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风云
面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思想,业已成为广大思想政治教师所面临的一个现实而重大的问题。值此,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施,势必会破解教育改革的难题,从而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重大变化带来一丝曙光。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问题教学法一、问题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目前多元社会文化对学生冲击日益加剧,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高中学生实际的当下,我国开展的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恰逢其时。在这轮教育改革中,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展开问题教学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尝试。长久以来,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往往都是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的绝对主导,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为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极大地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思维方式﹑教学模式,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同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国家对人才格局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是现阶段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中,传统课堂模式灌输知识为目的,以老师的讲解为核心,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从教学模式上看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的固定程式最终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消蚀。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只有探索一种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探究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这一模式在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和学,教和学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二者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为主,评价一堂课的标准也仅仅是看老师讲的好不好,讲的精彩与否,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其实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的主人,教师只不过是作为一个合作者,引领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的扉页上写道“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寻求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减少些喧哗、厌恶、无益的劳苦,多点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这样可以将教师从讲解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做一些引領,启发的工作,而学生也可以从被动的接受,枯燥无趣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去学会独立思考,自由的讨论,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处于怎样的地位,决定了课堂教学取得怎样的效果。我们说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一堂课不管是对教学目标的设置还是教学方法的实施方面都要起主导作用,因为只有教师才会凭借自己的教学能力对教材进行深度的解读,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运用,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的得以有序的开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话,一味的讲解,剥夺学生主体性的做法就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势必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长此以往,会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只是成为一个知识接受的容器。由此说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就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创建高效,和谐的课堂。
三、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1.学生提不出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欠佳,具体表现在要么所提问题不着边际,毫无探究的意义要么所提的问题教肤浅,缺乏应有的深度。
3.有些学生不会提问表现在:提问时表述不清晰,用词不恰当,让其他学生听不懂问题;将提问与阐述混为一谈,让人不知说云;学生提问题啰嗦,切不中要害。
(二)教师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1.教师提出的问题问法单一,答案也是具有唯一性。
2.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的能力,缺乏层次性。
3.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化,造成学生理解困难。
(三)组织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席学生的讨论,成为旁观者。
2.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仅有部分学生参与讨论。
3.学生讨论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讨论交流的作用。
四、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能否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从而形成问题意识,是进行发现学习的关键。教师要用鼓励的话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形成问题。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浓烈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班级要建立学习合作探究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就本小组同学在课程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先在本小组内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同学相互交流,每个同学就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这样就切实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生成和提升。对于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之中,根据学生交流反馈的情况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从而进行很好的引导,点拨,启发。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
(三)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有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开放,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回答。例如,在《政治生活》在讲到人民民主专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选择教材所阐述的几个要点中的一点回答即可。
2.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有层次性。学生的学识,水平有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师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问题。简单问题的解答会激发水平差点的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复杂问题的解答则会让好学生品尝到得出答案后的成就感。由此,就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3.教师还要努力做到突出关键性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五、问题教学法预期达到的效果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会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出问题,怎样去分析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紧张,愉悦,有序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品尝学习的乐趣,最终也使得思想政治课堂变得不再枯燥﹑乏味,从而真正成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2\]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4\]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