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方
历史课程开设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把握好了这两个方面,就可以从繁琐的历史知识和理论中找到主线,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一、生动历史课堂的含义
课堂是培养人的主要阵地,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感召、升华是课堂教学永恒不变的主旋律。历史学科是人文气息最为浓厚的一门科学,从课堂的标准和历史学科教学的要求来看,历史的课堂应该是生命涌动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各自展示的空间和时间,也有互相融合的精彩,这就是生动历史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说生命涌动的历史课堂是生动历史课堂的内在要求,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形式则是生动历史课堂的外在体现。历史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材料活起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生动的历史画卷,尽量采取合适的方式让课堂生动起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二、让历史课堂生动的一些做法
一是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将抽象的历史脉络具象化,将古老的历史生活化。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编一些顺口溜,给学生准备形象的史料知识,准备与历史相关的现实生活的素材等具体的方式,将这“三化”落实在我们的课堂上。
二是调整教师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激情。生动的课堂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互相感染,心理因素是影响课堂进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历史长河里,悲壮的、凄美的、自豪的、屈辱的故事总是交替上演,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历史课堂上,教师的悲喜不需要掩饰。用我们的心灵感受激发学生的激情,在感同身受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课堂想不生动都难。
三是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身心都动起来。贴近学生的实际,并不只是在历史教学中穿插生活中的时事、时尚,让历史课也具现代气息,更主要的是真正理解学生所处的年龄层次,让学生真正参与对这些他们关心的属于自己的时事的分析中去。让历史“活”在学生的身边,不仅表现在教师的展示和借古喻今,也应该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分析当下的事情,还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调查,模拟等等。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都动起来了,才是生动历史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形成自己优良的教学个性。生动的课堂不全是学生的生动,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也是鲜活和生动的。这种生动更多的是以教师自身的个性体现出来。强调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是因为我们的个性对孩子的心灵影响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榜样的。要做到这点,只有加强学习和自我道德约束,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学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可能是人性光辉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才是在学生面前血肉丰满的长者、引路人、朋友。这样生动的历史教师的课堂,自然离生动的历史课堂不远了。
三、生动的历史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关系
生动的历史课堂不是和传统历史课堂完全割裂的新鲜事物,二者在完成历史课堂教学任务的目的上都是一致的。传统的历史课堂是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疲惫地、机械地完成历史知识学习的课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优秀教师实际上都在进行着生动历史课堂的实践。面对教师眼前的历史课堂,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因素需要我们理清的。
准备的艰难和现实的理由。开展一节生动的历史课堂和开展一节机械历史知识传授的课堂,所需做的准备工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生动的历史课堂不需要刻意的临时的准备,更多是靠平时的积累。在一点一滴的时间中,提高自己的人文历史修养,这就是准备。
生动的课堂内在和外在的关系。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内在是生命涌动的课堂,满溢在外的就是形式上的精彩。在历史课堂中,我们需要追求精彩的外在,但不能过分强调,否则,很可能就是花哨了。
生动的历史课堂和传统历史课堂的效果对比。不可否认,在我们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下,有些传统的机械的历史课堂,可以得到很好的考试评价。但是,生动的历史课堂不仅能得到很好的考试评价,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孩子获得更多的历史的人文素养。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是真正完成课程标准规定任务的必由之路。
生动的历史课堂内在的生命涌动,让师生在历史中汲取智慧;外在的精彩纷呈,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人文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历史素养。只要我们肯用心,善用心,我们一定会有生动的、鲜活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荣.打造生动的历史课堂——把“生”留住[J]. 中学教学参考,2013(21).
[3]丁林兴.生动性:历史教学的生命[J].中学历史教学,2003(12).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