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没有什么神秘”
——毛泽东的军事智慧学习笔记

2014-04-04 21:32彭兴华陈佳丽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革命战争人民出版社军事

彭兴华,陈佳丽

(1.沈阳大学 文化传媒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2.辽宁大学 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历史上,毛泽东的军事天才都是无与伦比的。他既非出身军人世家,也没多少行伍经历,更没跨进过军校大门。但在波谲云诡的军事生涯中,却总能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诚如有论者写到的,毛泽东的军事智慧,如一张铮亮的思想之犁,在刀耕火种的战争土地上,播撒出一路缤纷的花雨。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他非凡的军事智慧?从毛泽东身上,我们又能学到些什么呢?

一、吸收中国传统兵法之精华

毛泽东善于融会贯通,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里面汲取丰富的养料,并幽默诙谐地运用于自己的著述、演讲和谈话之中。而引用古人典籍来阐明当前革命战争应汲取的经验教训,在其著述中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他指出“应当认识,历史上黄巢、李闯式的流寇主义,已为今日的环境所不许可”[1]94,从而说明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又如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引用《汉书》记载的“后发制人”战术,说明有时不妨先退让一步,借机发现破绽以更好地制服对方。他还用《水浒传》中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比武制胜的故事,来印证进与退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说明革命战争中退却与进攻的军事辩证法[2]13。再如在名篇《矛盾论》中,引用唐朝宰相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观点,批判片面性的错误,并以《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故事,说明从调查情况入手、全面掌握情况的重要性。还如在《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中,引用宋朝朱熹在《中庸》第十三章注文中所说的“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说明革命的两面策略,进而引申出用“以打对打,以拉对拉”[3]的革命两手,来对付国民党“既抗日又反共”的“一打一拉”政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据统计,在《毛泽东选集》四卷中,运用成语典故等就有110多处,其中军事方面的占了极大多数[2]14。

在谈话中用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特别是军事题材的故事或语言来阐释精深的革命道理,也是毛泽东军事思考的重要特色。比如1939年7月7日在华北联合大学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就谈到姜子牙下山的故事,并借此勉励学生们上前线。他说:当年姜太公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打神鞭等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4]。又如用《西游记》来讲解“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他说:唐僧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认识不了。猪八戒有许多缺点,但有一个优点,就是艰苦,臭柿胡同就是他拱开的。孙猴子很灵活,很机动,但最大的缺点是方向不坚定,三心二意。毛泽东还特别提到那匹白龙马,它不图名,不为利,埋头苦干,把唐僧一直驮到西天,把经取了回来,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值得我们效法。毛泽东还谈到了《三国演义》。他说,看三国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还要看组织。刘备等都是北方人,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很好的根据地。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搞好团结的重要性。他还说:“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5]。

毛泽东也精通史籍,善于从中借鉴历史经验。他一再指示大家读《二十四史》,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看《三国志》中的《郭嘉传》,因为说话办事须“多思”“多谋”,这样才能“善断”。又如“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方针,则是基于朱元璋听取池州学者朱升关于“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制定了正确的方略,从而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的史实而提出的。

《孙子兵法》亦不容忽视。青少年时代他就对书中的部分内容有所了解。1936年9月,毛泽东致电正在西安和张学良搞统战工作的刘鼎,要他买一批军事理论书籍,“中国古代兵法书如《孙子》等也买一点”[6]。而在同年12月写成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孙子兵法》是被引用和阐发内容最多的一部军事著作。如“知彼知己,百战百胜”“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毛泽东在引用时都根据革命形势和个人理解,增加和丰富了新的内容。

二、借鉴人类优秀军事文明之成果

毛泽东还善于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帮助自己科学地进行军事思考。青年时期他就 “看了不少外国战争的书”,同时“也学了一些外国历史和地理”。在一篇讲美国革命的文章里,谈到“‘经过八年苦战’,华盛顿获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他的国家”。在一部叫做《世界英杰传》的书里,则读到了拿破仑等[7]。毛泽东对这些人物钦佩不已:“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高丽、印度的覆辙。”[8]

真正比较系统地学习研究西方军事理论著作,是在毛泽东带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中国革命战争形势的发展,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使他需要阅读这方面的论著。他后来多次在不同场合说过,在懂得马克思主义之后,还需要补学一点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需要读一点反面的东西;如果不懂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就不巩固。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引用了1812年俄军面对50万法军进攻的战例。当时俄国“避免决战,执行了勇敢的退却,战胜了威震一时的拿破仑”,由此深刻地说明了在不利条件下暂时放弃国土、战略要点,以避免不利决战的道理。结合国民党当局在抗战指导上的错误战例,毛泽东批评了那种视战争为赌博的“有进无退”的拼命主义,提出“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坚决地进行决战,一切无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避免决战,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应根本避免”[9],进而引申出必须“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的战争指导原则。

学习国外经验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据记载,毛泽东是从1938年3月18日起,开始读这本书的[10]。他不但自己读,还经常组织研究讨论。他说:“克劳塞维茨的作战指挥实践不多,但集中兵力问题讲得好。拿破仑用兵重要的一条也是集中兵力。我们以少胜多也是在战术上集中比敌人多5倍到10倍的兵力。当然,这里也有个政治问题。我们是正义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援。凡是非正义战争就不得不分兵把口。”[11]

1949年以后,毛泽东也多次谈到,他研究过《战争论》。比如1960年同英国首相蒙哥马利元帅谈话时说,你读过克劳塞维茨的书,我也读过。1975年秋会见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时说:“克劳塞维茨曾讲过很有道理的话……”还在1957年1月,毛泽东就批评过下面这种错误观点:“否定德国的军事学,说德国人打了败仗,那个军事学也用不得了,克劳塞维茨的书也不应当读了”。当时由苏联编写的、反映斯大林观点的《简明哲学辞典》提出,战争与和平这两种社会现象不能是同一的。毛泽东明确指出这是根本错误的,因为“和平时期的斗争是政治,战争也是政治,但用的是特殊手段。战争与和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平时期不酝酿战争,为什么突然来一个战争?战争中间不酝酿和平,为什么突然来一个和平?”[12]

《战争论》对毛泽东的军事思考确实有影响。不过他对这些外国军事家们所阐述的军事观点也不是机械照搬,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是吸取其合理的成分,批判地继承,并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加以改造和发展,从而创造出新的、更高的军事智慧[13]。所以,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吸收西方军事学术思想科学成分的同时,毛泽东也对其中颇有学术价值,但又不尽完善或欠正确的命题,又给予批判地改造,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比如他深化和丰富了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与政治相互关系的观点,提出“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这一新论断,从而丰富了马列主义关于战争与政治相互关系的学说[9]480。

三、革命战争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军事家,并不完全是因为他读了多少兵书,借鉴了多少国外理论,更主要的还是他长期领导革命战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用科学方法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概括。读《新五代史》时,他写过这样的批注:“兵书多坏事,少读为佳。略通可以,多则无益有害。”[14]因为刘郡精通《六韬》,仍然打了败仗;而刘仁赡略通兵书,也不失为一位好的将领。可以说,这既是毛泽东读史的偶感,更是他本人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经验体会之一。1959年会见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时,他就说过:“正是这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打败了蒋介石的黄埔之花。”[15]1965年12月在杭州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更直截了当地说: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不能打仗。黄埔军校只学几个月,出来的人就能打仗。我们的元帅、将军,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的。我本来也没有读过军事书。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书上都讲过打仗;可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也没有了。“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战争形势,分析具体情况”[16]。

毛泽东并非不注重读书或学习理论,而是强调要“以研究思想方法论为主”[17]。在多年的革命战争中,他从来不把理论当教条,而是当作进一步检验实践的方法。结合亲身经历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历次反“围剿”的经验和教训,他清醒而敏锐地认识到:“不从具体的现实出发,而从空虚的理论命题出发,李立三主义和后来的军事冒险主义与军事保守主义都犯过此错误,不但不是辩证法,而且不是唯物论”[18]。

翻开毛泽东的军事著述,对照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发展,很难不为他在预见战争进程时的英明推断所折服。比如大革命失败后不久,党内外不少人发生了动摇。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指出,现在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19]102。他并断言,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结果历史用事实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毛泽东为什么能准确推断历史的发展、科学地预见战争的进程?难道他真有一双明察一切的慧眼,是“未卜先知”的天才?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诚如他自己所说:“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19]106。任何高明的军事家也不可能造出一本战争的“流年”来。而毛泽东之所以能看得准,不外是他娴熟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分析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对“未来之事”做出逻辑推论的结果。

四、仍具指导意义的军事智慧

国民党高级将领范汉杰曾慨叹:毛泽东指挥的解放军“神机妙算”[20]。其实正如杨得志将军所说:毛泽东“神”在哪里呢?就在于他从根本上打破了视战争如神物的观念,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了战争的客观规律[21]。这一点,毛泽东自己也有精到概述。他说:“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22]具体到他本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并不是教条地学习,而更重视从中国实际出发,即用马列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

毛泽东多次说过:打仗没有什么神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么战略战术,无非就这四句话。寥寥数语,几乎可以诠释整个中国革命战争史。毛泽东的军事智慧可以说是他智慧光芒的极致之一,从而使战争在他手中变成了艺术。这令许多人着迷和赞叹。或许有人会说,毛泽东的军事思考确实很好,但在新形势下已经过时。其实不然,有些方面至今仍适用。比如他特别强调军队的政治任务,反对军事与政治的分离,特别是单纯军事或者单纯政治的思想。他曾指出:“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否则就“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1]86又如:“革命单搞军事不行……重要的是政治、根据地、人民群众、党、统战工作,只有会做政治工作的人才会打仗,不懂政治的人就不会打仗。”[23]这反映了毛泽东并不是机械地将“军事”与“政治”进行一对一的分析,而是将整个军事现状和实践的各方面要素,放在中国政治的历史和现实中加以系统分析。这一点,在今天更具现实意义。

[1]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M]∥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刘庭华.毛泽东军事思想史论丛[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3] 毛泽东.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M]∥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82.

[4] 成仿吾.战火中的大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75-76.

[5] 毛泽东.共青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M]∥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85.

[6] 毛泽东年谱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587.

[7] 毛泽东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

[8] 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26.

[9] 毛泽东.论持久战[M].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06.

[10]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282-283.

[11] 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514.

[12]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M]∥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48.

[13] 王宪志.毛泽东军事思想[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2:21.

[14] 张树德.毛泽东与中国古典军事典籍[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152-153.

[15]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难忘的三次长谈[M]∥于俊道,李捷.毛泽东交往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15.

[16] 董志新.毛泽东读水浒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57.

[17] 毛泽东.致中央研究组及高级研究组[M]∥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89.

[18]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9.

[19]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M]∥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0] 王永盛.毛泽东的军事艺术[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112-113.

[21] 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学木论文集[C].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18.

[22]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M]∥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2.

[23] 毛泽东.革命单搞军事不行[M]∥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33:397.

猜你喜欢
革命战争人民出版社军事
革命战争年代的清华地下党员名单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缅怀革命战争时期我的几位好领导
抉择
人民出版社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