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05例重症MPP患儿(重症组), 并选取同时期105例轻症MPP患儿作为对照组, 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重症MPP大部分临床症状有咳嗽、高热, 高热持续时间长, 极易有气促、心动过速现象, 有的还会出现发绀、三凹征症状, 经肺部影像学检测一般会显示大片状阴影, 伴或不伴肺不张症状、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肺内严重并发症, 还有的患者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均出现功能受损现象。重症MPP患者中有16例发生闭塞性支气管炎症状。17例重症患儿随访只有4例基本好转, 肺功能恢复正常;其余经肺部高分辨CT检查有肺不张现象。结论 临床症状严重、发热持续时间长、肺部影像学呈现大片状阴影, 合并肺不张等肺内严重并发症患者或存在系统功能受损严重MPP患儿, 需予以高度关注并及早予以治疗, 若重症MPP患者出现遗留性肺结构及功能受损现象, 需予以肺部高分辨CT检查并长期随访。
【关键词】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预后
支原体肺炎(MPP)在临床小儿肺炎疾病中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类型, 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10%~30%, 流行期会上升到30%[1]。患儿大部分具有较为良好预后质量, 但是依然有患者会发展为重症肺炎, 且对多个器官产生累及性。近些年来,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 使得临床治疗存在一定困难性。为了确定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所具有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质量诊断分析, 本文选取105例重症MPP患儿, 分析患者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05例重症MPP患儿(重症组), 并选取同时期105例轻症MPP患儿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MPP诊断标准, 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特点, 且胸部经影像学检查单侧或双侧存在异常变化, 且存在MP特异性IgM抗体呈现阳性, 经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后并无明显效果, 病程初期并未检查到其他类型病原感染。
1. 2 方法 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并加以统计分析, 重症组患儿判定标准[2]:与一般MPP临床表现情况相结合, 参照国内外儿童重症CAP诊断标准, 并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指标进行判定, 诊断为MPP疾病基础上, 符合以下标准前3条任意2项和(或)后2条内任意1条者则可确定为重症MPP患者: ①患者出现较显著气促或心动过速症状, 其中<1岁时, R≥50次/min, HR≥150次/min;1~5岁时, R≥40次/min, HR≥140次/min;>5岁时, R≥30次/min, HR≥120次/min, 伴或不伴有动脉血压降低、严重并发症如三凹征及发绀等情况;②合理予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持续1周以上并未获得疗效, 或连续发热时间>10 d;③经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大片状阴影, 其范围超过一个肺段或肺叶, 会累及到单叶或多叶现象;④存在胸腔积液、肺不张、坏死性肺炎/肺脓肿等严重肺内并发症状;⑤有较为严重的低氧血症, PaO2<60 mmHg, 或患者并发其他较为严重的功能受损现象, 例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力衰竭、心肌炎、消化道出血、电解质或酸碱度严重失衡现象等)。相对重症患者, 症状较为轻者则可入选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 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显示、肺内并发症及系统功能严重损害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以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文所选取的重症组105例MPP患者中, 男65例(61.9%), 女40例(38.1%);年龄1.2~15.9岁, 平均年龄(7.6±2.3)岁。对照组105例患者中, 男58例(55.2%), 女47例(44.8%);年龄 1.2~16.9岁, 平均年龄(9.1±2.8)岁。
重症组主要临床特点为气促者23.8%(25/105), 心动过速者42.9%(45/105), 两种重症均存在患者为17.1%(18/105), 无动脉血压降低现象;同时出现咳嗽发绀症状者2.9%(3/105), 三凹征患者14.3%(15/105);肺内出现湿啰音者50.5%(53/105), 干啰音者6.7%(7/105);患者体温均高于38.5℃, 90例患者(85.7%)予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后存在持续高热或反复发作现象, 然后改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热程(16.6±6.4)d。对照组患者临床特点为气促者12.4%(13/105), 心动过速者4.8%(5/105), 并未有两种症状同时存在者, 无动脉血压降低现象;均出现咳嗽症状, 肺内湿啰音55.2%(58/105), 干啰音患者5.7%(6/105), 未出现发绀、三凹征等严重呼吸困难症状;1例患者体温保持正常, 5例体温在38.1~38.4℃, 其余均≥38.5℃, 予以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体温恢复正常, 热程(8.2±2.6)d。
重症组患者病变类型主要为98例(93.3%)表现为大片状阴影, 7例为斑片状或云絮状阴影现象。对照组患者有4例为大片状阴影, 其余101例则为斑片状或云絮状阴影。
重症组患者中病变处于右上叶者17例, 右中叶者15例, 右下叶者27例, 左上叶者23例,
左下叶者23例; 对照组患者中病变位置在右上叶者16例, 右中叶者13例, 右下叶者26例, 左上叶者24例, 左下叶者26例。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出现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重症组出现肺不张者有36例(34.3%), 胸腔积液患者67例(63.8%), 坏死性肺炎/肺脓肿患者20例(19.0%)。重症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者4例予以NCPAP辅助呼吸。患者系统受损情况如表1所示。
经治疗两组患者均得到明显好转, 重症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在出院时患者均予以影像学检查, 重症组患者出现部分吸收时, 会检测到斑片影或云絮状影, 如表2所示,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重症组患者中有9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测及灌洗治疗, 其中16例确诊闭塞性支气管炎, 诊断时间(1.5±0.7)个月。对照组5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 无支气管管腔闭塞症状。17例重症患儿予以随访, 平均持续(9.7±3.2)个月, 其中4例患者肺内病变经吸收有一定程度好转, 肺功能增加恢复正常;其余患者经肺部高分辨CT检查均出现肺不张症状。
表1 重症组患者系统受损统计分析
症状 类型 例数
呼吸衰竭 I型 3
II型 2
神经系统受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
大脑动脉栓塞引发偏瘫 1
循环系统损伤 消化道有出血 3
丙氨酸转氨酶>100 IU/L 13
泌尿系统损伤 肾炎型肾病综合征 1
血液系统损伤 4
中度贫血 4
电解质紊乱 3
酸碱平衡紊乱 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无肺内病变吸收 部分吸收 明显吸收
重症组 105 35.4±11.2 44 43 18
对照组 105 18.7±4.3 71 34 0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属于人类支原体肺炎的一种病原体。发生支原体肺炎疾病病理变化主要是间质性肺炎, 有的患者会同时出现支气管肺炎症状, 被称作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其传染途径主要为飞沫, 潜伏期持续2~3周, 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主要是青少年群体。此疾病临床症状并不严重, 有的患者基本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如有临床症状通常也仅为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特点, 也曾出现个别死亡现象。此疾病在一年四季均会发生, 多发生于秋冬季节。
临床中支原体培养分离是进行支原体肺炎病变诊断的金标准, 因为此操作需要较高技术水平, 所以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早期诊断则无法快速实现, 所以由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等角度, 观察支原体肺炎产生依据, 并判断病情发展严重程度, 存在较为重要临床价值。所以本文重点研究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影像学特征。
MP感染引发重症肺炎现象在临床上具有越来越增加趋势, 主要临床特点为起病急, 发展快, 病程迁延, 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剧烈顽固性咳嗽、呼吸音降低且出现湿啰音等症状。重症MPP发生时, MP自身是一种体外致热原使得患者机体出现发热症状, 而且使得机体受到一定刺激从而导致众多细胞因子包括IL-6、IL-8、TNF-α等均显著上升且一直处在高含量状态中, 此现象也导致了患者持续发热, 且大部分重症MPP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均能够明显控制体温, 效果明显, 且可以进一步表明具有过度炎症反应[3]。
重症MPP患者病情往往出现迁延现象, 如能够及早发现, 及时有效治疗, 大部分患者均能够得到良好预后, 但也有患者会遗留很多后遗症, 例如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闭塞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在本文重症组患者9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测, 发现16例存在闭塞性支气管炎症状。闭塞性支气管炎患者往往会遗留肺不张症状, 且有支气管扩张及气体潴留等小气道疾病间接征象, 患者肺功能存在表现为小气道功能下降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症状, 由此可知重症MPP病变对大气道造成累及, 在其下小气道所出现的狭窄闭塞同样存在, 但是由于病变存在一定局限性或小气道受伤后其修复及纤维瘢痕组织并未全部形成, 所以小气道闭塞并无明显表现。
总之, 了解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对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具有较明显价值,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伟.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29): 50-51.
[2] 俞珍惜,刘秀云,彭芸,等.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临床儿科杂志, 2011,29(8):715-719.
[3] 张远会.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3(01):119-120.
经治疗两组患者均得到明显好转, 重症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在出院时患者均予以影像学检查, 重症组患者出现部分吸收时, 会检测到斑片影或云絮状影, 如表2所示,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重症组患者中有9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测及灌洗治疗, 其中16例确诊闭塞性支气管炎, 诊断时间(1.5±0.7)个月。对照组5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 无支气管管腔闭塞症状。17例重症患儿予以随访, 平均持续(9.7±3.2)个月, 其中4例患者肺内病变经吸收有一定程度好转, 肺功能增加恢复正常;其余患者经肺部高分辨CT检查均出现肺不张症状。
表1 重症组患者系统受损统计分析
症状 类型 例数
呼吸衰竭 I型 3
II型 2
神经系统受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
大脑动脉栓塞引发偏瘫 1
循环系统损伤 消化道有出血 3
丙氨酸转氨酶>100 IU/L 13
泌尿系统损伤 肾炎型肾病综合征 1
血液系统损伤 4
中度贫血 4
电解质紊乱 3
酸碱平衡紊乱 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无肺内病变吸收 部分吸收 明显吸收
重症组 105 35.4±11.2 44 43 18
对照组 105 18.7±4.3 71 34 0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属于人类支原体肺炎的一种病原体。发生支原体肺炎疾病病理变化主要是间质性肺炎, 有的患者会同时出现支气管肺炎症状, 被称作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其传染途径主要为飞沫, 潜伏期持续2~3周, 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主要是青少年群体。此疾病临床症状并不严重, 有的患者基本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如有临床症状通常也仅为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特点, 也曾出现个别死亡现象。此疾病在一年四季均会发生, 多发生于秋冬季节。
临床中支原体培养分离是进行支原体肺炎病变诊断的金标准, 因为此操作需要较高技术水平, 所以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早期诊断则无法快速实现, 所以由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等角度, 观察支原体肺炎产生依据, 并判断病情发展严重程度, 存在较为重要临床价值。所以本文重点研究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影像学特征。
MP感染引发重症肺炎现象在临床上具有越来越增加趋势, 主要临床特点为起病急, 发展快, 病程迁延, 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剧烈顽固性咳嗽、呼吸音降低且出现湿啰音等症状。重症MPP发生时, MP自身是一种体外致热原使得患者机体出现发热症状, 而且使得机体受到一定刺激从而导致众多细胞因子包括IL-6、IL-8、TNF-α等均显著上升且一直处在高含量状态中, 此现象也导致了患者持续发热, 且大部分重症MPP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均能够明显控制体温, 效果明显, 且可以进一步表明具有过度炎症反应[3]。
重症MPP患者病情往往出现迁延现象, 如能够及早发现, 及时有效治疗, 大部分患者均能够得到良好预后, 但也有患者会遗留很多后遗症, 例如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闭塞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在本文重症组患者9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测, 发现16例存在闭塞性支气管炎症状。闭塞性支气管炎患者往往会遗留肺不张症状, 且有支气管扩张及气体潴留等小气道疾病间接征象, 患者肺功能存在表现为小气道功能下降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症状, 由此可知重症MPP病变对大气道造成累及, 在其下小气道所出现的狭窄闭塞同样存在, 但是由于病变存在一定局限性或小气道受伤后其修复及纤维瘢痕组织并未全部形成, 所以小气道闭塞并无明显表现。
总之, 了解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对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具有较明显价值,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伟.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29): 50-51.
[2] 俞珍惜,刘秀云,彭芸,等.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临床儿科杂志, 2011,29(8):715-719.
[3] 张远会.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3(01):119-120.
经治疗两组患者均得到明显好转, 重症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在出院时患者均予以影像学检查, 重症组患者出现部分吸收时, 会检测到斑片影或云絮状影, 如表2所示,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重症组患者中有9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测及灌洗治疗, 其中16例确诊闭塞性支气管炎, 诊断时间(1.5±0.7)个月。对照组5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 无支气管管腔闭塞症状。17例重症患儿予以随访, 平均持续(9.7±3.2)个月, 其中4例患者肺内病变经吸收有一定程度好转, 肺功能增加恢复正常;其余患者经肺部高分辨CT检查均出现肺不张症状。
表1 重症组患者系统受损统计分析
症状 类型 例数
呼吸衰竭 I型 3
II型 2
神经系统受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
大脑动脉栓塞引发偏瘫 1
循环系统损伤 消化道有出血 3
丙氨酸转氨酶>100 IU/L 13
泌尿系统损伤 肾炎型肾病综合征 1
血液系统损伤 4
中度贫血 4
电解质紊乱 3
酸碱平衡紊乱 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无肺内病变吸收 部分吸收 明显吸收
重症组 105 35.4±11.2 44 43 18
对照组 105 18.7±4.3 71 34 0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属于人类支原体肺炎的一种病原体。发生支原体肺炎疾病病理变化主要是间质性肺炎, 有的患者会同时出现支气管肺炎症状, 被称作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其传染途径主要为飞沫, 潜伏期持续2~3周, 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主要是青少年群体。此疾病临床症状并不严重, 有的患者基本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如有临床症状通常也仅为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特点, 也曾出现个别死亡现象。此疾病在一年四季均会发生, 多发生于秋冬季节。
临床中支原体培养分离是进行支原体肺炎病变诊断的金标准, 因为此操作需要较高技术水平, 所以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早期诊断则无法快速实现, 所以由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等角度, 观察支原体肺炎产生依据, 并判断病情发展严重程度, 存在较为重要临床价值。所以本文重点研究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影像学特征。
MP感染引发重症肺炎现象在临床上具有越来越增加趋势, 主要临床特点为起病急, 发展快, 病程迁延, 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剧烈顽固性咳嗽、呼吸音降低且出现湿啰音等症状。重症MPP发生时, MP自身是一种体外致热原使得患者机体出现发热症状, 而且使得机体受到一定刺激从而导致众多细胞因子包括IL-6、IL-8、TNF-α等均显著上升且一直处在高含量状态中, 此现象也导致了患者持续发热, 且大部分重症MPP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均能够明显控制体温, 效果明显, 且可以进一步表明具有过度炎症反应[3]。
重症MPP患者病情往往出现迁延现象, 如能够及早发现, 及时有效治疗, 大部分患者均能够得到良好预后, 但也有患者会遗留很多后遗症, 例如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闭塞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在本文重症组患者9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测, 发现16例存在闭塞性支气管炎症状。闭塞性支气管炎患者往往会遗留肺不张症状, 且有支气管扩张及气体潴留等小气道疾病间接征象, 患者肺功能存在表现为小气道功能下降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症状, 由此可知重症MPP病变对大气道造成累及, 在其下小气道所出现的狭窄闭塞同样存在, 但是由于病变存在一定局限性或小气道受伤后其修复及纤维瘢痕组织并未全部形成, 所以小气道闭塞并无明显表现。
总之, 了解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对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具有较明显价值,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伟.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29): 50-51.
[2] 俞珍惜,刘秀云,彭芸,等.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临床儿科杂志, 2011,29(8):715-719.
[3] 张远会.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3(0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