血运行不畅,蠕动迟缓,故而出现胃痛纳差,胃失和降,则脘腹痞满,食后尤重,久之可导致气机郁滞,形成肝胃郁热或肝气犯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蕴湿积热,损伤胃络,形成本病。乌贝四平汤是笔者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来,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化瘀散结,去腐生肌的功效。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导致消化道功能代谢紊乱,胃黏膜保护功能降低,造成组织黏膜充血、水肿,易引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寄生,促使病情加重。因此,笔者先帮患者找到引起本病的病因并使其逐渐克服,在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合理用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