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通下法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体会

2014-04-02 04:59朱忠才吕文立杜鹏飞范明胜
黑龙江中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头晕胃肠功能胃肠

朱忠才 吕文立 杜鹏飞 范明胜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50036)

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以腹胀不能进食甚至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而胃肠功能障碍是胃肠功能衰竭的前奏,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提示病情加重预后不良,探讨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案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肠功能障碍存在于多种疾病中,因其病因病机复杂,在病理及解剖上见不到器质性病变,治疗较为棘手,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肠分泌与运动机能的紊乱。胃肠道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等引起胃肠道蠕动减慢,粘膜通透性增加,肠粘膜萎缩,胃肠激素不能正常分泌;严重感染时,体内毒素引起胃肠粘膜水肿,在应激反应状态下,胃肠细胞坏死,胃肠通透性增加,肠粘膜屏障破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宿主细菌的比例失调,胃肠屏障功能减弱,菌群易位。机体免疫防御机制及肠粘膜屏障损伤,细菌和内毒素移位,肠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中医的脾胃学说与现代医学中的胃肠生理作用较为接近,胃为“水谷之海”,水谷经过胃的腐熟,下传小肠,精微物质经小肠的“分清泌浊”吸收后“脾主升清”运化至全身,“糟粕下传大肠”,最后经肛门排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注重脾胃功能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原则。在临床研究应用中,行气破滞、通里攻下[1];清热活血、泻下积滞[2];益气健脾[3]等最为多见。笔者临床观察到病变主要在于脾、胃、肠三脏腑,初起以腑实为主,治之过久不愈,或治不得法,转为虚实并见,以虚为主,脾气大伤,则胃肠功能障碍严重,终以脾虚腑实,脉络瘀阻为中心环节。脾虚腑实、中焦不和成为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通过补益脾气,通腑泻下,调和中焦为法,使脾胃之升清降浊功能得以恢复。

病案举例

王某,女,36 岁。2012年05月15日初诊。自述及家人补述:腹胀乏力,食欲不振,不能进食,少食后腹胀加重,难以忍受,头晕不能做起,伴呕吐等症状十余天。仔细询问病情,述因外出急于回来,一天未食,饥饿感严重,一次性吃了三碗米线后熟睡一夜,次日清晨因腹胀伴疼痛而醒,起床后出现头晕,欲吐,自以为吃的太多未能消化,先后服用了消食片、山楂丸等消化药,病情未见缓解,至第三天,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明显加重,急诊于一省级医院,经检查拟诊为肠梗阻,住院后予以剖腹探查,因患者拒绝而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营养、抗炎、抑酸等治疗一周,病情缓解不明显,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持续存在,同时出现头晕不能站立,面色晄白,虚汗明显等症。自行出院,经介绍来看中医。查体:体温36.8℃,脉搏106 次/分,呼吸22 次/分,血压110/75mmHg,腹部外形略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面色白,头晕、自汗,舌红苔腻略黄,脉弦细。查阅出院病例,未见明显阳性结果,腹部平片(5月13日)腹部中等量积气,未见明显气液平。辨为脾虚气弱,阳明腑实证,治以益气通下法,予温通口服液汤方[4]加减:黄芪20g,生白术30g,大黄6g,芒硝10g(冲),枳实15g,厚朴15g,连翘20g,神曲20g,山楂20g,莱菔子10g,半夏10g,砂仁6g,白芍30g,3 剂。日一剂,水煎频服,同时忌生冷、油腻。1 剂后可食用少量稀粥,咸菜等食品。

二诊,2012年05月18日,自述服药1 剂后腹胀初起阵发性窜痛,后逐渐减轻,泻下大量粪便,干稀夹杂,臭秽异常,3 剂后头晕明显减轻,腹已不胀。怀疑医生所说的禁忌,自认为言过其实,食用水果少许试之,腹胀复现,但相对较轻,来诊。查体:体温36.5℃,脉搏91 次/分,呼吸20 次/分,血压110/80mmHg,腹部外形平坦,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基本正常,面白减轻,无头晕、自汗,舌红苔薄白,脉细弱。药已对症,适调其方。黄芪20g,生白术30g,熟大黄6g,枳实10g,厚朴6g,连翘20g,神曲20g,焦山楂20g、,莱菔子10g,半夏6g,砂仁3g,白芍30g,藿香15g,佩兰15g,7 剂。日一剂,水煎日两次温服,同时忌生冷、油腻。可食用稀饭,炖菜等食物。

三诊,2012年05月25日,自述腹胀基本消失,无腹痛,大便正常,无头晕、呃逆感。查体:体温36.3℃,脉搏90 次/分,呼吸20 次/分,血压110/80mmHg,腹部外形平坦,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面色润,无头晕、自汗,舌淡红、苔薄白,脉弱。病已除,无大碍,予香砂养胃丸以资巩固。注意饮食调理,勿过劳。2 个月后随访无异常。

讨论

胃肠功能障碍属祖国医学“痞满”、“腹痛”、“呕吐”、“肠结”等范畴。如《灵枢·胀论》“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餮泄食不化”。现代医学只重视了病人胃肠动力低下,肠麻痹,肠瘀滞等腹部局部的里实症,而忽视了整体气血不足的病机,多以单纯攻下为主,不注意扶正,有时会使病情加重。通过临床病例的观察发现,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不仅存在热毒内结、气血瘀滞病机,而且还有气血不足病理病机改变,单纯给予通里攻下药物的下法[5],虽能尽快改善因肠道毒邪所致的机体不正常的机能状态。但通下药物多会伤及正气[6],会进一步使病人气血亏损。根据这一病机,我们提出了“补益正气、扶正祛邪、通里攻下”治则[7]。根据这一治则,在《伤寒论》大承气汤基础上进行加味组方,使其具有益气通下作用,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临床观察此方法有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理想效果。本配伍方法,不仅吸收传统中医理法方药之精髓,且借鉴现代医学药理研究成果配伍而成。

方中黄芪、白术益气健脾为君,黄芪虽不如人参之能大补元气,但温升之力较人参为强,具有升举阳气之功效,清升才能有利于浊降。《本草疏证》谓:“黄芪味甘性温,为补气诸药之最”。脾肺之气得以内充,则大肠传送有力,大便通畅;大黄、芒硝攻下实热,荡涤燥结为臣,其中大黄苦寒泻热去实,推陈致新,引药入胃肠。《神农本草经》谓:“大黄可荡涤胃肠,攻下泻火,清热解毒,推陈致新,安和五脏”;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利大便,《医学起源》载:“取肠内宿垢,破坚积热块。”《本草再新》谓:“涤三焦肠胃湿热,推陈致新,积聚结瘀”。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有“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意。合枳实理气消痞,厚朴利气消满,六味相合,实为益气通下,荡涤脏结,调和中焦之良剂。连翘取保和丸之泻下积热之意;藿香、半夏取藿香正气散之意,斡旋中焦,清升浊降。本方以补为重,以通为用,调理气机成为治疗胃肠功能障碍之关键,补气、通下、调中,促进脾胃气机升降恢复正常,胃肠功能得以恢复。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能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的能力,并且具有抗炎、温和镇痛作用;白术有保肝、利胆、促进胃肠蠕动、利尿、抗菌的作用。大黄有保护胃粘膜,改善粘膜血流,促进胃肠蠕动,并且大黄能有效降低血液中内毒素含量,减轻炎性反应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黄所含的大黄酸、大黄素等还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芒硝是一种盐类,口服后因不易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阻止肠道内水分的吸收且有脱水作用,稀释和增加了肠内容物,使梗阻远端小肠扩张,刺激小肠的蠕动,使稀释的肠腔内容物较容易通过狭窄段,同时它还可以明显减轻局部水肿。厚朴有促进胃肠蠕动,抗菌抗炎的作用,消除胃肠胀滞及腹中疼痛等症。因此,益气通下法具有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理想效果,值得在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等病症方面推广使用。

[1] 薛筷明,余丹凤.大承气汤加味治疗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38 例一附西药治疗38 例对照[J].浙江中医杂志,2005,40(74):287-287.

[2] 王素月.清热活血法治疗胃肠功能衰竭48 例[J].江西中医药,2003,34(6):23.

[3] 沈震,钱静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621.

[4] 吕文立,朱忠才.温通口服液治疗结肠慢运输型便秘40 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3):18-19.

[5] 王旗,王树立,王乾.通里攻下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症[J].吉林中医药.2010,5(30):410–411.

[6] 刘铁军.中医下法治疗肝病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7,27(1):11-12.

[7] 吕文立,孙敏,朱忠才.益气通下中药对大鼠急性腹膜炎各阶段炎症因子变化的实验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6):589-591.

猜你喜欢
头晕胃肠功能胃肠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梳走头晕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