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与创新意识培养

2014-04-03 21:53:16王佰慧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素质教育中学

王佰慧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只有创新,才能推进素质教育,才能培养现代人才,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才能最终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的实践能力。

中学历史创新意识新课程改革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广大教育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

中学历史新课程,强调教师教学个性化。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在能力目标上强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开展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强调互助

教的本质再有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有很多比如方法和思维,当然也包括价值与做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紧扣新课程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生动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造成互相启发,相互提问,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勇于创新学习氛围,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再归纳学生尚未弄懂的问题。这样不断提出的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完全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把他们的认识步步引向深入。

2.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强调竞争意识

大家知道,历史是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的事实,它不能像文艺作品那样进行虚构和创作。因此,作《春秋》以教化人的孔夫子就主张“信而好古”并“述而不作”,在他看来历史教学只能是阐述陈旧的知识而不要创新。在这种僵化封闭的教学思想影响下,我们的历史教学只注重学生从“三皇五帝到如今”的系统知识的学习,在“以本为本”的“本本主义”束缚下,死记硬背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惟一通道,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犹如“复印机”,除了重复前人的结论之外,很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更不要说突破前人的成见,标新立异,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向传统的知识和传统的认识发起挑战了,正因为我们的历史教学缺乏创新,培养的学生往往是眼高手低,应变力、创造力都显得非常的薄弱和不足。而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强调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现代生存意识和现代发展意识的综合体现。一些学生的特异潜能往往出其不意,在竞争过程中显现出来。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分组竞赛学习方法,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演讲比赛、历史问题征答比赛、历史猜谜比赛等,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增强历史课的吸引力,同时对竞赛优胜的同学,给予鼓励,以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采用了解观察调查法教学,提供“人人动手”机会

观察调查是学习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可以具体、形象地感知历史,获得历史的真实感。要针对不同的观察调查对象,明确具体的观察调查目的,制定相应的观察调查计划,预备一定的相关知识。观察调查时,要全面、细致、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历史的想象力,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并要记录和整理观察结果,制作相应的历史模型,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

在历史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乡土历史知识。乡土历史的直观性、典型性、实践性和其他知識相比,有移步可及、伸手可触的“直接感”。如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情系祖国的光辉一生,把其穿插于教材中讲授的同时,让学生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考查松基三井及其有关文物,再组织写出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小论文,自己动手制作纪念品。遵循了陶行知先生倡导“手脑相长”原则,即“一个人要贡献于社会,一定要手和脑缔结大同盟,然后可以创造、可以发明……”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科学创造发明;只有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学生在乡土历史教学中,一方面,接受历史知识;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爱国、爱我龙江、爱我家乡情感和培养长大为建设家乡的创新能力。

4.采用鼓励学习法,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还应关心所谓学习是基础差的学生,特意创造条件让他们有表现的舞台。比如,课堂提问时,有意以简单、明白、易懂的问题提问他们,当他们回答正确时,给予表扬;当他们回答得异想天开时,给予鼓励,这种“低起点、小步走、多鼓励”教学方法、恰恰是遵循孔子所倡导“教人各因其材”的因材施教原则,很难说几次提问、几次鼓励就能促进这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他们不断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兴奋感、愉悦感,从中体味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5.寓考试于多种活动之中,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

我们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可寓考于多种活动之中,让学生乐在“考”中。我们在加强平时学习效果检测中,还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检验。比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猜谜比赛、历史故事演讲比赛、智力游戏、编写历史知识报、外出活动参观、历史小论文征集等等。寓考于活动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充分发展,同时也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进而树立立体意识。这样的“考试”一次次吸引学生,一次“考试”刚结束,他们又盼着下次“考试”来临,真是爱“考”、愿“考”、乐在“考”中。

总之,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是重要的前提。只有教师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应试教育”为多变量动态考核方法,“善教,乐学”的局面才能形成,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新课程素质教育中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