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院“育人理念”对当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2014-04-04 21:32刘静洋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书院辅导员育人

刘静洋

(沈阳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不断涌现新的问题。面对当今更加自主、更加个性化的青年一代,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未来日益加快的技能革新的高质量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也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堪称我国古代文化史和教育史上一朵奇葩的书院,则以其独特的“育人理念”对当代高校辅导员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启示。

一、古代书院的历史演变

现有史料证实,最早使用书院之名的是唐代官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在京都创建的“丽正殿书院”、“集贤殿书院”。而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起源于民间的私人讲学活动。在清代的一些地方志书中已明确记载唐代不少私人书院有讲学活动,如皇寮书院,有“唐通判刘庆霖建以讲学”,松洲书院有唐陈珦“与士民讲学处”,因此,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应始于唐代。

北宋时期,由于朝廷的支持和帮助,出现了白鹿洞、岳麓、嵩阳、应天府等著名书院,对教育发展影响极大。南宋时期,由于官学和科举的衰落,理学发展成熟,使书院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不仅数量大增,规模扩大,设施日趋完备,而且南宋书院已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制度。如朱熹亲手拟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此后各代书院的标准性条规,为书院制度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元明清时期,书院官学化日益严重,将程朱理学定为科举考试和书院主要讲授内容,朱熹的《四书集注》也成为法定教材和必读教科书,这虽使程朱理学得到一定继承和发展,但其盛行后书院教育内容却日趋空疏,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庸。直至清末,在西学东渐的新形势下,致延续千余年的书院教育,几经改制,最终被新式学校所取代,书院制度亦就此终结。

二、古代书院的“育人理念”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教育形式的书院,自唐而历宋元明清,经千余年的发展,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书院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不仅具有突出的历史意义,而且古代书院的一些教育思想、理论、办学措施、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仍有所裨益。

1.人格教育,道德至上

与古代官学教育忽视学生品德培养不同,书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及高尚品德的修养,将追求完美道德、明晰做人道理作为其育人的最终目标。

书院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书院的揭示(学规)中,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提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1]这里他明确指出在道德修养与学习知识二者中,道德修养是第一位的。同时他也在揭示中从五教之目、为学之要、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方面对学生的言行标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书院的学生们不要一心追求功利,而要不断吸纳良好的品德来充实自身,以“理义养心”“成已成人”为根本目的,从而达到追求道德最高境界的目的。

2.教学相长,自主创新

中国古代书院既是教学机构也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的师长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将自己的学术心得、研究成果向学生宣讲,同时也提倡师生相互间的质疑问难、共同探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师生之间形成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良好氛围。

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就十分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常常与学生共同讨论,他认为:“读书须有疑”,“疑者足以研其微”,“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2]。以致“讲经论典,商率至夜半”[3]。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平等的环境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独立践行,知行合一

古代书院还十分重视对学生实践精神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用“行”来检验其所学[4]。这首先表现为对于道德的践履。通过书院师长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将道德内化于心,成为自己内心世界中的道德自觉,让圣哲先贤们的榜样作用真正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深处,使其在日常“修身”、“处事”、“接物”中得以实践,使之习惯成自然。

其次,书院还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拓展知识、磨砺意志,真正做到投身于社会,将自己所学应用于“治国平天下”之中。

三、古代书院“育人理念”对当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传统的书院制度虽然最终让位于现代学校教育,但传统书院的教育精华、育人理念则以不同方式被现代学校教育所吸收和利用。如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正是急需人才而又人才辈出的时代,对书院优秀育人理念的吸收与继承,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注重学生道德修养建设,培养具有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新型人才

古代书院十分重视学生德行操守的培养,要求学生先学做人,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这对当今高校教育工作有着重大的启示。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更多的关注是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而高校中辅导员老师则是学生们接触最多,也是受影响最多的教师队伍。因此,辅导员老师应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建设,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思想状况,而且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加强学生的道德建设。如组织学生通过聆听讲座、现场参观等方式学习新时期先进人物的英雄事迹。带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到孤儿院、养老院等场所奉献爱心,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真正的爱与关怀[5]。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遵守公德、爱护环境等处入手,让学生时时将道德准则作为行事的首要标准,使高校的德育建设立足于学生自身,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新型人才。

2.实施人文关怀,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

古代书院的师长们都在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因此,在当代高等教育中,辅导员应对学生多加以人文关怀,与专业课老师随时沟通、密切合作,注意观察学生,对于富有个性、敢于提出自己观点的学生加以鼓励,并正确引导,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投身实践,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性学习”,让学生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在一种乐于学习的状态中不断提高自身,从而成为富有创新性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3.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代书院师生关系的一大特色也是非常值得今天学习的便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古代知名书院的师长,都是名满天下的名师宿儒,不仅学术上成就非凡,而且也都具有高尚的品德,能够尊重热爱学生,以学识渊博和气节高尚来感染学生,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因此,在当今高校中,辅导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不论是学识上还是品德上,都要不断丰富提高,并且要转换观念,建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打破家长式的管理方法,摒弃批评指责强迫的教育方式,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己管理自己的空间,以自身高尚的情操,伟大的人格来感染教化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

[1]朱汉民.中国书院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83.

[2]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84.

[3]周景春,朱兴涛.中国书院的教育理念及其现代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3):39-44.

[4]邓洪波,陈谷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619.

[5]侯爽.工业文化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98-99.

猜你喜欢
书院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朵云书院黄岩店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白鹿洞书院记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