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公共参与角色与行为初探*

2014-04-03 04:24孙静静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意识大学生生活

孙静静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民主政治建设进步、社会管理科学化既需要健全公正的社会制度保障,又依赖于公民的积极参与,而公民是否具有参与公共事务协商和公共生活管理的意识以及公民参与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管理的水平。大学生是社会中坚力量的后备军,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直接影响未来的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共参与的角色意识,提高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管理的水平,对于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心理及其角色的转变

大学是人生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是由学生生涯转向职业生涯的过渡阶段,是由依附于家庭到自立于社会的准备阶段,是培养创新思维,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阶段,是从理性上确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重要阶段。年龄上的变化即由未成年人转变为成年人,会引起大学生社会心理和地位角色的转变,他们在思想、行为等诸多方面面临新的需要和调整。大学生活是大学生由校园走向社会的中转站,自主式的、半开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其社会心理发生很多变化,即由长期以来的被管理者向管理者、被参与者向参与者的角色转变,他们希望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学校乃至社会管理的公共生活中来,逐渐承担起社会公共参与的角色。

二、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现状

(一)公共参与意识日益显露但仍模糊不定,自觉参与意识亟待形成

在社会心理及角色转变的特殊阶段,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思想准备,并通过各种方式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很多大学生都有过义务献血的经历,都愿意加入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他们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也会通过校园网、BBS、院长信箱等途径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不少大学生很难准确地描述出“公共生活”、“公共参与”这一类的概念和范畴,他们有日益显现的参与需求和表现,但这种意识还处于时断时续、模糊不定的自为阶段,具有不稳定性、非理性化的特点,有待于向积极、稳定、理性化的自觉参与意识转化。

(二)网络平台良莠不齐,健康的公共网络生活领域亟待形成

伴随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事务的增多,传统的公共参与方式已无法满足公民参与的愿望和诉求。近年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通过网络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尤其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此同时,网络问政也因其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化进程而成为我国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工具。网络成为公民参与的新型领域,自然也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的网络环境建设良莠不齐,对大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例如,校园网、社团BBS等网络平台,本应是大学生对学校公共事务进行讨论、寻求和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的平台,但是事实上,很多发帖者在表达意见性言论时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有人根据自身经历提出问题或抱怨,也有人扑风捉影、无事生非,网络更多的是扮演了发泄的平台而非公共领域的角色。这样的网络环境急需改善,能够调动大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合理有序又能广泛参与公共决策与管理的健康网络平台亟待形成。

(三)公共生活参与方式日益多样化,但参与广度和深度更待加强

开放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和方式,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期间都有过参加公共活动或管理的经历,而且方式日益多样化,由原来比较传统的社会兼职、寒暑假社会实践扩展到社会公益活动、网络评价与建议、民主生活等领域。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参与类似活动的次数和质量普遍较低。大多数普通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参加的社会公共活动在2次以下,且时间较短,这类参与者参加的多数是学校或党团组织的集体性社会活动,走过场、搞形式的情况多有出现。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参加过比较有代表性的社会公共活动,更没有积极参与公共决策与管理。只有在大学阶段担任学生干部或学生会主要成员的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参与学校与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所以,从总体看来,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人数和次数较少,大学生与社会公共参与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有待增加,真正能够促使大学生全身心参与并且有利于学生自身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公共参与活动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共参与,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

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将成为庞大的社会后备力量,他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公共生活参与水平将直接影响未来的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共参与的角色意识,提高社会公共生活参与水平,对于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

(一)着重培养大学生自觉、稳定、理性的公共参与意识

从目前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公共参与活动来看,尽管他们并不缺乏参与意识,但是民主参与所要求的文化素质、法律素质等方面相对匮乏,限制了民主参与行为的开展。大学生主要关心的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学校政策和管理,在利益受到损害时具有较强的参与热情,但是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参与度很低,而且总体上参与质量不高,随意性较大。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这些问题,高校应从专业与课程设置、思想观念与价值目标引导等方面入手,着重培养大学生自觉、稳定、理性的公共参与意识。一方面,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可以向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倾斜,为学生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学习,通过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或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等方式为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培养起大学生社会公共参与必备的理论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借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党团组织、班主任辅导员等力量进行渗透式的教育和宣传引导,调动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社会生活、参与公共管理的热情和动力。

(二)进一步开展高效的公共生活参与活动,提高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质量与水平

我们在关注较为传统的公共参与方式的同时,应更进一步挖掘新型的、高效的社会公共参与方式和活动。美国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摩尔用拍摄和制作讽刺时事的社会议题纪录片的方式作为自己的政治参与途径,通过影片的内容和影响力以及公众对影片的关注凸显议题的重要性从而间接地影响公众的政治参与活动,这种用自身的艺术力量公开表达政见以求改变社会生活现状的公共参与方式具有良好的实效。大学生也可以借鉴此类参与方式,将自己的学业、就业与参与公共生活高度融合。我们应大力提倡大学生将所学专业、特长、兴趣、从业取向与特定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相衔接,这样既可以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可以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公共参与行为的实际效应。

(三)大力创建良好的社会公共生活环境,为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提供广阔的平台和保障

首先,要强化特定公共生活领域的环境建设,尤其是网络平台的建设。网络是与大学生公共参与最为密切的平台,学校和社会其他机构要加快推进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应服务;同时要进一步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和了解网络及网络技术,提高他们在信息收集和利用资源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网络参与的质量和水平;另外,要强化网络管理和监督,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规范参与网络生活。

其次,要强化公共参与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为大学生公共参与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与大学生公共参与直接相关的制度建设包括政府与学校两个层面,都涉及信息公开、民意表达与奖惩等方面。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发言人制度、网络实名制度和民主参与奖惩制度,另一方面要着重保障大学生平等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加强大学生民意表达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此外,要强化对大学生民主参与行为的管理、监督与奖惩,对参与行为进行积极引导,引导大学生理性参与,通过适当的奖惩鼓励公共参与,打击盲目参与甚至是恶意煽动的不法行为。

再次,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强化社会、政府与学校、院系的沟通与合作,为大学生社会公共参与活动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和管理的活动包括志愿服务、实习实践、社会兼职、科学调研等,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学校和所在院系的政策鼓励、经济支持、教师指导,还要有来自社会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在志愿服务类的社会活动中,更需要社会机构、企业团体和相关单位的帮扶。作为主办方,学校要积极联系接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与社会各部门的积极互动和配合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场所或条件,调动大学生关怀社会、关心社会公益和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公共参与角色意识和水平。

[1]师泽生,李猛.参与民主:中国的实践[J].探索,2011(05).

[2]王小雷.我国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方式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10).

[3]朱凤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意义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猜你喜欢
意识大学生生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