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孔子教育思想激活历史课堂

2014-04-04 20:56孔红霞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黑奴拿破仑弟子

孔红霞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丘“弟子盖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孔子的弟子中德行方面突出的有闵子骞、颜回、仲弓,工于政治的有子路、冉求,能言善辩的有宰予、子贡,文学方面突出的有子夏、子游等,可谓硕果累累。孔子在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不断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理念给后人以很多启示与借鉴。

一、关注学生个体,实施因材施教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就要关注、了解学生。孔子就很注重观察弟子,可以说对弟子的个性特征了如指掌。孔子曾对弟子作出评价:“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认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子路“好勇”,遇事容易鲁莽冲动,所以孔子就给他泼点冷水,告诫他遇事要多考虑,谨慎行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后再去做;而冉有却胆小怕事,没有主见,遇事经常犹豫不决,所以孔子就鼓励他要大胆、果断地去行动。可见,细致深入地关注、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很重要。

要熟悉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每个人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受生理、心理、环境、教育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存在各种差别,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根据这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更切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个性的学习环境,提升他们的发展空间,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以学生为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倡导平等对话,实施民主教学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弟子的学习热情,使弟子都跃跃欲试,畅所欲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通过平等对话,孔子如春风化雨般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传递给了弟子。我们在历史课堂中也应创设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环境,使师生教学地位平等,教师做学生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

例如在讲到拿破仑时,我先给学生两段史料,然后向他们提出疑问:“从拿破仑求学期间学校给予的评价,你们认为他有哪些性格特点?”学生说:勤奋刻苦,有雄心壮志,自尊心很强。我又问:“你们觉得在当时的形势下,拿破仑能控制法国政权有哪些有利因素?”学生回答:拿破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捍卫了国家的利益,战场上的胜利为他树立了崇高的个人威信,赢得了上至资产阶级下至普通百姓的广泛拥护和支持。我又顺势引导:“拿破仑在法国政局动荡时应运而生,而法国政局也不失时机地选择了拿破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英雄也推动了时局的发展。对此,你们是如何看待的?”有的学生回答:乱世出枭雄。有的学生说:英雄是时代的产物,在关键时刻,英雄挺身而出,创造了历史。也有的学生说:机遇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这样,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层层设疑,步步引导,自然交流,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探究,去思考,去体验,去感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凝聚成自己的智慧。在历史课堂中,只有进行这种平等的对话,民主的交流,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学,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得到协调全面地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打造激情教学

学习本身应该是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上课时常常让弟子用音乐进行伴奏,或者弹琴、赋诗,这是非常具有诗情画意的情境教学。在这种氛围中,弟子也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陶醉其中,产生共鸣。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如果能让教师与学生都进入“快乐学习”的气氛中,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血腥的资本积累》时,我先用视频动态演示三角贸易的经过,让学生结合地图形成直观印象,学生对此内容充满兴趣,马上画出了三角贸易的示意图。接着我出示材料:“奴隶贩子们把黑奴从非洲运到美洲去贩卖,为了把尽可能多的黑奴塞进运奴船,奴隶贩子根本就不管船只的大小和安全。运奴船上的一对对黑奴被绑在一起,躺在比身体还小的地方,根本就无法动弹,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很多黑奴身患重病,为了防止疾病传播开来,许多患病的黑奴被直接扔进大海,葬身在大西洋,经常会有一群群的鲨鱼尾随在贩奴船后面,奴隶的鲜血染红了海面。” 同时配以相应的视频、图片。学生们边看边慨叹不已。由此,我让学生思考:“几百年的奴隶贸易对非洲产生了怎样的危害?相反,对欧洲的发展又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水到渠成般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学生也自然地、深刻地认识到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本质,同时也感受到资本主义前进过程中进步的一面,从而初步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其思辨能力得到了培养。

实践告诉我们,恰当地使用视频资料或者史料、图片等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打破时空界限,很好地消除学生与历史的隔阂,可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其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明显提高。

四、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能力

孔子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几十年,把社会作为活学活用的大课堂,在教学的同时也让弟子参与政治,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言行、思想,不断去领悟、去参透,在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中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是逝去的现实,它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意使自己的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现实,从而扩大学生的接触面,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的互动中得到完善、提高。

比如,在学习《动荡的中东地区》时,我先让学生关注最近新闻中关于利比亚、叙利亚、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局势的报道,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并思考:为什么这一地区至今依然战火不断、动荡不安?哪些因素导致这种复杂局面的出现?在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之后,我又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解决中东问题?如果让你去解决,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写信给巴以领导人。学生们都非常兴奋,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搜集了很多资料,也提出了许多不错的建议。这不仅训炼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也让他们更关注社会,真正做到了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圣贤,“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散发着时代的气息,对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依然有很多启迪和指导价值。今天,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应该积极汲取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精华,使之成为我们激活历史课堂、不断创新的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黑奴拿破仑弟子
回头一笑
拿破仑的“理想之星”
“拿破仑大军”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种族歧视观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之黑奴形象的分析
弟子规
弟子规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扫净心尘
文学家笔下的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