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深三大金融中心比较

2014-04-04 10:36张祥
中国经济报告 2014年4期
关键词: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市场

张祥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北京和深圳的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实力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金融中心城市,在全国31个金融中心中分列前三位。这三个金融中心都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上海和深圳是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心,而北京是全国性的银行中心、金融监管和决策中心。

金融产业绩效比较分析

金融产业绩效,一般用金融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金融从业人员数量等统计指标衡量。从历次CFCI评价结果来看,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的金融产业绩效在全国31个金融中心中均包揽了前三位,其中北京和上海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的得分较为接近,而深圳与前两者存在一定的差距,三者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的表现与综合竞争实力表现基本一致。

北京、上海和深圳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分别排名全国第1、第2和第3位,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实力。通过比较分析金融产业绩效主要指标可以发现,北京和上海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金融总量指标上,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超过上海在金融业增加值方面的优势,同时在金融从业人员方面占优,深圳则在金融相对指标和发展速度上存在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其近几年的金融业增加值和金融从业人员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速,远高于北京和上海。

金融市场规模比较分析

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股票、债券、外汇、衍生品和黄金以及中国特色的产权市场等。中国绝大部分的金融市场集中在了上海和深圳两地,而北京缺乏全国性集中交易市场,仅在地方产权市场方面有一定规模,详情见表1。

从分类排名结果来看,上海金融市场继续保持一枝独秀的局面,排名全国第1;深圳凭借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的发展优势紧随上海,继续保持全国第2的排名;北京凭借产权市场方面的规模优势排名全国第5,落后于拥有全国性期货交易市场的大连和郑州。

相对于深圳和北京,上海在金融市场方面的比较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上海拥有货币、债券、股票、外汇、期货、黄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在内的各类市场,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上海各个金融要素市场发展较为全面,在国际上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

同上海、北京相比,深圳金融市场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深圳股票市场当前形成了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及OTC(非上市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市场协调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架构,较上海股票市场更为完备。其中,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OTC市场为深圳所独有,特别是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推出至今,市场成长迅速,极具活力和发展潜力。

与上海和深圳相比,北京在产权交易市场方面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当前北京并不具备像上海、深圳那样的全国性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发展层次单一。不过,北京在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建立了包括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环境排污权等在内的综合产权交易体系,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品种体系。

金融机构实力比较分析

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作为金融发展起步较早的一批城市,各自已经集聚了一定数量的金融机构,其金融机构实力名列全国前茅。第五期CFCI评价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和深圳在金融机构整体实力方面分别排名全国第1、2、3名,不过三者之间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如图1所示。

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中,北京的金融机构实力是最强的,无论是金融机构整体实力还是银行、保险分行业机构实力均远超过上海和深圳。北京作为首都,是天然的金融决策中心,拥有其它城市无可比拟的总部经济优势。大量的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在北京,产生了信息的“外溢效应”,进而吸引更多的总部机构集聚,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从而使北京的总部经济优势不断得到加强。

上海尽管在金融机构整体实力上落后北京,但其各分行业机构实力全面均衡,其中在机构国际化方面具备较为突出的比较优势。得益于曾经作为远东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积淀以及当下国家对其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支持,上海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各种金融机构,形成了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

深圳金融机构的整体实力在三个全国性金融中心中是相对最弱的,深圳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地方金融机构实力上。以地方银行业为例,如果抛开国家性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仅比较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深圳将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平安保险等地方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在国内外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金融生态环境比较

所谓金融生态环境指的是那些金融业发展所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的统称,它们的特点是能够解释城市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并能够反映未来发展前景。这些因素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金融人才环境和金融商业环境两大类。

从整体评价结果来看,北京和上海两者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的整体实力较为接近,基本处于同一层次,深圳则与前两者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对劣势较为明显,从历次CFCI评分结果也可以得到验证,如图2所示。

从细分的分类指标来看,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互有优势,其中北京和上海各项指标表现相对更为全面,深圳则还存在明显不足的方面,如图3所示。

北京在教育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生活成本和专业服务方面相对优势明显,仅在环境状况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北京在生活成本方面好于上海和深圳,但较国内其他区域金融中心则仍显不足,其住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北京另一个明显不足的方面就是城市环境状况,特别是空气质量远低于深圳和上海,也低于全国其它区域金融中心。

上海在城市交通、旅游吸引力、经济基础和经济外向度方面表现相对突出,在城市绿化、生活成本和社会保障方面相对不足。这些都制约着上海金融人才的进一步集聚。

深圳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城市绿化、环境状况和社会保障方面,其他方面则相对不足,特别是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以及城市对外吸引力方面劣势较为明显。深圳作为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中最为年轻的城市,有效利用“后发优势”,充分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在城市绿化、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表现优秀,远胜于北京和上海。也正因为“年轻”,深圳的社会公共资源(教育、医疗等)相对不足、国内国际影响力相对较低,这些因素极大的削弱了其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而过高的生活成本也进一步制约着深圳人才资源的集聚。

金融国际影响力比较

上海、北京和深圳在自身全国性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巩固的同时,金融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2013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中国内地上榜城市依然只有上海、深圳和北京三个城市,三者在全球80个金融中心中综合实力分别排名第16、第27和第59。其中,上海被归类为全球级的多元金融中心,北京被分类为全球级的专业金融中心,深圳则被分类为国际级的专业金融中心。

从历次GFCI的排名结果来看,上海、北京和深圳的金融国际地位崛起迅速,在国际上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如表2所示,上海和北京从GFCI首期开始进入榜单,不过两者一开始的排名中规中矩,并无亮点。得益于2008年金融危机对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影响相对较小,亚洲金融中心的排名一路崛起,三者在GFCI 7中都进入了全球前十五大金融中心榜单,上海更是连续四期进入前十榜单,与先进国际金融中心比肩。

当然,上海、北京和深圳同国际先进金融中心的差距依旧很大。伦敦、纽约、香港和新加坡作为“第一集团”长期保持较为稳定的排名,而上海、北京和深圳则有较大的波动,三者与“第一集团”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

结论与建议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客观上需要多个不同的金融中心适应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尽管当前三者处于互相竞争状态,呈三国鼎立之势,但并不代表未来只能有一个胜利者。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正好对应中国的三大经济圈(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理想的情况下,未来三者分工合作,各自发挥所长,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崛起的三驾马车,形成可与纽约、伦敦比肩的金融中心体系。为此,北京、上海、深圳应该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巩固现有的比较优势,尽量弥补当前的不足,并且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错位竞争、共创“双赢”的局面。

1.北京。北京的首要优势在于总部资源优势、总部经济优势。无论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类机构,还是以“一行三会”为代表的金融监管类机构,国内大多数的金融机构总部均注册设立在北京。此外,以中央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大部分超大型企业的总部也都设立在北京。这些监管决策机构、大型金融机构、大财团为北京带来了政策优势、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其次,北京的金融产业绩效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在金融从业人员数量方面要大大领先上海和深圳。最后,北京的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特别是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和专业服务方面资源丰富,比较优势明显。

不过,北京的比较劣势也十分明显。与上海和深圳相比,北京最大的短板体现在金融市场方面。作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北京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缺乏全国性的金融交易市场,市场种类与层次单一。其次,北京的金融人才环境稍有欠缺,在环境状况、住房负担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人才资源的进一步集聚。除此之外,北京的金融国际影响力十分有限,有待进一步扩大。

根据北京金融中心当前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一点发展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金融中心发展定位,围绕自身发展特点,发挥核心优势,打造专业化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是进一步推动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试点工作扩大,落实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健全北京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三是完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改善城市环境、降低生活成本、营商成本等方面加大力度,创造能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的有利条件。四是加强国际间的金融合作与交流,扩大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2.上海。与北京和深圳相比,上海金融中心的综合实力最强。无论是在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方面,还是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生态环境方面,上海的比较优势是全面的。特别是在金融市场方面,上海已经初步建成由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等构成的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成为中国最大的证券、保险、期货、外汇和黄金交易市场。除此之外,上海还具备金融总量规模较大、外资金融机构实力较强、金融生态环境较完善、金融国际知名度较高等比较优势。

与全国性金融中心相比,上海的比较劣势主要体现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其在生活成本、城市绿化水平以及社会保障方面都要逊于北京和深圳,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和专业服务方面也大幅落后北京,而这些涉及生活质量、幸福度等软环境的指标正是吸引和留住高端金融人才的重要因素。而同先进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开放程度方面,由于中国对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上海尚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

由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将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主旋律。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参考以下发展策略:一是借鉴先进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经验,探索进行金融基础制度、监管制度的改革试点,面向全球开放并力争与国际标准接轨。二是逐步放松管制,减少政府干预,提高行政效率,大力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入驻,继续丰富市场参与主体的数量和类型。三是提高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探索发展人民币业务中心。四是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注重改善城市绿化、交通等软环境,打造适合国际高端金融人才生活的环境,增加城市吸引力。

3.深圳。同上海和北京相比,深圳的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稍显逊色,不过比较优势也比较鲜明有特色。首先,深圳在金融业发展的相对指标和发展速度方面具备比较优势,凸显深圳金融中心发展所具备的广阔潜力。其次,深圳拥有全国仅有的两家证券交易所之一——深圳证券交易所,且在股票市场的多层次方面具备比较优势。第三,深圳本土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强劲,拥有一批国内、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对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影响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最后,深圳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合作发展基础。

不过,深圳在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中的比较劣势也十分明显。一是金融总量规模相较北京、上海还有一定的差距,整体竞争实力相对较弱,对全国的金融辐射力和影响力相对不足。二是金融市场体系并不完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壮大。三是金融机构整体实力相对偏弱,外资金融机构实力不强,需要进一步丰富市场参与主体。四是金融国际化进程处于初级阶段,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亟待加强。

深圳若要进一步增强金融中心竞争实力,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巩固现有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需要尽快弥补当前的不足,缩小同上海和北京的差距。首先,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保持深圳金融跨越式发展。其次,进一步繁荣证券市场,扩大深圳证券交易市场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力,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推进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建设。第三,加强自身国内、国际宣传力度,加大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以及与金融业发展相配套的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力度,落实政策支持本地金融机构做强做大,扩大自身对外辐射力。第四,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深化深港金融合作与交流,探索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和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推进金融国际化。

(作者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项目研究员)

猜你喜欢
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儿童安全座椅首次纳入全国性立法6月1日起实施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地方移动媒体做好全国性重大主题报道的“三字诀”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
吸烟有多毒?
让金融市场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