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医院(300380)李宏杰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多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机体阴虚燥热、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等,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主的一种病症。近年来,笔者结合临床实践,运用自拟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48例患者均系2010年3月~2013年2月我院糖尿病门诊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1],且经检验确诊为2型糖尿病,而排除其他疾病者。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5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6个月。治疗组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3岁;病程最长17年,最短5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原有治疗不变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自拟六味地黄汤,基础方: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萸肉15g、茯苓12g、牡丹皮12g、泽泻12g、天花粉20g、知母15g、鸡内金20g。煎服法:由我院药剂科统一加工装袋,每剂汤药熬制好后分装为2袋,每袋200ml,饭后30min加热口服1袋,2次/d,连服30d。两组均治疗30d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评定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制定,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判定。血糖为清晨取空腹血浆,采用葡萄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采用HPLC。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χ2检验。
30d后治疗组24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在《素问》时期即有“消”、“消渴”的记载,《内经》中已记录其症状为“必见消谷善饥、多饥、多尿、大便干结……”,认为与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五脏柔弱等因素有关。消渴的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糖尿病的病变主要在肺、胃、肾三脏腑,尤以肾为关键[1]。
自拟六味地黄汤由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来。六味地黄丸被誉为“补阴之祖”,具有滋补肝肾作用,方中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生髓,为君药。山茱萸滋补肝肾,山药健脾益气,共为臣药。三药相配,同补肝、肾、脾,效力全面,尤以补肾阴为主。泽泻利湿。但制山茱萸使其收而不敛;茯苓淡渗利湿,助山药健运脾胃,三味药同为泻药,泻湿浊,平其偏盛,为佐药以治标。丹皮清泄肝肾火热。知母、天花粉以大滋真阴。用鸡内金以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2]。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熟地、山药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地黄的水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能使正常兔的血糖下降,熟地的有效成分是梓醇,目前认为梓醇是地黄降血糖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且血糖、血压控制不佳者,在原用西药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后,血糖、血压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张汝学等[4]的研究中,从地黄中提取出的地黄低聚糖(ROS)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高血糖水平,增加肝糖原含量,减低肝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ROS对正常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但可部分预防葡萄糖及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症。表明ROS不仅可调节实验性糖尿病的糖代谢紊乱,亦可调节生理性高血糖状态。进一步研究表明,ROS降血糖作用为肾上腺依赖,还可逆转去胸腺大鼠及衰老大鼠引起的糖代谢变化。
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拟六味地黄汤具有滋补肝肾,养阴润燥、益气清热、生津止渴之功效,连续服用具有降低空腹血糖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