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
(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
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文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高校的校园生态环境是培养人的“第一印象”,“环境影响人”的作用对正处于青春阶段的大学生尤为重要,他们的各种观念正在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2010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联合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几年来,该院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校园生态建筑景观彰显生态文化教育的硬实力.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有大气脱俗的蝴蝶泉生态休闲广场,蕴涵中国道家生态哲学与儒家治学理念,亭台楼阁无一不展示出生态校园的奇美之境.校内大量秀美、典雅、精致的生态文化广场、人文景观,均由学院师生自己动手规划设计与建造.该校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湖南省科普基地、湖南省林业科普基地、林业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单位、湖南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点、湖南农业外援科技人员英语培训基地、湖南省林业系统职工培训基地.
优质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景观的科技内涵. 该校拥有多达120 科481 种植物资源,含97 种珍稀植物、育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竹柏等18 000 余株,栽种古老热带植物银海枣多株,还有珍贵树种红豆杉、摇钱树、金钱松、紫薇等,其中不少树龄高达百年.为实现绿色育人的效果,还建有才子桂花园、青年友谊林、樱花园等主题园区. 多样化的绿色校园让校园如植物园一般风景优美,还充满了专业与科技的美感,用丰富的教学实训资源丰富了理论课堂的不足,借助优质的综合实训场所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优美的校园环境吸引了大量侯鸟的驻足,大雁的停回、白鹭的遨游,让师生生活在一片祥和的自然美景中.该院还成立了辐射整个湘南地区的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用最专业的力量,救治、收养各种野生动物. 目前,该院拥有各级各类实习实训基地520 余个,校内实训基地面积达27 万m2;生物园艺方向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园艺技术实习实训基地是我省级重点实训基地. 学院打造了集技能培养、生态文化教育相协调、各种育人手法相配合的职业教育环境,建设了种植、养殖特色产学研示范基地;还拥有湖南森林旅游资源全景中心,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该院还因地制宜,规划了六大生态园区:科研教学区、体育活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游憩休闲区、生态科普区. 走进这所湖南最美高职院校,师生员工生活在如公园般怡人的环境,学生身处开放的生态文化教育平台,身边随处可以进行植物识别、景点导游、园林设计、酒店管理等各种专业课程的第二课堂实践. 该院还有常态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工作队伍——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生态文化教育日常事务的管理,还专门建立了生态文化道德教育宣教库,并分设植物标本展示库、中国生态旅游资源库、湖南生态物种资源库;清理现有物种名录,统一组织挂牌;建立生态、科普教育的展室、图片橱窗、宣传栏、创建标牌、标语、生态科普园包括才子桂花园、葡萄园、杨树园、油茶园、樱花园的设置. 对学校现有地名进行清理并统一命名,树指示牌;建立生态文化教育网站和基地空间建设. 建立生态文化教育图书库,在分析、遴选已有图书基础上,补充一批与生态文化教育相关的书籍. 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生态文化教育,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科研是实施生态文化教育工作的保障.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正、副教授300 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22 人;其中3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 人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 人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2 人为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1 人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6 人为教育部农林类专业教指委专家、1 人为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1 人为湖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 人为湖南省优秀教师、3 人为湖南省121 人才工程人选、6人为省级专业带头人,还有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7 名等优质师资.该院园林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团队成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园林技术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森林生态旅游等与生态文化相关的专业均为省级教学团队.这支队伍极大地支撑了生态校园的建设.
生态文化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和考试,而是理论与实际最实在的结合体. 在农林类高校中推广生态文化教育,首先因为其具有专业的科学精神和理论支撑,其次是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行业也与生态文化紧密相联,学生有明确的内需力,只要学校提供合适的土壤,创造外部推动力,生态文化是很容易在大学生心中枝繁叶茂的.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不仅高度重视第一课堂中的生态文化教育,近半个世纪的生态文化积淀,强大的教研队伍为学院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充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 建立了以生态文明教育为核心的办学模式和特色专业群. 园林技术、畜牧兽医是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森林生态旅游、室内设计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是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畜牧兽医、园林技术是湖南省级精品专业;拥有国家级、省级与院级实训基地5个,衡山科技示范园为我院永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园林技术为代表的环境美化特色专业群、以畜牧兽医为代表的服务“三农”特色专业群、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代表的绿色旅游服务特色专业群、以室内设计技术为代表的优化人居环境特色专业群成为靓丽的生态文化专业名片.
自2010年以来,已经构建校园生态文化教育教学体系.该院将生态文化教育列为必修课和社会实践项目,设计课程计划,建立了一个目标明确、逐步提升、针对性较强、完整的大学生生态文化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不仅包括专门的生态文化指导课程,还将生态文化教育的指导工作与其他一些课程相结合,在其他课程中渗透生态文化教育的内容,形成全院育人的良好氛围. 还坚持延伸生态文化教育,思政课程中增加生态文化知识,每学期还进行4个学时的生态文化教育基础知识讲座,为学生生态道德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生态文化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突出表现是有效地弥补了第一课堂的局限. 该校目前生态文化类学生社团七个,建设有生态文化特色教育工作室一个,还拥有专业的茶文化表演队,生态文化类学生社团的活动质量和参与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进入发展的佳期,在团组织的指导下,生态文化类社团积极地完善团队组织建设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了生态文化社团内涵建设质的飞跃,是绿色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活跃的7个生态文化类社团分别是:FLOW(福乐)青年生态文化协会、萤星环保协会、宠物家园、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湘江母亲河协会、青年志愿者中心生态保护工作室等,直接参与的学生人数4 000 多人,占全校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第二课堂的生态文化教育与社团活动息息相关,社团的身影广泛出现在科研的成绩单里. 该院以教授带领社团学生申报的湖南省高校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生态文明校园》于2010年11月成功立项.《强化生态文明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生态文化》获湖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并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胜奖;《构建青年志愿者绿色服务体系,以雷锋精神引领生态文明教育》成功立项为2012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中国绿色时报》以《撑起生态文明教育一片天》为题对该院生态文化学生社团的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这是对第二课堂的生态文化教育有效传播与推广. 在该院院长陈剑旄教授的亲自领衔主持下,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成果有了质的飞跃,《构建农林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文化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第五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构建“三节一讲台”文化育人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荣获“第十届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生态社团是学生的自组织,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这种动力来源于学生自身对生态文化的接受,因此是源源不断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还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使一大群有同样兴趣的学生自发结社,积极投入活动中去. 社团就是学生自助式成长的优质平台.
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促使学生践行环保理念,生态类学生社团利用不同节点,举办大型环保签名活动,开展了“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礼貌用语、环保标语张贴活动.并以南岳为实践基地,将其旅游环保成果转换成生态文化教育成果,组织社团成员参观学习后,发动各班召开了“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和谐统一”的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萤星环保协会受邀参加衡阳市十万乔木进衡阳植树活动.每年的“3·12”植树节植树活动,撒播生态文明的种子,社团的同学们自发组织;毕业生离校期间,广泛开展“一个寝室一棵树,生态纪念留母校”;新生入学之际开展“一个班级一片林,校园绿化我先行”等群众性“爱绿、护绿”行动.“地球一小时”、“世界水日”、“生态文化三下乡”等大型环保图片展览和签名、生态文明知识问答比赛等社团活动悉数登场,影响广泛.
学生生态社团注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意识.基于这样优质的生态文化教育基础,可以与周边中小学校签订协议,有计划的组织中小学生来校参观、培训,接受生态文化教育. 我们的社团足迹遍布三湘大地,例如在耒阳市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开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教育活动,并将其建成为我院学生生态农业和生态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各生态文化主题社团还注意在重大理论活动中注重渗透生态文化教育的实践. 读者协会积极组织三湘读书月“的生态校园”征文比赛活动和生态文明知识讲座;各社团纷纷推出主打生态教育项目:“生态与文明”征文比赛、“FLOW(福乐)”青年辩论赛、“生态文明从我做起”演讲比赛、“清理校园牛皮癣”、以旧书旧报、废瓶等可回收物品换取环保袋等环保物品的“以废换绿”大型绿色活动、“我为校园洗洗脸”活动和“6·5世界环保日”主题宣传活动为校园生态文化教育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拓展作用.
当代大学生在生态文化素质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主要表现为:环境意识淡薄,环境知识欠缺,重大生态问题的冷漠意识和缺位,“知行背离”现象严重以及生态责任意识较为被动,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等. 在高校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态文化教育,有效提升大学生生态文化素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要着力从思想意识和观念形态上,加强大学生生态文化教育.
生态社团能帮助学生在第二课堂教育中了解我国生态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生态道德的现状.通过社团的力量,还能帮助同伴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生态道德观,培养更多理性的生态人.
总之,高校的生态文化教育要特别重视学生社团在中间起到的积极作用,重视学生的内驱力培养与保护,鼓励学生自助式成长的新模式,以社团的凝聚力吸引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觉投入维护生态的阵营中并长期践行.
[1]陈剑旄,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基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办学个案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