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社会的双重主体结构

2014-04-02 05:49:05张海萌
学理论·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双重性主体

张海萌

摘 要:对于日本德川社会特征的论说,曾有“黑暗论”和“天堂论”两种。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把江户时代当作封建社会的残留加以全盘否定批判,或者一味夸赞,都是违背客观事实的。江户时代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得町人力量逐渐强大,武士日渐衰弱,形成武士和町人的双重主体结构。

关键词:江户时代;独特;双重性;主体

中图分类号:G33.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131-02

江户时代(1603—1867年)又称德川时代,是指由德川幕府统治时代的日本历史时代划分之一。在德川幕府的军事独裁统治之下,结束了之前因诸藩割据导致的战乱状态。进一步强调中央集权的统治,以幕府为中心,将军作为武士阶层的最高统领,建立“士农工商”①身份等级制统治人民。“成为武家政治史上最后的、也是最强大的政权”[1]。

有关德川社会庶民阶层及农工商生活状态,日本国内普遍存在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即“黑暗论”和“天堂论”。对于同一时代的认知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哪种才是德川社会的真实写照?在大众认知逐渐把江户时代视为理想年代的今天,关于它的真实社会形态以及庶民生活状况的研究是十分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

本文试列举、分析有关江户时代的几种论说,并从“士农工商”这一等级制度的主体——武士和町人阶级生存状况入手,结合政治社会总体,探究江户时代的社会特征。

一、“黑暗论”与“天堂论”

关于江户时代在日本历史上的定位问题,以及如何看待这一时代的特征和价值等,明治时代前后大不相同。明治时代初期,日本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走向文明开化。无论学问、文化、思想等都在迅速地从旧时代中抽离,力争最大限度西欧化。当时被冠以“封建”之名的一切均被认为是丑恶的象征。而作为“封建社会”末尾登上历史舞台的江户时代,则被认为是封建制度最为丑恶的遗留,是应该被全盘否定和批判的。

源于这一定位,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江户时代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人们最初对于江户时代的评述基本是“权利政治”、“管理社会”、“墨守成规”等诸如此类。曾经遵循、重视的传统文化、道德等一度遭到严重质疑甚至被推翻。普遍认为在“士农工商”严苛的等级身份制度下,农民、町人遭受武士等上流阶层的剥削、压迫,毫无人权,生活十分悲惨。而“黑暗论”之后又出现町人“天堂论”,认为在江户时代近三百年的和平社会中,普通民众享受到了高度的自由,而在主从关系束缚下的下级武士阶层才是受压抑的群体。

之后,随着社会认知的不断进步,片面偏颇的历史观点才逐步得以纠正。人们逐渐展开对这一历史时期真实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民众生活状态的客观分析和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R.N.贝拉首次提出将日本近代化的成因追溯到江户时代的研究②,引发人们重新思考这一时代的历史价值。1960年8月,日美学者举办近代化相关论题的会议,从而在历史、政治、经济等学术领域展开有关江户问题的热烈讨论。80年代初期,日本掀起“江户热”的研究热潮,至今方兴未艾。

事实上,江户时代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维持和平长达二百六十余年之久。这不仅在日本史上独一无二,在世界史上也不多见。更有欧洲学者将江户时代誉为“德川和平”时代。曾在日本定居的葡萄牙籍传教士Rodriguez著书《日本教会史》中写道:该国国民在习俗、道德、技艺、行为举止方面均位于世界前列,国内商业往来繁荣,良田肥沃,国民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豪迈的性格,生活必需品充足,国内持续和平。

近几年,日本学术界还提出与其将江户时代和战国、室町、镰仓时代一同归入封建制度中,不如把它作为构筑日本近代基础的时代更加符合客观事实。根据教科书的宏观历史观,江户时代在幕府统治下始终贯彻着“士农工商”严苛的身份制度,这是在世界史上是较为罕见的统治模式。(因为这一时代无论从发达的商品货币关系、士农工商身份制职分化,后期町人阶级力量壮大及武士阶层衰退等特征来看),又无不显示出“江户时代既不等同于此前的封建社会,是世界少有的独特的社会结构”[2]。应该说,这种独特的社会特征以及社会环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日本政治、经济的双重主体所决定的。

二、双重主体结构剖析

江户时代,幕府支配的统一政权的确立,使得整个江户时代政治环境趋于安定。当时影响社会环境的其他要素,即经济、等级制度、思想等,也逐渐处于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幕府为了维护德川家族长期而稳定的统治地位,建立了一个十分牢固的统治体制,其核心内容就是“士农工商”的世袭身份制度。在当时明确规定的“士农工商”制度中,仅占总人口约6%的武士阶层属于特殊官僚阶层。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他们是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主要承担者。但与前代不同的是,大多居住在城中,即脱离了生产、土地变身统治阶级的武士已然成为消费阶级。他们供职于幕府,统治着农、工、商三个阶层,在幕藩体制中享有俸禄。然而“整个武士阶级的平均俸禄与农民的所得相差无几,他们的收入只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标准”[3]。武士阶层经济上日渐窘迫。

与此相对,由于“封建社会对农业的自然偏重,在德川时代即江户时代,造成了奇怪的矛盾现象。政治首领重视农业,就对农业课以重税,轻视商业,就课以轻的间接税。这种状况,加上全国经济的统一,促使了一个富有的城市商人阶级的成长”[4]。即町人阶级。

町,是指日本都市的行政区划。在江户时代,都市的主要形态为“城下町”。这些有“武士之家”称谓的城下町,原本是幕府及诸大名的封建据点,然而,当武士们逐渐完成兵农分离,从乡村到城市,进入到了都市生活的轨道。随之而产生一定的消费需求,迫使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强制性移民及工商业的优遇政策。而这一系列举措也促进了城下町的建设与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国性的物资流通,货币制度也因幕府垄断发行权而建立,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起来。

在城下町逐渐聚集起数量可观的町人,他们所居的地区则称“町人町”。在当时,以商人为代表的都市自治共同体原则上处于幕藩封建统治末端的地位,但由幕藩政府扶植的町人町是与幕藩封建体制融为一体的。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町人逐渐崛起,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甚至能够左右幕府和各藩的财政。日本学者原田伴彦有过这样的评价:“在城市中,町人在政治上依然处于从属地位,但在经济上却凌驾于武士之上,成为都市的主体。”商业经济的冲击改变了武士和町人的实力关系,整个武士阶级对町人阶层的经济依赖日益加深。在市场机制下,逐渐形成由武士、町人共同构成的社会双重主体结构。最终导致身份等级制度面临崩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江户幕府封建统治的瓦解。

可见,无论“黑暗论”、“天堂论”,都是对德川社会双重社会结构的单一化理解及片面概括。两种论说任何其一,都无法准确描述江户社会真正的社会特征和民众生存状态。江户时代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德川社会形成了武士和町人的双重主体性结构。

参考文献:

[1]王中田.江户时代日本儒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9.

[2]金日坤.儒家文化圈的伦理秩序与经济——儒教文化与现代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66.

[3][加拿大]Z·H·honman.日本近代国家的诞生[M].纽约,1940:11.

[4][美]埃德温·赖肖尔.日本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72.

[5]西山松之助.江户の民と社会[M].吉川弘文馆,1986.

[6]川胜义雄.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大野健一.从江户到平成:解密日本经济发展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8]刘金才.町人伦理思想研究——日本近代化动因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李卓.近代日本企业家族主义经营的原型[J].现代日本经济.1995(4).

猜你喜欢
双重性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从“我”到“仲肯”——阿来小说中叙述主体的转变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4
《相当体面的失败》中善的双重性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中国自行车(2018年9期)2018-10-13 06:17:10
浅议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行为”的特点
齿轮副双重性的分析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56期)2016-08-01 19:55:39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金色年华(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27
影像视觉文化对教育模式的双重冲击
江西教育C(2015年7期)2015-10-09 22:35:39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论余华长篇小说苦难书写的双重性
名作欣赏(2014年29期)2014-02-28 11: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