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
新课程改革以来,伴随着教材的转型(变)与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渗入,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政治课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终身学习理念为主要目标。因此,为适应新型教学需要,教师应当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建立并摸索实践一套适合高中政治教学的模式。笔者自2003年开始就进行了“自主构建教学法”尝试,还在2008年进行了“自主构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明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是由传统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科科学化、民主化、生动化,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构建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
自主构建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自主性、民主性、可操作性,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主导营造课堂教学环境,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构建、主动实践为基本形式,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核心,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模式。它可为高中政治课教学及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发挥巨大的作用。
2.特点
自主构建教学改变了传统政治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承,要求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政治教学缺乏兴趣,政治课课堂缺乏生气的状况,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搜索、处理政治信息,分析、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都与新课改的要求完全一致。
二、自主构建教学的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课堂,在实施自主构建教学中,教学形式可根据教材内容而定,要形式多样;教学内容设计要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变“教案”为“学案”;教学过程开展要活泼,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教学评价要民主,以鼓励为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借鉴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有关情境的论述,吸取了直观教学的有效因素,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新创造,它的核心是情境。作为教学艺术手段的情境,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可通过诗歌、音乐、图画、实物、小品、语言描述、动作演示等方式,再现教材中蕴含的情境,在教师的影响下,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使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想象、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和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一步步地深入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教学实践中,完全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互动,鼓励学生大胆猜疑,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构建知识,自我矫正错误,还学习机会于学生。
2.重视图文结合
图(有漫画、图表、坐标系、图像等)是政治课的又一语言表述,学会阅读政治教材中的各种图是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读图可以扩大教材上图表的知识容量,对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可以提高灵活运用教材图表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做到图文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文释图”,就是将图中的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把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放到图中去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学会图文转换。这种读图分析出来的结论形象直观,要比单纯的语言表达效果要好得多。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善待学生的质疑,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读图分析能力。也可以“以图释文”,就是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表。以直观的图表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能力。学生在读图和析图的时候应学会自己动手绘图。无论是“以文释图”还是“以图释文”,都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开辟第二课堂
组织政治课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政治课外活动,开辟学习第二课堂,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通过第二课堂,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鼓励学生自己阅读与社会科学相关的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面,丰富和积累课外知识;配合教材内容,可邀请专家或专业老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组织学生自主参加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小论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爱祖国、勤劳动、爱学习的优良品质。认真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不仅对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些有计划、有内容的活动中,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自主地构建知识,实现更进一步的自我提高。
4.迎着热点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教学原则。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应引导他们关注生活现实,增强他们的时代感。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将教学的“重点”与国内外时事的“热点”有机结合起来。当代中学生喜欢关注社会,参与意识较强,希望在课堂上得到教师对某些社会问题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在思想认知上还很不成熟,他们往往为追求新、奇或与众不同,而对事物产生片面性的认识。还有部分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有的甚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错误观点,教材却没有及时修正。对于最忌讳“干巴巴的说教”的思想政治课来说,尤其需要修正错误,不断注入时代活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午间半小时》《文化正午》等电视节目和《参考消息》《半月谈》等报刊,并及时将重大时事融入课堂教学。这样不但提高了政治课的育人功能,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简洁有效的教学评价
思想政治课堂评价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最终价值取向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通过政治课堂评价,可以把握政治教学的现状,获得政治教学的反馈信息。传统的政治课堂评价,对评价要素的描述含糊不清,无法直接观测与评价。如何使教学评价简洁有效呢?可以构建“小课题研究性”评价体系。现代建构主义认为,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活动,个体通过积极的、主动的心理构建获取知识。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转变学生对评价的态度,是政治研究性学习中开展学生评价的关键。研究性学习不是停留于一般水平之上的学生学习活动,它具有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小课题研究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取并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借助科学的思维和有效的方法主动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探索性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评价中应该构建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研究性学习成绩与学科成绩综合评价的多维学生评价体系,侧重于学生的研究过程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体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评价。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