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4-04-05 01:23□木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科学报学报栏目

□木 星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学报特色①学报特色由诸多子系统组成,特色栏目是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一个子系统。而就特色栏目本身而言,也是一个涉及面广、牵扯问题多的论题。限于篇幅,本文只围绕第三世界社科学报特色栏目方面的话题展开论述。参见第92页⑤。是高校办学特色、学术特色的集中鲜明的体现,而学报特色又主要归结于栏目特色②王佳玲.试论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创建[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特色栏目是学报吸引读者的亮点和金字招牌,发挥着引领学术方向,催化学术创新的作用,也是在指导思想上对学报多年因袭的传统办刊理念从根本上的超越。

国家教育部一系列政策要求高校学报“以特色求发展,重点办好特色栏目。”再加上主流媒体组织的专题讨论和系列跟踪报道,各级各类学报学术团体对特色栏目评优活动的共同助推,引发了全国学报界特色栏目的建设和研究热潮。轰轰烈烈的建设实践,催生了一大批特色栏目,仅2011年“第四届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所评出的特色栏目就有204个③周欣.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创建与品牌化经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5).。

特色栏目的建设成就不同凡响。主要表现在:几乎全国每家学报都办有一个或几个特色栏目;体现了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与高校的学科建设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学界对特色栏目展开了一系列理论探索,许多专家学者以宏观的视角进行学理性研究,以微观的视角进行个案研究、总结某个学报的具体经验。多年的探讨,产生了丰硕成果,成为学报编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尹玉吉曾“通过网络(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传统媒体(书籍、报刊)等各种途径,对近24年内与‘学报特色’有关的材料进行检索,发现直接相关的论述不下600篇部”④尹玉吉.关于“学报特色论”的全方位审视[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可见,我们需要充分重视特色栏目在高校学报,特别是第三世界学报①学报特色由诸多子系统组成,特色栏目是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一个子系统。而就特色栏目本身而言,也是一个涉及面广、牵扯问题多的论题。限于篇幅,本文只围绕第三世界社科学报特色栏目方面的话题展开论述。参见第92页⑤。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价值。我们可以通过特色栏目挖掘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带来新发现,增强国家对高校学报体制、机制创新中的前瞻性和先导性⑤贺宝成.大数据与国家治理[N].光明日报,2014-03-27.。

但是,如果我们与教育部对特色栏目提出的“高质量、高品位”的标准对照,可以明显感觉到,存在一定的一哄而起,响应号召赶时髦之嫌③周欣.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创建与品牌化经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5).。特色栏目良莠不齐,由特色栏目而形成的品牌栏目、品牌学报凤毛麟角,有突破性进展的理论成果也是少之又少。

笔者以国家对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政策演进为背景,以既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探索特色栏目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改进特色栏目建设实践,促进特色栏目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一、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政策演进

2002年以来,教育部为了大力推进全国高校学报和学术期刊建设,相继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和“名栏建设”①王玫武,章颖,潘伟彬.高职院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创建[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无疑对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家的政策演进、主流媒体以及各级各类学报学术团体的助推,主要表现在:

1.2002年7月,教育部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上,提出了社科学报办刊模式改革的三种思路:一是资源整合,办高校社科学报各专业刊物;二是联合办刊,集中资源,把刊物做强做大;三是在保持现在学报格局不变的情况下,鼓励各学报办出自己的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走专题化、特色化的内涵式发展之路②洪峻峰.略论“名刊”建设中的特色栏目设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2.2002年9月13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学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主办高校要支持学报重点办好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②洪峻峰.略论“名刊”建设中的特色栏目设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3.2003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做好“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启动和第一批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名刊工程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展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重大工程。①王玫武,章颖,潘伟彬.高职院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创建[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2004年10月11日,教育部继名刊工程之后,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首批共有16家学报的特色栏目被教育部认定为名栏,其中有3家为普通高校学报。事实表明“名校不一定能办出名刊,普通高校办的学报也可以秀出于林,”①②③王玫武,章颖,潘伟彬.高职院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创建[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这为普通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性道路。

5.从2011年3月21日开始,《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做了“高校社科学报何处去”的专题讨论,并在随后一段时间进行了系列跟踪报道,引发专家学者及编辑同仁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对高校社科学报及其特色栏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理性思考④参见拙作《试论高校学报的困境与出路——光明日报“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列报道述评》,《山西师大学报》,2012年第6期。。对特色栏目的创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特色栏目建设带动学报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成为学界同仁之共识。

6.2013年10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三批申报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明确的申报条件和申报要求。

7.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特色栏目进行考核评定,已成为各级各类学会、研究会评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特色栏目又成为评价和衡量学报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至此,特色栏目已上升为学报中含金量最高的栏目,学报主编无不当做“招牌菜”来苦心经营。2010年4月12日、2014年3月10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先后发出关于开展第四届、第五届评优活动的通知,奖项中都设有“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一项。

8.2013年9月21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许昌学院举行,专家、学者对特色栏目建设中的现状、问题、对策和发展路向等,进行了研讨。

至此,我们不难看出,2002年7月,教育部关于学报办刊模式改革的三种思路,经过12年的实践证明,只有第三种思路以轰轰烈烈的特色栏目建设为标志迈出了实质性的改革步伐。第一、二种思路,其实质是通过整合(联合)资源,重新洗牌,压缩学报数量,创办专业性学报,实行结构性调整。但由于后续配套政策、措施的缺位,难以真正付诸实施。也许是教育部意识到了这一点,2002年9月,教育部就在《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报以有限的学术优势建设特色栏目,由全面推进改为重点突破;2003年10月教育部在《通知》中又把“名刊工程”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是以第一世界学报⑤参照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历史沿革,以内涵切入的方法,笔者斗胆借用“第三世界”一词,把科研实力、学术声誉、学报质量、刊物影响因子明显居于“985”、“211”高校、普通高校学报之后的高职、成高、专科学报称为第三世界学报,相应地,将“985”、“211”高校学报称为第一世界学报,普通高校学报称为第二世界学报,各种内部资料性的学报称为第四世界学报。为了论述方便,相对应地把这些学报的主办高校分别称之为第一、二、三、四世界高校。这样分类只是为了便于研究和表述,绝无厚此薄彼之意。其实,对于第三世界学报的有关问题,拙作《办好特色栏目是第三世界学报品牌化的捷径》(《太原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特色栏目对第三世界学报生存发展的特殊意义》(《太原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已经阐明,不再赘述。为主力军建设名刊,也是给第一世界 (也可以包括部分第二世界)学报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典型引路,给第二、三世界学报作出示范。2004年10月的《方案》,教育部首批认定了16家学报的特色栏目为名栏,为名栏建设树立了榜样。教育部试图以“名刊工程”和“名栏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国家的支持和学报内部的改革,逐步改变学报“全、散、小、弱”的现状,向“专、特、大、强”的发展目标迈进①②龙协涛.学报的核心期刊与特色栏目[J].云梦学刊,2004,(3).。“名刊工程”固然意义重大,但对第二、三世界学报来说,其追求的目标相对遥远。“名栏建设”工程的成效,主要在于激发了第二、三世界学报建设特色栏目的热情,纷纷依托各自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打造特色栏目,做到“人无我有”,寻找更为贴近实际,也更可能成功的学报特色发展道路。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创办特色栏目已普遍成为第二、三、四世界学报的办刊着力点。

2011年《光明日报》的专题讨论和系列跟踪报道,引发了学界同仁对社科学报以及特色栏目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理性思考,形成了以特色栏目建设带动学报整体学术水平提高之共识。历年来,各级各类学会、研究会等学术社团,对特色栏目的评定,对学报评优中特色栏目权重的不断加大,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第二、三世界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步伐。

特色栏目是学报在经过学术积累和文化积淀所树立起来的学术特点和文化个性。特色栏目建设的路径,是变学报学校的“窗口”为专业的“窗口”,择优而存,量需而办。

二、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特色栏目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许多前进中的问题,影响着特色栏目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并不断更新办刊理念和创新办刊策略,才能使学报特色栏目实现良性发展。特色栏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1.广涉博猎,杂而不专。没有厘清栏目与专题之间的区别以及特色栏目的学术理念,把特色性和学术性混为一谈。一方面,赶时髦追求“特色”,未经充分论证仓促上马,大跃进式的创设了一批特色栏目,这些特色栏目几乎涉足所有的学科领域。然而,战线虽长,阵容却不强大;色彩缤纷,却显得斑驳杂乱;目标虽多,却形不成“拳头”,抓不住“牛鼻子”。

2.策划不足,稿源难以为继。人们对地域文化资源的认识、开掘有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然而,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不少学报响应有关政策,为特色而“特色”,匆匆创建而后又苦苦支撑。不少学报把研究内容大致相同的文章混杂在特色栏目中,在这种“大烩菜”中难以觅到什么特色。特色栏目的创设主要是依托地域文化优势或本校学科优势,这种定位在客观上大大局限了作者范围,也不可避免地挤压了选稿空间③同第91页③。况且,特色栏目话题本身可供研究的空间就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与专业期刊相比,学报吸引优质稿源乏力。在这两种情况的夹击下,势必造成特色栏目稿源难以为继,不得不“找米下锅”。而高价约来的稿件,无论质量如何也得发表(一是本来就缺稿件,二是碍于作者情面)。长此以往,特色栏目学术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这样的特色栏目时有时无,时断时续,有源无流,曲高和寡,最后不得不改弦易辙,自生自灭。

3.少有学术争鸣,多为一家之言。不论有无学术价值,文章只要内容可以归入特色栏目范围的,就一路绿灯。绝大多数文章属于一家之言,缺乏学术高度和理论深度。自话自说,少有争鸣,热热闹闹之后难有理论积淀。其原因:一是学术评价庸俗化,不让争鸣;二是学者关系人情化,不敢争鸣;三是学术研究工具化,无意争鸣;四是研究能力初级化,不能争鸣。④周欣.差异化战略: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品牌化构建[J].中国出版,2012,(2).

4.以外稿为主艰难苦撑。脱离本校实际,盲目追赶学术前沿,以校外专家作为栏目主持人(当然,这样做的本身并无可厚非),凭其学界影响力去约组稿件,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特色栏目基本以外稿为主,大有向专业期刊发展的势头。虽然学报不限制外稿,但特色栏目也不能完全依赖外稿,外稿只能作为补充,本校科研实力才是特色栏目发展壮大的基石。因为“不立足本校,学报就不可能存在;不放眼社会,学报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靠外力可能成就一时之势,而忽略自身现状、历史使命及开创未来的需要,却无助于本校科研实力的增强”。⑤⑥苏剑,刘东.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创办基础[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三、解决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特色栏目在建设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醒我们必须创新办刊理念,以保持特色栏目朝着高质量、高品位的健康方向发展,产生品牌效应,形成品牌栏目,提升学报的核心竞争力。研究解决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①同第91页③,也是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亟待研究的课题。

1.精心策划是前提。特色栏目的关键是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①②同第91页③。因此,特色栏目就要坚持以学术为本、以内容为王、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精心策划。一要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专题策划,每期围绕某个重大问题,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学者撰写论文②同第93页④,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的研究与探索,形成学术的导向功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对特色栏目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形成集约效应,使特色栏目永葆青春活力。二要围绕反响强烈的社会问题、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和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邀请专家学者从政策层面,以全球性视野,进行分析和理论阐述,紧跟时代节拍,与世界发展脉动。

2.以本校的优势学科为依托。学报的学校性、内向性、学术性属性,决定了学报要为本校的学科建设服务,决定了特色栏目主要取决于本校的教学科研特色,而教学科研特色又主要表现为本校的优势学科,学报特色栏目必须根植于本校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所以,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高校逐渐形成的优势学科,是高校的宝贵财富,更是学报特色栏目的依托和支撑。③同第91页②对特色栏目的策划,首先需要对本校的学科优势进行认真调研,挖掘出能真正体现优势学科的细分学科、交叉学科,秉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创设的特色栏目才能具有新颖性、吸引力,从而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反映本校的学科优势,及时研究学术热点,与本校优势学科同发展共命运,形成良性互动。

3.以地域文化为支撑。以建构主义核心理论看,特色栏目的生成应该是一个复杂的建构过程。特色栏目是一种文化知识的提纯,需要经过长期的学术积淀,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特色栏目的建设规律以及运作模式。学报特色栏目刊载的研究地域文化学术成果,需要围绕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开掘,探索当地社会发展中人们共同关注的理论焦点和实际问题。特色栏目只有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吸引更多读者,在提升特色栏目影响力的同时,也才会引起当地政府领导的重视,特色栏目刊发的理论文章才有可能进入领导的视野,才会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撑。③同第91页②

4.与学术机构合作特色栏目。围绕特色栏目主题,学报可以就特色栏目的选题、策划,与有关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定期沟通,请求指导。也可以与有关学术机构联合主办相应的学术会议,云集知名学者,组织学术交流,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向与会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约稿,掌握相关专业学术研究前沿性成果。还可以就特色栏目的选题,开展征文活动,从中发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年才俊,培养以年轻新秀为作者队伍的后备力量,把不同学科、不同年龄层次的作者团结到学报周围。不仅为特色栏目组织到了优质稿件,而且将学术机构的科研优势转化为学报特色栏目优势,实现特色栏目建设与学术机构的共赢。例如:《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与中国柳宗元研究学会联合主办特色栏目“柳宗元研究”,收获颇丰,实现双赢。

5.以特色栏目为平台开展学术争鸣。特色栏目通过专题研究展示学术水平是必要的,但还需要营造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组织各种不同观点的学术交锋,因为百家争鸣才是打造特色栏目的源头活水。策划学术争鸣的基础工作是学报编辑下工夫全面梳理特色栏目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和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对已经研究了的问题、研究已经达到的深度,尚未研究的难点,进行科学分类,力求了如指掌。编辑可以某个尚无研究或研究得不深入不全面的课题,邀请专家学者和广大作者各抒己见,展开争鸣。以崭新的成果、独到的见解吸引读者眼球,激发阅读兴趣。不吝版面,刊发鸿篇巨制。从而使特色栏目研究的领域更深入、更充分,使争鸣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还要根据学术争鸣的进展情况,及时适度引导,既要单刀直入,锋芒毕露,更要心平气和,坦诚相见,诚恳面对批评,虚心接纳别人的正确观点,在争鸣中把学术研究引向纵深。

通过学术争鸣扩大特色栏目影响力的手段有:一是在学报网站 (博客)上开展专题辩论,吸引更多的学者参与争鸣,聚焦更多的学术目光。二是定期将各期学报特色栏目中的争鸣文章加工成各种专题文章、专题索引,在延伸选题的同时,方便读者把握该学术领域的研究动态。还可以精心整合特色栏目争鸣文章的各种观点、理论模式和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撰写为“卷首语”、“编后语”和“编者按”等,体现学报对特色栏目争鸣的导向,发酵争鸣效应。三是在学报网站 (博客)上及时发布特色栏目中已发表或即将发表的争鸣文章篇名、摘要、关键词等信息,同时向权威二次文献期刊推介特色栏目争鸣文章①②同第91页③,在扩大学术影响中推动“特色栏目”成长为“品牌栏目”。

6.诚邀知名专家担任特色栏目主持人。高校学报的综合性、学术性、高品位属性,决定了必须依靠专家办刊。诚邀校内外知名专家担任特色栏目主持人,借助专家影响力,走专家办刊之路,是提升特色栏目学术品位的捷径。

尽管学界已经倡导了多年“编辑学者化”,学报编辑与学者渐趋叠合,但学报“大而全”,在学界的知名度、影响力等方面,学报编辑与某领域的专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担任特色栏目主持人,可以充分利用专家的专业优势与学术影响,为特色栏目凸显专业性与前沿性,组织到视角独特、观点新颖的高层次文章,实现了策划、组稿、审稿、编辑的四位一体化,最大程度的整合优化了学者的学术资源,实现了编辑与专家资源的优势互补。也可以有效地解决特色栏目过大则研究不深入,过小则稿源不足的矛盾①同第91页③,使特色栏目稿件得到了数量和质量上的保证。同时,借助知名专家的学术声望,特色栏目会逐渐成为高美誉度的品牌栏目。

7.培植稳定强大的作者队伍。优质、稳定的稿源是特色栏目的生命,而建设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水准作者队伍则是形成特色栏目竞争力的基础。培植稳定强大的作者队伍,一要树立开门办刊的理念,主动与校内外专家、学者建立广泛的联系,真诚地向他们约稿,重视对拥有原创性、前沿性研究成果和作者资源的占有,逐步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力量,形成高水平的作者群,以保证优质稿源成为特色栏目的不揭源泉。二要积极发现、扶植新秀。尽管初出茅庐的作者缺乏学养,稿件稚嫩,但编辑要发现其发展潜力和创新亮点,进行培育,扶植他们不断跨上新台阶,逐渐成为特色栏目作者力量的中坚。②同第93页③三是学报编辑要主动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参与相关的学术活动,了解研究趋势,定期就学报特色栏目的选题与学者、专家沟通,吸引刊发国内外知名学者的优秀论文,才能真正扩大特色栏目的学术影响力。

8.重视学报编辑团队的建设。编辑是学报策划、编辑、出版的主体,是一切出版活动的实施者,特色栏目离不开优秀编辑的精心筹划、细心培育。对于特色栏目的定位、发展方向、学术质量的把关,优质作者群的构建与培养等,都需要编辑有系统的思考和缜密的规划。

一要增强主体意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特色栏目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建立作者和读者的沟通桥梁过程中,学报编辑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融入自己潜在的、独创的构思。编辑的主体意识为编辑行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特色栏目具有独特风格。

二要树立精品意识。如果为特色而特色,所刊发的文章就必然质量平庸,那对于特色栏目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学报编辑要变“等米下锅”、被动组稿为主动策划,创造性地提炼选题,围绕选题去组织和选择稿件。特色栏目不断出现新的亮点,才会以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吸引读者,才能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从而形成品牌效应。

三要不断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编辑要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参予有关学术活动,开展所负责专业的理论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实现编辑学者化。

四、结语

在学术期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是一种采取量体裁衣、扬长避短的有效手段,旨在集中有限的学术优势,实现局部突破优先发展,通过专题化、专业化的办刊方针,以点带面,促进学报的整体发展。实践证明,这是目前集约化、数字化、国际化趋势下①②刘志炜.高校学报名刊工程与学报编辑的品牌意识[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5).,逐步改变高校学报“全、散、小、弱”状况,实现“专、特、大、强”,促进高校学报专业化、特色化和品牌化,走内涵式发展的正确路径。教育部“名刊工程”和“名栏建设”实施以来,学报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整体上得到了普遍提升。③张贤明.迈出高校学报专业化、集团化步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2-20.

但是,特色栏目的生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完善的建构过程,其建设也不可能功毕一役。成功策划与设置,只是特色栏目建设迈出的第一步。提升学报质量仅有特色栏目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多方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维护策略,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使特色栏目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保持其学术成果的高质量、高品位,才能把特色栏目做精做强做大,最终成为品牌栏目。

以特色栏目求生存、以品牌建设促发展,已成为学界共识。当然,特色栏目的创设并不等于品牌栏目的形成,要实现特色栏目向品牌栏目的跨越,就必须对特色栏目进行锲而不舍的品牌化经营④同第91页③,就必须以本校的优势学科为依托,以高水平的作者队伍为坚强后盾,以优秀的编辑团队为雄厚根基。可见,依托本校优势学科是策划特色栏目的重要前提,开掘地域文化资源是打造特色栏目的主要路径⑤同第92页②,反映学术前沿问题是创设特色栏目的重要基础,注重论题的长久价值是发展特色栏目的必然趋势,实行栏目主持人制度是建设特色栏目的有力保障,树立开放办刊理念是办好特色栏目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高校领导高瞻远瞩,为特色栏目建设保驾护航,制定倾斜性政策,调动教学科研人员投入到特色栏目的建设中来,形成“我为栏目,栏目为我”的相辅相成关系,在学校科研与学报建设的良性互动中,谋求特色栏目的健康发展。

毋庸讳言,“名刊工程”和“名栏建设”只是为高校学报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开辟了一个探索性通道。目前,在高校学报办刊体制、办刊机制和学报的宗旨、定位、性质、功能等方面尚未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特色栏目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高校学报的“全、散、小、弱”状况,与教育部当初设定的“专、特、大、强”的发展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可见,高校学报的根本出路在于办刊体制的脱胎换骨和办刊机制的全方位创新。

在特色栏目建设中,高校学报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⑥同第92页①。虽然特色栏目建设在第三世界学报中的效果最好最大,但遇到的问题也是最多最复杂的。当然,这是正常的、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我们直面问题,深入探讨成因,制定相应对策。相信,高校学报的一切问题都会在编辑部体制、办刊机制改革中迎刃而解,可以有效避免学报同质化的特色栏目建设,最终一定会步入学报专业化、集团化的快车道,高校学报在助推我国由学术期刊大国,实现学术期刊强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一定会重振雄风,大有作为。

[1]吕小红,王旭.综合性理工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创建[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九集)[C].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梅.公安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之思考[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3]李国栋.办好特色栏目是高校社科学报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黎文,宇文高峰.对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后续建设的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2,(2).

[5]周逸辛.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现状及发展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6]武文茹.试论高校学报发展的个性特征[J].闽江学院学报,2007,(4).

[7]张海鹏.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设置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8]程靖.编辑部体制终结后的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策略[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2).

[9]王小风.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设置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5).

[10]古东.特色栏目:增强高校社科学报竞争力的关键[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11]赵佳荣,李东辉,曾凡盛,等.特色栏目联合共建的路径选择——基于地方农业院校社科学报视角[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

[12]石勇妮.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重要意义[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2).

[13]赵利.特色栏目: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发展之路[C].西安: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14]贡保草.高校文科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学报特色[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2,(2).

[15]孙书平.高校文科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学报特色[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16]刘祁.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创建原则与维护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4).

[17]赵晓洁.关于高校学报栏目设置的几点思考[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18]唐若兰.论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设置[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2).

[19]任克勤.试论学报的栏目设置[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20]喻世华.理工科院校社科学报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1]赵佳丽.地域文化资源对于塑造学报学术个性的价值——对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探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5).

[22]艾小刚,吴卫东,左国防,等.名栏建设:地方高等院校打造特色学报的机遇与选择[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6).

[23]黄桂婵.试论高校学报名栏建设[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24]白秀云.论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猜你喜欢
科学报学报栏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关于栏目的要求
致敬学报40年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高校理科学报特色栏目编辑培养途径
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创设与发展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