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210006)倪玉丹
PICC置管术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活动不受限制,保留时间长以及减轻护士工作量等的优点[1]。但是PICC置管术也是一项有创技术,若处理不当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置管失败、静脉炎、导管堵塞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选取行PICC置管术的肠癌患者60例,总结肠癌患者行PICC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肠癌患者行PICC置管术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最短置管时间143d,最长置管时间250d,平均212d。
1.2 方法与结果 全组患者常规选择上臂外周静脉穿刺,14例患者采取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46例采取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留置导管期间无血栓形成、导管堵塞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2例患者出现静脉炎,3例出现穿刺点发红、有少量渗出,经护理措施后症状缓解。
2.1 置管前评估 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对该项治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准备程度,使患者及其家属足够了解PICC置管应用的目的、意义以及价格,交代患者配合注意事项,做好个人卫生处置;评估病人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协助作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出凝血时间等。
2.2 置管时注意事项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选择血管,首选贵要静脉。按照人体解剖学,贵要静脉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粗,静脉瓣较少,利于送管[2]。置管前严格做好穿刺部位消毒,先用酒精清洁脱脂三遍,再用聚维酮碘消毒三遍,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逆时针方向交叉消毒穿刺侧肩关节以下腕关节以上整个上肢,注意让两种消毒剂自然干燥。穿刺时以15~30度角进针皮下潜行少许再进行穿刺,送管时注意分散患者注意力,避免过度紧张影响送管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置管完成后再次消毒穿刺点并用3M透明敷贴加压貼敷;置管后行X光胸片行导管定位作为置管深度的客观依据。
2.3 预防感染 PICC导管留置期间应加强巡视,给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选择固定性、透气性好、皮肤过敏反应小、便于观察的透明敷料进行导管的固定。每周更换1次,且在需要更换时进行及时更换,如出汗、渗血、渗液、敷贴脱落应及时更换,贴敷贴时应机动变换敷贴的贴法,以避开皮肤破损处。
2.4 预防导管堵塞 输液前应抽取回血,并用0.9%NS20ml脉冲式冲管,输液后均采用肝素钠稀释液5~lOml(25U/m1)脉冲式封管法进行封管,化疗间歇期每周换药一次,每次换药均要用肝素稀释液冲管。输液前如抽不到回血应适当调整导管的位置,不宜用力推注液体,可注5~lOml(125U/m1)肝素钠稀释液,夹管20min进行溶栓,复通后再进行以上(回抽血一封管)的处理,待栓子溶解后再输液。
2.5 加强PICC置管的质量管理 发放导管维护手册,使得患者及其家属了解PICC导管维护相关知识。记录置管时的各类信息包括导管型号、置管者、置管时间、部位、长度、臂围等以及每次维护导管时的具体情况。组织护理人员相互学习、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导管维护意识,发挥PICC导管的优势。
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3][4]。但在留置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而影响治疗,因而需要对于护士的规范化护理、PICC导管的质量监控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说不仅需要我们熟练地掌握穿刺技术的应用,还要熟知在置管过程及可能出现并发症的控制和处理。对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护理,我们的体会是,要发挥其优势,关键在于护士的规范化护理及导管的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