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秀,尹钟敏
(乌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内蒙古乌海016000)
随着乌海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清静优雅的生活环境的渴望,使得环境噪声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拟以2011年乌海市城区环境噪声监测统计数据为基础,力图找出乌海市噪声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对策。
乌海由原巴盟的乌达市、伊盟的海勃湾市合并成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东经106.36°~107.05°,北纬39.15°~39.52°。东与伊克昭盟、西与阿拉善盟、北与巴彦淖尔盟接壤,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土地总面积1754km2。
为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依据GB-T15190-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将乌海市各类区域环境做了划分。
(1)海勃湾区
Ⅰ类标准适用区划分为6片,Ⅱ类标准适用区划分为4片,Ⅲ类标准适用区划分为3片。
Ⅰ类区:
Y-1海勃湾区城区北环路 (养殖小区路)南至蒙华泰热电厂西墙、双拥街以北;
Y-2海勃湾区蒙华泰热电厂南墙至海北大街;
Y-3海北大街以南至千里山大街;
Y-4千里山大街到桌子山大街;
Y-5桌子山大街至海达街;
Y-6滨河区至110国道西。
Ⅱ类区:
E-1 110国道东至包兰乌海站西侧;
E-2包兰乌海站至建设路西;
E-3北至千里山大街,南至桌子山大街,西至建设北路,东至沃野路;
E-4千里山镇。
Ⅲ类区:
S-1北至海达街,南至华西焦化厂南;
S-2原654三厂厂区及周围地段;
S-3千里山工业区。
(2)海南区
Ⅰ类标准适用区划分为2片,Ⅱ类标准适用区划分为3片,Ⅲ类标准适用区划分为3片。
Ⅰ类区:
Y-1东风街至公乌素街北,西至海拉公路,东至区中,包括宜民小区及区中学;
Y-2巴音陶亥乡政府所在地。
Ⅱ类区:
E-1东风街以北至拉僧庙街,西至海拉公路,东至东山路;
E-2公乌素街南至海南城区防护林林区项目区,西至海拉公路;
E-3公乌素镇、拉僧庙镇、老石旦镇。
Ⅲ类区:
S-1海拉公路西侧至海公线东侧的工业区;
S-2拉僧庙街北预留工业用地及海南焦化厂;
S-3西来峰工业区、公乌素工业区、拉僧庙化工工业区、老石旦工业区。
(3)乌达区
Ⅰ类标准适用区划分为2片,Ⅱ类标准适用区划分为2片,Ⅲ类标准适用区划分为4片。
Ⅰ类区:
Y-1巴音赛街北,东至滨海小区,北至乌达矿物局一中,西至乌达矿物局铁路专用线;
Y-2巴音赛街以南东至110国道,西至铁路专用线的三角形区域;
Y-3乌兰乡。
Ⅱ类区:
E-1乌达矿物局铁路专用线以西,五虎山居住商业混合区;
E-1苏海图、梁家沟居民商业混合区。
Ⅲ类区:
S-1经乌达区的100国道的东侧包括草酸厂、乌达电厂、华电乌达热电;
S-2乌达经济开发区;
S-3五虎山矿区 (不包括居民区);
S-4苏海图矿区 (包括矸电厂)。
(4)工业区适用三类区标准
(5)农业区适用一类区标准
在区域噪声监测中采用网格布点法,所布设的监测点位采用400m×400m的等距离网格,测点选在网格中心。总计布设点位约314个,满足>100个测点的要求,其中海勃湾区222个点位,乌达区65个点位,海南区27个点位。
对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的城区面积分布状况的测定显示,声级分布在36~75 dB(A)的城区面积为56.97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82.0%。
海勃湾区昼间和夜间36~40 dB(A)覆盖面积为0.32 km2和7.84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0.9%和22.1%;41~45 dB(A)覆盖面积分别为7.36 km2和14.88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20.7%和41.9%;46~50 dB(A)覆盖面积为15.04 km2和9.12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42.3%和25.7%;51~55 dB(A)覆盖面积为7.68 km2和2.08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21.6%和5.9%;56~60 dB(A)覆盖面积为3.2 km2和1.12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9%和3.2%;61~65 dB(A)覆盖面积分别为1.44 km2和0.32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4.05%和0.9%;66~70 dB(A)覆盖面积分别为0.32 km2和0.16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0.9%和0.4%;71~75 dB(A)覆盖面积分别为0.16 km2和0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0.45%和0%。
海南区昼间和夜间36~40 dB(A)覆盖面积分别为0 km2和0.64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0%和0.15%;41~45 dB(A)覆盖面积分别为0.32 km2和3.04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7.4%和0.70%;46~50 dB(A)覆盖面积分别为2.08 km2和0.48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48.1%和0.11%;51~55 dB(A)覆盖面积分别0.16 km2和0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40.7%和0.04%;56~60 dB(A)覆盖面积分别为3.2 km2和1.12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3.7%和0%。
乌达区昼间和夜间36~40 dB(A)覆盖面积分别为0 km2和0.96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0%和9.2%;41~45 dB(A)覆盖面积分别为0.8 km2和 9.44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 7.7%和90.8%;46~50 dB(A)覆盖面积分别为4 km2和0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38.5%和0%;51~55 dB(A)覆盖面积分别为5.6 km2和0 km2,占网格覆盖面积的53.8%和0%。
三城区大部分地区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
对2011年乌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海勃湾区、海南区、乌达区三区一类区昼间均值分别为 51.3dB、51.9dB、51.2dB,夜 间 均 值 分 别 为 41.5dB、42.9dB、42.5dB,符合一类区昼间标准限值55 dB和夜间标准限值45 dB要求;二类区昼间均值分别为51.7dB、57.6dB、54.0dB,夜间均值分别为43.2dB、49.3dB、48.3dB,符合二类区昼间标准限值60dB和夜间标准限值50dB要求;三类区只有海勃湾区和海南区存在,两地昼间均值分别为51.8dB、62.7dB,夜 间 均 值 分 别 为 43.4dB、53.4dB,符合三类区昼间标准限值65dB和夜间标准限值55dB要求;四类区只有乌达区存在,昼夜间的均值分别为62.7dB、53.4dB,符合四类区昼夜间标准限值70dB和60dB要求。
综上,乌海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上符合标准要求。
乌海市城区环境噪声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在“十二五”期间,随着环保意识增强,城市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的完善,城市绿化的加强,海勃湾区园林城市创建,乌海市环境噪声应能保持现在的良好水平或更好。
[1]肖洪亮.噪声控制技术 (第一版)[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2]李耀中.噪声控制技术 (第一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张世森.环境监测技术 (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陈彩萍.工程制图 (第一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