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理论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2014-04-02 04:59节阳华张洪亮
黑龙江中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清阳气滞气机

节阳华 张洪亮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830000)

1 升降学说的理论基础

升降理论源于《内经》,人体及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及其与气血阴阳的相互联系,无不依赖于气机升降出入的协调,升降出入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形式和功能基础,人体升降运动的动态平衡,是各个脏器经络综合作用,相互协调之结果,升降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医阴阳学说在气机的动态消长转化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升,谓上升,是升其清阳之气;降,谓下降,是降其浊阴之气”。气机的升降运动,既是人机体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又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态的活动方式,一旦升降出入失常,则脏腑经络失其有序活动,气血阴阳失其平衡,必将诸病生焉。再甚则至“出人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可见升降于人体是是多么重要。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病机,情志因素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肿瘤患者病前大多数都有情志抑郁等病史。人身气血以调和为顺,“百病皆生于气”,气机郁滞,从而导致血瘀,气血瘀滞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癌毒本身具有善于增殖结块的特点,一旦血流滞缓,就更增加了癌毒增殖结块发生的机率。由于气血痰滞,必然影响机体水饮津液的正常运行,导致水湿停聚,形成痰凝湿阻水停等系列变化。肿瘤形成后,由于阻碍经络通道,影响气血正常运行,会进一步加重气血瘀滞。一旦气机失调,则出现气滞、气郁、气逆等情况,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滞导致血凝,可有气滞、血瘀、痰凝的证候,或气滞血瘀为主,或气滞、痰凝并见,或气滞、血瘀、痰凝夹杂,说明肿瘤病程中气滞、血瘀、痰凝诸邪并存,由于外来邪气侵袭,损伤正气,饮食不洁或不节,损伤脾胃,加之七情刺激,肝气不舒,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气血运行失常,经络阻塞,出现局部气滞、血瘀、痰邪蕴结,久而化生肿块。所以说升降失常既是肿瘤发生的病理基础,又成为肿瘤病理变化的根本原因。升降理论不仅用以阐释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亦是制定治法和辨证用药的重要依据。《内经》中“高者抑之”、“下者举之”、“郁者达之”,“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即是针对升降失常所致病证,随机立法,以复升降运动之生理常态,使升降有序,则阴阳和调,病症自愈。

2 升降理论在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应用

临床常见消化系统肿瘤以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肠癌、肝癌为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困难、呃逆、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便秘、便血,而这些表现多属祖国医学噎嗝、腹痛、呃逆、胁痛、臌胀、积聚、失血之范畴。其主要发病机理为脏腑失调、阴阳失衡、津液失布、气血失和而致;而升降功能失调又是这些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历代医家视升降理论为疾病变化及治疗的中轴。笔者临床重视升降理论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并确有较好的疗效, 故归纳如下:

2.1 升降并用

是临证中常用之法,如《伤寒杂病论》半夏泻心汤:“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方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组成,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剂。从方药综合来看,半夏泻心汤药物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芩、连、姜、夏,清热燥湿,振奋阳气,化痰浊;一是参、枣、草,补益脾胃中气。历代医家均认为,辛可升发行散,苦能降泄通利。本方既能清热和胃,调和脾胃,升降气机,开痞解闷,除烦消满,平呕止痛,又能体现胃以通为顺的治疗原则,还是调整机体功能和消除病因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在肿瘤导致脾胃功能失常之时,往往都会表现出一种脾失健运、急需补气健脾的感觉,但实际上,却可能是升降失司,导致气滞不畅而引起之脾胃运行功能的失常,这时候仅仅运用健脾补气之药,非但不能减缓病机,反而会使气滞更甚,症状加重,这时候,一定不能忽略对气机的调理。又如《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用桔梗宣肺气载药上行,以牛膝之苦降下行浊瘀,二者一升一降,则气机得畅而瘀血得散。还有升降散《伤寒温疫条辨》,主要用于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广泛用于气机升降失常之内科杂病,其余仲景泻心汤、小柴胡汤等等,常用于治疗胃癌、食管癌、肠癌、肝癌的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临证运用得当多能效如桴鼓。

2.2 以升为主,升中有降

以升为主,特别是升脾胃之法,是《脾胃论》的主导思想,补中益气汤是其代表方之一,东垣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特别是生长与升发是脾胃气机升降的关键,只有谷气上升,脾气升发,元气充沛,才能抵抗病邪侵袭。针对脾胃气虚、清阳下陷脾胃内伤病理提出了“补中、升阳”的制方原则,补中益气汤充分体现了东垣的学术思想。方中应用芪、参、术、草等甘温之品益气补中,升、柴升举清气,全方围绕补气升阳这一中心而设,意在使脾胃健旺,清阳上升,元气充足。用于肿瘤患者脾胃虚弱者效果显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升陷汤,重用黄芪配伍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并以知母之凉润,以制黄芪之温,桔梗载药上行,用为向导,主治胸中大气下陷之证。为纯升之剂,临床治疗元气不足下陷和虚弱类疾病疗效上佳,用于消化道肿瘤患者体质差,脾气亏虚者效佳。但是在临床中有时还需在以升为主之法中,适当佐降之药物,才可以起相生相济之功。

2.3 以降为主,降中有升

仲景《伤寒论》之旋覆代赭汤,是一剂降气的方药,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方中旋覆花下气消痰,降逆止嗳,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已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诸药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剂。用于消化系统肿瘤中出现噫气频作,呕呃等症状者;又如《金匮要略》之麦门冬汤,是治疗胃阴不足,虚火上炎,灼伤肺阴,虚气上逆引起的咳逆之证和呕吐之证的代表方剂。方中重用麦门冬滋养肺胃,清降虚火;半夏降逆化痰;此方以降逆为主,又同时以人参、甘草、大枣、粳米补益中气,中气充盛,气升则津液上承。诸药合用,使肺胃气阴得复,则虚火平,逆气降,痰涎清,咽喉利,咳喘自愈。组方中寓有调其升降,以降为主,降中有升之意。体现了组方中升降之妙用。用于胃癌、食管癌中出现呕吐、咳嗽、咽喉干燥等胃阴虚兼肺阴虚症状者。又如《世医得效方》中天王补心丹,方中生地滋阴凉血,补肾养心,清热安神,下入少阴滋水养阴,水盛以伏火。玄参滋阴降火,以制虚火上炎。二药相伍滋水降火,肾水上升使心火不亢,心火下降使肾水不寒,即水火相济,方中桔便,为载药上行。体现了一升一降,降中寓升的道理。用于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等阴虚血少证的治疗,还有苏子降气汤、济川煎等等。

2.4 脾胃为升降之枢纽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与胃居于中焦,互为表里,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气血生化之源。从生理功能而论,脾脏既主升清,又主降浊,其升发清阳与其运化水湿的功能相对应,有升有降;在升清运化的同时,脾脏还有统摄血液之功,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胃的降浊是脾升清之前提,脾的升清是胃降浊的需要,脾胃之气一升一降,升降相因,纳运协调,通过气机升降出入完成纳食、消化、吸收、转输等一系列生理功能。若脾胃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可见腹胀、肠鸣、泄泻、呕吐、嗳气、呃逆等。所以脾胃升降正常,出入有序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的正常。张元素所创立的枳术丸,是补养胃气、消食健脾的代表方剂。方中用枳实与白术、荷叶相伍,以白术健脾祛湿、补脾助运;枳实下气消痞、化滞除满;更以“荷叶裹炒饭为丸”,取其升养脾胃之清气,以加强白术健脾益胃功能的发挥;而且,荷叶与枳实相伍,一升清,一降浊,清升浊降,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共达脾健积消、邪去正安、中焦调和、养正除积的治疗目的。还有归脾汤、半夏泻心汤等,在消化系统肿瘤中有腹胀、肠鸣、泄泻、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者皆可选用。

2.5 重视肝脏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

脾胃主要功能的正常与否,,取决于肝的升发、肺的肃降。《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血证论》也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征,在所不免。肿瘤患者多有情绪焦躁,烦躁,心急,因此调节情志、条达气机不仅调节气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而且还促进脾胃的纳运、水火的升降,可以影响体内诸多的生理过程。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由当归、芍药、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八味药物组成。方中柴胡、薄荷、生姜善解肝郁,“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当归、白芍以养肝血,“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诸药合用,既补肝体又调肝用,使肝郁得解、肝虚得养,一开一合,一升一降,恢复了肝主疏泄与肝主藏血的两大功能。还有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汤等。

3 升降理论应顺应四时应用

人体的气机升降法于自然,若人体气机升降运动受自然环境反常变化的影响,或机体内部气的升降失调而不能顺应自然变化时,就会发生疾病,肿瘤疾病亦是如此,治疗时应根据病位之上下内外,时令季节地域之异,因其升降之性,处以适当方法,才能使机体平衡。李时珍云春季用药顺其升发之气,用薄荷、荆芥之类,夏季用药顺夏浮之气,用香薷、生姜之类,长夏用药顺化成之气,用人参、白术、苍术、黄柏之类,秋季用药顺其收敛、下降之气,用白芍、乌梅之类;冬季顺沉降之气,用知母、黄芩之类。临床中可随证型加入治疗方剂中以提高疗效。

4 注意药物的升降浮沉

张元素结合《内经》理论,首倡“气味厚薄升降图说”,用运气学说阐述了药物具有升降浮沉不同作用趋势的道理。明清时期是升降浮沉学说普及和推广运用的时期。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汪昂继承李时珍学说,归纳和总结前人的经验, 在进一步概括药物性味与升降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补充了“性味说”之不足,丰富了升降浮沉学说。以药物升降浮沉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升药与降药同用,以升为主或以降为主的遣方用药方法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我们要熟知中药升降浮沉之说,善于在复杂病情中,抓住升降之本,从调理升降入手立起沉疴。

5 要充分认识升降学说于中医临证之意义

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升降失调,到只升不降或只降不升,这是一个病情加重的过程,因此在治疗中不仅要及时调理,更应随证而治,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或先升后降,先降后升。临证中既可单独应用,亦当相互为使,以标本兼顾,复其平衡为目的。通过调节升降活动的太过与不及,来顺应脏腑经络之原有的功能特性,在具体临证时应该根据病因、病位、病机的不同而随证配伍,还要注意升降法的适度应用和药物剂量的掌握,使升降有序,方能获理想之效果。我们于辨证论治中强调升降思维的重要性、广泛性,并非是要求在每一方中都机械的配伍升降药物,而是要充分体会升降作为病机和治疗的核心机制之内涵,临证灵活运用升降思维和法方去解决问题,才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

猜你喜欢
清阳气滞气机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思虑过度所致失眠症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