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琛
(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科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将其他领域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本学科的研究中,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焦虑一词来源于心理学,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他认为焦虑是自我和本我之间,本能欲望和现实调节之间发生相互冲突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适度的焦虑有促进作用,它可以令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人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进而更好地激发出人的潜质。但过度焦虑则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处于该状态的人们往往表现出紧张、不安、心跳加快、手脚冰凉甚至会出现尿频、腹泻等现象。在语言输入,尤其是二语输入过程中,焦虑现象尤为明显,这引起了语言学家以及语言教育者的共同关注。因此,将语言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焦虑心理的成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便显得极其重要。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焦虑一词被广泛使用。对于语言焦虑的定义与分类,众说纷纭。Oxford认为语言焦虑是指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言时所经历的害怕和担心的心理状况,是影响其掌握该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Horwitz则认为语言焦虑是指课堂上进行语言学习时所表现出的显著而复杂的自我意识、信念、感情以及行为的独特情结;并根据外语课堂焦虑量表,将语言焦虑划分为交流恐惧、测验焦虑以及否定评价畏惧三种类型。而另外一种受到广泛认可的分类方法则是Alpert和Haber于1960年提出的二分法,即将语言焦虑分为积极型焦虑和消极型焦虑两种。
语言输入尤其是语言的“可理解输入”是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20世纪中叶,Chomsky提出“语言习得机制”(LAD),即人类与生俱来的由原则和参数构成的普遍语法体系。而语言输入的主要功能就是激活存在于大脑中的习得机制。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监控理论,其中包括五种基本假说,即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自然顺序假说以及情感过滤假说。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整个理论的核心内容。Krashen认为学习者主要是通过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进行内化,从而逐步实现第二语言的习得。在内化的过程中,情感因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存在于人大脑中的情感过滤器。情感过滤器滤过的内容越少,语言习得的水平就越高;滤过的内容越多,习得的水平就越低。而情感因素主要包括焦虑、态度、动机、价值观以及歧义容忍度等等。
(一)语言焦虑对语言输入的促进作用 语言输入的主要媒介是阅读和听力。在此过程中,大部分的学习者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焦虑。语言焦虑对语言输入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焦虑程度的高低。适当的焦虑对语言的输入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听、读材料的过程中,由于担心对材料的理解有误,大部分学习者会产生语言焦虑。低密度的焦虑将激发学习者的斗志,坚定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从而使他们在接触材料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加地集中,思维更加地敏捷,判断更加地准确,并能竭尽全力去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学习者大脑中的习得机制还将得到充分的调动,情感过滤器也随之保留了更多的内容,语言输入也将因此而变得更为有效。此外,为了能有更加出色的表现,他们在平时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并能进一步加强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的学习。
(二)语言焦虑对语言输入的抑制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语言焦虑与语言输入还具有负相关性。也就是说,高密度的焦虑将会对语言的可理解输入产生抑制作用。
当接触听力或阅读材料时,即使之前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大部分的学习者依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例如:担心材料中会有陌生的词汇出现,担心对材料背景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甚至担心在听、读的过程中会有外界因素的干扰等等。而这种焦虑感在考试过程中会变得更加强烈,处于该状态的应试者往往会表现出紧张、不安、心跳加快、手脚冰凉甚至头脑一片空白,连自己平时会做的题目也变得犹豫起来。因此,高密度的焦虑必然会妨碍语言的有效输入,继而导致成绩不理想。而这种失败的经历会让学习者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不知所措,自我评价降低,害怕在课堂上被关注,甚至对考试产生了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学习者对听、读的训练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情绪的体验,他们会有意识地回避学习任务,甚至会出现旷课、逃课等现象。
如何降低语言焦虑的密度,使语言的可理解输入变得更为有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践:
(一)学习者要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 要想掌握一门语言,学习者必须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不畏艰苦、勇于超越的精神。有位学者曾经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数字推理。他将1-26分依次分配给英文中的26个字母,即A代表1分,B代表2分……Z则代表26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HARD WORK(努力工作)=H+A+R+D+W+O+R+K=8+1+18+4+23+15+18+11=98;
KNOWLEDGE(知识)=K+N+O+W+L+E+D+G+E=11+14+15+23+12+5+4+7+5=96;
LUCK(运气)=L+U+C+K=12+21+3+11=47;
MONEY(金钱)=M+O+N+E+Y=13+15+14+5+25=72;
SEX(性别)=S+E+X=19+5+24=48;
ATTITUDE(态度)=A+T+T+I+T+U+D+E=1+20+20+9+20+21+4+5=100;
的确,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学习态度,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而这些成功的经验又会使得学习者进一步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那么,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他们将不再感到焦虑不安,不知所措,而是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冲破障碍,并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从而使得可理解输入变得更为高效。由此可见,态度、自信心与焦虑程度之间具有负相关性。
(二)教师要建立新型教育模式 在形式上,无论是听力课还是阅读课,传统的教育模式常常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则坐在整齐划一的课桌旁认认真真地听。这种形式无形中拉大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会让学生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压迫感。要想减缓学生的焦虑情绪,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到教师不是训导者,而是合作者。而改变教室桌椅的摆放形式(由以往单一的正方形改摆成圆形、弧形乃至多边形),教师则走下讲台,站在离学生最近的位置,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帮助自己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育手段上,可采用教师讲授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进行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在理解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时,学习者往往感到不知所措。研究证明,文化冲击是学习者产生语言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学生的课前预习和教师的文化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分组讨论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互助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合作学习的焦虑程度要远远低于个体学习的焦虑程度。这是因为各组员知道通过交流,可以弥补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所以,在听、读材料时,他们不会将注意力过度地集中到自己有疑虑的地方,这就大大减缓了他们因担心无法完成任务而产生的焦虑。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教育形式变得更加地活泼生动、直观有趣,同时,还可以使学习者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学习者必然感到轻松,焦虑情绪也将因此而得到缓解。
此外,教师要容忍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犯的一切错误,避免在课堂上直接否定学生给出的答案,更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严厉的语言斥责他们,尤其面对内向腼腆的学生,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措辞。教师应该让学习者明白犯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并能由此真正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而通过表扬他们的优点使他们进一步意识到老师期待并相信他们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使学生不再害怕与老师目光接触,不再害怕被提问,焦虑程度必然大大降低。
(三)学校应该建立平行班自主选课制度,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育都是在固定的时间由固定的教师给固定的学生讲授固定的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可能更喜欢他班教师的讲课风格;有些学生可能在另外一个时间学习英语的效率会更高;又或者有些学生可能更适合其他班级的教育模式等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建立平行班自主选课制度。平行班,即同一年级各行政班之间互称为平行班。平行班有相同的教育目标、教育进度,使用相同的教育评价体系。平行班自主选课制度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它将打破班级界限的禁锢,学校只需列出该年级所有教师上课的时间、地点,学生则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多样性,缓解因厌烦而产生的焦虑感;又能鞭策教师不断充实自己,以高质量的教学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到自己的课堂。
其次,考试是检测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最主要手段。由于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会给自己带来如拿不到毕业证等负面影响,大部分学生会对考试产生较高程度的焦虑。因此,学校应该一学期进行多次测试取平均分并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给出该学生在本学期的最终成绩。而教师也应在测试前向考生说明考试要求以及考试题型等内容。这样,在进行听力和阅读测试时,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感,同时,也使得考试成绩变得更加地客观。
语言输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受语言自身特点的影响,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制约,语言焦虑即是其中之一。语言焦虑对语言输入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焦虑程度的高低。低密度的焦虑对语言的输入具有积极的意义,而高密度的焦虑则会对语言的可理解输入产生抑制作用。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要想降低学习者的语言焦虑程度,就需要端正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创建新型教育模式以及建立平行班自主选课制度。只有将焦虑控制在低密度的范围内,语言的可理解输入才会变得最为有效。
[1]刘衡英.“疯狂英语”教学的启示-情感因素与语言教学[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01-104.
[2]仲 彦,刘莉丽.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者语言焦虑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175-176.
[3]桂肖燕.焦虑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影响及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0(05):133-135.
[4]格桑央京.情绪心理学与第二语言习得[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143-146.
[5]计道宏.外语学习中语言焦虑的成因及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07(03):53-56.
[6]张晓君.英语课堂语言焦虑对大学生话语产出水平的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44-147.
[7]张瑞嵘.语言焦虑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关联性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09):116-119.
[8]张晓君.合作学习对缓解大学生英语课堂语言焦虑的实证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03):36-41.
[9]钱洁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焦虑成因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09(03):4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