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投票带来了什么?
——Tiebout模型的文献评述

2014-04-04 15:42胡玉敏踪家锋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资本化税收竞争

胡玉敏,踪家锋

(天津城建大学 科技处,天津 300384)

用脚投票带来了什么?
——Tiebout模型的文献评述

胡玉敏,踪家锋

(天津城建大学 科技处,天津 300384)

Tiebout(1956)提出了著名的用脚投票的命题,开启了地方公共经济学研究序幕,也成为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参考系。从Tiebout模型的提出、资本化问题、学校选择、社区的均质化、税收竞争等方面考察和评述了Tiebout模型的发展。实证研究的基本结论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不同程度地资本化在当地住宅中;人们对高质量学校的需求,导致学区住房价格升高;社区均质化研究趋势是早先从专注于社区的均质化到现在的居住分割,从影响人们迁移的税收—支出套餐演进到环境—就业机会套餐,从验证居住区分割到分析这种分割的原因与影响。此外,还分析了Tiebout模型引致的税收竞争与政府竞争理论的发展,这也是Tiebout模型研究的重要部分。

Tiebout模型;用脚投票;综述

一、 Tiebout模型的提出

1924年Tiebout出生于纽约的格林威治,1942年进入卫斯理大学,1950年完成他的硕士学业,1954年获得博士学位。 1956年,他在美国的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任教期间于《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一个关于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以其开创性的研究和大胆的论证,提出了用脚投票可以解决公共物品的有效配置问题的命题,开启了地方公共经济学研究和地方公共物品研究的序幕,是地方政府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也成为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参考系[1]。Tiebout选择现在已经拓展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其本身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Tiebout(1956)是回应Musgrave(1939)和 Samuelson(1954)对于公共物品配置的,后者认为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不同,由于存在着搭便车等问题,不能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最优配置问题。Tiebout(1956)提出消费者—投票者用脚投票选择社区(每个社区都有一个税收与公共物品组合套餐),可以起到类似于市场机制的作用。

Tiebout(1956)提出了7条假设:消费者—投票者自由选择自己偏好的社区;消费者—投票者对社区的收入支出拥有完全信息,社区数量足够多,没有就业限制,每个消费者均靠利息收入生活,社区之间没外部性,每个社区在没有达到最优规模前追求最优社区。有学者注意到只有在很严格的条件下,Tiebout均衡才存在,而在社区数量相对少的时候,由于没有市场机制来协调个人的区位决策,迁移均衡可能是无效率的。假如收入税作为提供地方公共物品的来源,那么可能社区间没有均衡配置,因为没有人有激励迁移到其他社区,而且只有在是公共服务而不是公共物品才成立;社区数量与消费者类型相匹配(match);利润最大化政府,均衡时利润为零;社区之间自由贸易的前提下均衡才存在(Bewley,1981)。但是,理论假设对于科学研究是必要的,没有一个社会科学的理论是完美的,Tiebout的用脚投票需要理论发展和实证检验。

本文从Tiebout模型的提出、税收—支出资本化问题、社区的均质化、学校选择、税收竞争等方面考察和评述了Tiebout模型发展,为全面认识用脚投票的效应提供了借鉴。

二、税收—支出的资本化

对Tiebout模型的经验研究最早开始于政府支出和税收的资本化问题。它的逻辑是人们用脚投票选择一个社区,则导致该社区的财产需求增加,价格或价值上升,而选择一个社区的实质是选择社区的税收—公共支出组合套餐,那么资产价格的上升就必然受组合套餐作用的影响。早期的Oates(1969),King(1977),Reinhard(1981),Dusansky(1981),Ihlanfelt和Jackson(1982),Lea(1982),Goodman(1983)和Yinger等(1988)都研究了支出或财产税的资本化问题[2-5]。最著名的研究是Oates(1969)开创的,他利用特征定价法(hedonic regression)研究地方财产税收和地方财政支出对财产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财产税与财产价值有负的效应,而地方财政支出对财产价值有正的影响,收入或支出资本化进入了财产价值中,学校较好和税率较低的社区住房价值更高。

King(1977)利用New Haven地区1967年—1969年1 892个观察样本研究税收的资本化问题,他不是采用房屋的中位数价值而是采用房屋的销售价格来作为评价目标,研究发现税收的资本化率为18%[3]。Rosen(1982)研究洛杉矶地区1978年—1979年房屋价值变化,发现税收的资本化率为22%[6]。Palmon和Smith(1998)研究Houston地区的税收资本化问题,他们的被解释变量是对数化的房屋销售价格,而主要解释变量是城市公用地区的税率,研究发现税收资本化率约为62%[7]。De Bartolome和Rosenthal(1999)研究1985年—1989年美国的税收资本化问题,他们发现会有32%~42%的税收会资本化到住房价格中[8]。但此类研究也存在改进的空间,Goldstein和Pauly(1981)就指出大多数实证研究都忽略了选择进入社区的效应。

Hoyt和 Garen(2005)总结了此类资本化的研究,他们将资本化分成辖区内的资本化与辖区之间的资本化。他们发现辖区内资本化率的变化很大,从没有资本化到资本化达到127%。利用宏观数据进行研究得出的资本化平均为53%,而利用微观数据进行的研究得出的资本化率明显低于宏观数据的结果,其平均为25%。同样对辖区间的资本化基本是利用微观数据进行研究,资本化在40%~66%之间[9]。

三、社区均质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通过用脚投票选择自己适合的社区,那么合乎逻辑的推理是对社区偏好相同的人聚居在同一个社区,亦即社区的均质化。经验上证明社区的均质化是Tiebout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趋势是早先从专注于社区的均质化到现在的居住分割,从影响人们迁移的税收—支出套餐演进到环境—就业机会套餐,从验证居住区分割到分析这种分割的原因与影响。

Heikkila(1996)利用1990年的洛杉矶县的人口数据研究发现城镇边界对城市规模、房屋类型、经济等级和种族划分等方面的影响显著,一个城镇实际上就是一个Tiebout俱乐部[10]。

显效:血管弹性好,无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有效:血管弹性较好,为1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无效:血管弹性差,为2级、3级、4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两组均于完成3个疗程后评价。

Rhode和Strumpf(2003)利用1870年—1990年美国城镇(municipalities)、1870年—1990年所有Boston地区的城镇和1850年—1990年所有美国县的数据通过构造非相似性指数(dissimilarity index)来研究长期Tiebout效应[11],他们没有发现明显的证据显示Tiebout机制起主导作用,150年间美国社区之间变得越来越相似,比如黑人在1870年—1990年间相异性指数值从0.72降到0.57。这种现象他们认为其他因素已经超过Tiebout因素起的作用,人们的迁移可能不只是寻求地方公共物品与税收的组合套餐,还包括高的就业机会等因素。

Banzhaf 和Walsh(2008)发现人们用脚投票追求环境质量,迁移到自然环境良好的地方去。他们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预测当公共物品的外生边际增加时一个社区的人口密度会相应增加。他们利用DID(difference-in-difference)实证模型研究化学毒物排放量的增加和减少前后对人口构成的变化效应,利用随机划定半英里范围的社区新方法,发现人们会用脚投票到环境好的社区,而且存在收入效应,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变差伴随着这个地区富裕家庭的减少而贫困家庭的相应增加[12]。

Münch(2011)研究了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人口迁移情况,发现生物多样性确实是吸引人们迁移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植被生态对各年龄组迁移都有吸引力,但敏感性有所不同,18岁~65岁劳动力更倾向于就业机会更多的城市,而需要抚养孩子的家庭则更倾向于高环境质量地区[13]。

Dawkins(2005)研究1980年—2005年间美国城市地区的地方政府碎片化(government fragmentation)与种族分割的联系,地方政府碎片化程度高意味着地方政府数量多,人们的Tiebout选择性强。Tiebout选择增加10%,则社区间的整体分割提高不到1%,而辖区间的分割则提高到4%~7%。用脚投票的选择对辖区分割的相对大的效应在于不仅将白人与黑人家庭分割在不同的区位,而且这些区位所能提供的地方公共物品是不同的,这种选择可能带来公共物品的不均衡化[14]。

应该指出,Tiebout模型没有生产部门,如果加入生产部门,即使存在劳动力的选择,在劳动力在生产中是互补的情况下,用脚投票也可能产生异质社区(Berglas和Pines,1981)[15]。而且对社区的定义不仅意味着数据的获得的难易,而且往往会影响研究的结论,有些研究将一个城市作为社区,而另一些研究可能将学区作为社区,还有的研究随机划定城市若干小范围地域作为社区(Epple等,2010)[16]。

四、 学校选择

学校选择是Tiebout选择近期研究的一个热点。学校选择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学区房贵,好的学校与高的社区房价相伴。学校选择的研究主要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好学校对社区财产价值有何影响;其二,除高质量的学校外,社区的哪些特性和消费者—投票者哪些特性也在影响人们的用脚投票行为。

对于第一个问题。Downes和Zabel(2002)合并了美国住房调查和Illinois学校报告卡数据,将每栋房产与其最近的学校相匹配来研究1987年—1991年芝加哥地区学校特性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他们发现平均每个学生支出与考试分数对房屋价值有相似的影响。不同于地区层面,在学校层面上个人选择住房时对学校的种族构成敏感。当人们选择住房时,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当前学校的测试成绩,而不是一所学校对社区同类学校的贡献程度[17]。

Gibbons和Machin(2003)第一次实证研究了英国小学绩效对房产价值的影响。平均而言,社区小学学生成绩提高1%,则社区房产价格提高0.67%。他们计算出小学学生成绩持续提升1%的价值达到每年平均每个学生90英镑。如果换算成资本化的价格则英国北部地区达到4 500英镑和大伦敦地区则为13 500英镑,以上皆为2000年的不变价[20]。

对于第二个问题。Hanushek等(2004)研究学生转学对学校质量的影响,他们发现转学对转学者与未转学者的影响是类似的,这种影响对于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族裔的学生尤为严重[21]。

Barrow(2002)研究华盛顿地区的住房选择问题,发现相对于没有孩子的家庭白人有孩子家庭更喜欢住在高SAT分数学校的地区,但这种情况随着收入、年龄、教育水平而有所变化,但基本趋势不变。有孩子的家庭愿意每年多花1 800美元而换取100SAT分的优势。而非洲裔家庭有所不同,有孩子家庭反而付出更少的比重[22]。

Brunner和Imazeki(2008)研究教育券的两种效应:同龄群体构成与房屋价值的改变,他们发现在不能用脚投票的情况下,同龄群体构成的潜在改变将激励高社会经济家庭支持教育券而低收入群体家庭反对教育券;相反房屋价值的潜在改变将为低收入家庭支持教育券而高社会经济家庭反对教育券提供激励。加州2000年的教育券的投票数据证实了此观点[23]。

当然,此类研究仍需改进的地方:其一基本都基于非随机样本,房地产价格指数的计算可能存在系统性的偏误;其二大家都控制住了社区内的影响因素,而有些研究对于社区之间的影响因素还缺乏考虑(Kiel和Zabel,1997)[24]。

五、税收竞争

Tiebout(1956)在完全知识、完全信息、居民完全流动、社区数量众多等假设条件下,将竞争限定为基于政府税收/服务组合的为争取居民的政府竞争,政府之间的竞争不但会产生生产效率,还会带来资源配置效率,居民用脚投票能起到市场机制的作用。总而言之,政府间竞争能提升政府质量。

Besley和Smart(2001)提出了两种方法可以驯服利维坦,一个是用手投票,一个是税收竞争,主要是通过用脚投票方式。他们假设政策制定者是利维坦,追求自身的收入最大化,而财政竞争正好可以对政策制定者形成有效的约束,从而提高了政府活动的经济效率。Oates和Schwab(1991)在完全知识,大量的社区,没有溢出效应的假设条件下,基于政府税收/服务组合的为争取居民的政府竞争,得出与Tiebout相似的结论,即生产有效率、配置有效率,而且财产税是受益税。McGuire(1991)基于政府税收/服务组合的为争取居民的政府竞争,发现生产有效率,无配置效率,政府将提供次优水平的公共服务或税收或二者都提供,而且流动性差的居民付税越多,高收入者将从选择性税收减免中获益。Wolkoff(1992)将政府间竞争基于经济发展补贴的为争取企业而进行的辖区间竞争,模型不涉及生产效率、配置效率或公平;模型力求解释一些看似非理性的经济发展政策,如对不流动性的企业提供补贴具有理性。Besley和Case(1995)研究了相邻辖区间的标尺竞争问题,模型不涉及(address)配置效率或公平,研究发现标尺竞争不能保证生产性效率。Breton(1996) 发展了一个政治和公共财政的扩展模型,强调政府内部和各层级政府之间的竞争,政府寻求最大化选票,个人最大化效用,在模型中标尺竞争起到作用;政府竞争将能保障物品和服务的有效率提供,只要竞争是健康的以及中央政府充当政府之间竞争的充分监督者;但是环境变化也能导致竞争不稳定和非效率[25-26]。

税收竞争需要分权的前提条件。Brennan和Buchanan(1980)发展了利维坦模型,认为财政分权将限制政府规模的扩大。Marlow(1988),Grossman(1989),Joulfaian和Marlow(1990)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发现分权与政府存在强的负相关关系。Grossman和West(1994)以加拿大为研究对象也发现了强的负相关。Ehdaie(1994)将这种研究视野发展到跨国家的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发现了强的负相关关系。

好的制度在没有竞争的条件下可能变坏。Kollman,Miller和 Page(1997)构建了一个可计算Tiebout模型用来研究政治制度问题[27]。他们的模型显现出不同的政治制度选择(sort)市民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地方辖区数量的增多,人们的效用水平在提升,更重要的是有些制度在单个辖区的情况下表现很差,而辖区数量增多时则表现很好。同样的制度如果没有竞争也会变得面目全非。

Tiebout虽然可以称得上税收竞争模型的鼻祖,但Zodrow与Mieszkowski(1986),提出的税收竞争模型是现代标准的税收竞争模型,Wilson(1986)的模型与Zodrow和Mieszkowski(1986)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标准的税收竞争模型又被称为Tiebout-Zodrow-Mieszkowski-Wilson模型。随后的很多税收竞争模型都是从TZMW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来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在新经济地理学基础上的税收竞争理论又得到新的进展,但TZMW模型仍处于标准的地位。

六、小结

本文比较系统地评述了Tiebout模型的研究进展,初步理清了用脚投票可以带来的几种效应。Tiebout选择研究的诸如财产资本化、居住区分割、学校选择、政府竞争等的重要性在中国越来越明显。用脚投票自由迁移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对于中国的研究尤为重要。

〔1〕 TIEBOUT C M.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56,64:416-424.

〔2〕 OATS W E.The effects of property taxes and local public spending on property valu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ax capitalization and the Tiebout hypothesis[J].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69,77(6): 957-971.

〔3〕 KING T A.Estimating property tax capitalization[J].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77,85(2):425-431.

〔4〕 ODED P,BARTON A S.New evidence on property tax capitalization[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8,106(5):1099-1111.

〔5〕 FISCHEL W A.TheTieboutmodelatfifty[M].Cambridge: 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2006.

〔6〕 ROSEN K.The impact of proposition 13 on house prices in northern California:a test of the interjurisdictional capitalization hypothesis[J].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2,90(1):191-200.

〔7〕 PALMON O,SMITH B A.New evidence on property tax capitalization[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8,106(5):1099-1111.

〔8〕 DE BARTOLOME,CHARLES A M,STUART R S.Property Tax capitalization in a model with tax-deferred assets,standard deductions,and the taxation of nominal interest[J].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99,81(1):85-95.

〔9〕 HOYT W,GAREN J.Fiscalpolicyandpropertyvalues[R].Kentucky :University of Kentucky Center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search,2005.

〔10〕 HEIKKILA E.Are municipalities Tieboutian clubs[J].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1996,26:203-226.

〔11〕 RHODE P,STRUMPF K.Ass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Tiebout sorting :local heterogeneity from 1850 to 1990[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3,193(5): 1648-1677.

〔12〕 BANZHAF H S,WALSH R P.Do people vote with their feet? An empirical test of Tiebout's mechanism[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8,98(3):843-863.

〔13〕 MÜNCH A.In search of Tiebout’s “vote with their feet” mechanism in Bavaria[EB/OL].(2011-06-28)http://www.bioecon-network.org/pages/13th_2011/Muench.pdf.

〔14〕 DAWKINS C.Tiebout choice and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by race in US metropolitan areas,1980-2000[J].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2005,35:734-755.

〔15〕 BERGAS E,PINES D.Clubs,local public goods and transportation models: a synthesis[J].JournalofUrbanEconomics,1981,15:141-162.

〔16〕 EPPLE D,GORDON B,SIEG D H,et al.Tiebout: integrating location-specific amenities into multi-community equilibrium models[J].JournalofRegionalScience,2010,50:381-400.

〔17〕 DOWNES T,ZABEL J.The impact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on house prices:Chicago 1987-1991[J].JournalofUrbanEconomics,2002,52:1-25.

〔18〕 BATES L J,SANTERRE R E.The impact of a state mandated expenditure floor on aggregate property values[J].JournalofUrbanEconomics,2003,53:531-540.

〔19〕 BRUECKNER J.A test for allocative efficiency in the local public sector[J].JournalofPublicEconomics,1982,19:311-331.

〔20〕 GIBBONS S,MACHIN S.Valuing English primary schools[J].JournalofUrbanEconomics,2003,53(2):197-219.

〔21〕 HANUSHEK E,KAIN J,RIVKIN G.Disruption versus Tiebout improvement: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switching schools[J].JournalofPublicEconomics,2004,88:1721-1746.

〔22〕 BARROW L.School choice through relocation: evidence from the Washington,D.C.area[J].JournalofPublicEconomics,2002,86:155-189.

〔23〕 BRUNNER E,IMAZEKI J.Tiebout choice and universal school vouchers[J].JournalofUrbanEconomics, 2008,63:253-279.

〔24〕 KIEL K A,ZABEL E.Evaluating the usefulness of the American housing survey for creating house price indices[J].JournalofRealEstateFinanceandEconomics,1997,14(1/2):189-202.

〔25〕 BEWLEY T F.A critique of Tiebout’s theory of local public expenditure[J].Econometrica,1981,49:713-740.

〔26〕 踪家锋.城市与区域治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7〕 KOLLMAN K,MILLER J,PAGE S.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sorting in a Tiebout model[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7,187(5):977-992.

(责任编辑 周吉光)

Tiebout Model: A Suvey

HU Yu-min,ZONG Jia-feng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

Tiebout(1956) proposed the famous proposition of voting with one’s feet.It opened the new window of the local public economics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and key field in urban economics.This paper offers a survey about Tiebout model including the capitalization,homogenization of the community,school choice and Tax competition.The basic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the fiscal spending of local government capitalizes local residence in different level,people's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school leads to the rise of school district housing prices,the research trend of homogenization of the community has changed from earlier homogenization to residential division today,from tax - spending packages influencing people's migr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 employment package,and from verifying residential division to analyzing the cause and influence of the division.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tax competition and government competition caused by Tiebout model.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iebout model research.

Tiebout model; voting with one’s feet; survey

2014-01-06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90049)。

胡玉敏(1972—),女,天津人,博士,天津城建大学科技处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F062.6

A

1007-6875(2014)02-0001-05

猜你喜欢
资本化税收竞争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感谢竞争
税收(二)
浅谈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公司化与资本化
税收(四)
税收(三)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